孫麗麗 曾曉蕾
莫言作為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作品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深刻的人生反思備受廣大讀者的青睞。莫言的作品之所以備受大眾喜愛,除了其中蘊含的深厚的文學底蘊外,還有其作品中的一大特色,便是在字里行間不自覺的流露出的生命意識,一種具有厚度和力量的生命意識。
生命意識是指每一個現(xiàn)存的生命個體對自己生命的自覺認識。詹福瑞認為“生命意識是只有人才有的生命體驗,是出于人的本能而又帶有甚深的文化內涵的意識?!盵1]作為中國當代文學時期書寫生命意識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莫言重視對人性的剖析以及人在生命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真實感受,強調生命感覺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他用獨特的視角來審視這個世界,彰顯自己對生命價值的獨特理解。在莫言的作品中,充分地表現(xiàn)出其對生命存在的關注、生命活力的張揚和對生命自由的追求。
一、生命存在的關注
在莫言的小說中所散發(fā)出濃重的生命氣息讓人印象深刻,從中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其對生命存在的關切。食物是維持生命體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在莫言先生的多部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生命個體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而表現(xiàn)出來的對食物的強烈的渴望,或者說是對生的期盼。在《糧食》這部作品中,講述了在災荒的環(huán)境下,由于食物的嚴重缺乏,全家人為了生計必須一起上山挖野菜。這時的野菜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奢侈品,但搭配野菜吃下去的卻是觀音土。在這里,吃什么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吃飽肚子生存下去才是首要的生活目的。在《豐乳肥臀》中,一家人經常忍受饑餓的折磨,當母親在推著磨磨豆子的時候,即使有人看管,但在生存欲望的引導下,她仍然會抓起豆子吞下去,等回到家再吐出來分給家人。母親把她的胃當成了貯存糧食的口袋,艱難維持著全家人的生存。在《蛙》中,同樣是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當孩子們聞到煤塊中的香味的時候,在饑餓的生命本能的控制下,竟然不約而同地吃起煤塊來。在《豐乳肥臀》中,饑餓的喬其莎在面對饅頭的時候,低下了自己高傲的頭,憑著動物的本能,如癡如醉地追逐著她的饅頭。而與獲得食物的滿足感幸福感相比,被奸污這件事情似乎顯得微不足道。富蘭克林曾說過:“人生應為生存而食,不應為食而生存。”但當食物已經能夠決定人的生與死的時候,生存本身就成為了生命的最終目的,人們除了食物,一無所求。
對于生命存在的感知,莫言也通過細致的描寫進行了表達?!都t高粱家族》中,在戴鳳蓮死去之時有大量的描寫,復雜而又生動:“奶奶躺著,沐浴著高粱地里清麗的溫暖,她感到自己輕捷如燕,貼著高粱穗子瀟灑地滑行……奶奶感到疲累極了,那個滑溜溜的現(xiàn)在的把柄,人生世界的把柄,就要從她手中滑脫,這就是死嗎?我就要死了嗎?……我的兒,你來幫娘一把,你拉住娘,娘不想死,天哪!”[2]
這是戴鳳蓮死前對生與死的界限的感知,她對生的渴望、對死的不甘體現(xiàn)出她強烈的生命意識,充分表達出戴鳳蓮是一個充滿野性和情欲的女人,她的活法與傳統(tǒng)觀念相悖。從中看出,《紅高粱家族》這部作品是將敢愛敢恨、充實著血與肉的生命意識作為主基調,對高密當?shù)剞r民的內心和性格進行了原生態(tài)描寫,提高了生命意識的成色。
二、生命活力的張揚
“莫言寫人生,寫生命,是贊美生命的活力。愛情,則往往是生命力的最強烈的表現(xiàn),它不但體現(xiàn)人的自由意志,而且直接地創(chuàng)造新的生命?!盵3]莫言筆下的人物中,那難以馴順的性情以及生命活力的張揚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們在對愛情的追求中,熱烈而瘋狂,毫不掩飾內心,釋放出強大的生命活力。
《紅高粱家族》中,紅高粱地就是熾熱的土地,代表生命的脈動。在血紅的高粱地里生活著一群充滿野性的、不羈的、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人們。正如作品名中用“紅高粱”來彰顯“家族”的性格的,讓“紅高粱”成為“家族”的徽章?!都t高粱家族》中的每一個人物,甚至于作品中的一草一木都洋溢著濃厚的生命力。細膩的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與人物的性格相得益彰,各種場景似乎有生命般的與人物命運相呼應。紅高粱不僅是一棵植物,而是一個仿佛有生命的人,生長在高密東北鄉(xiāng)之中,成為中國農村的縮影。紅高粱是有愛恨情仇的鮮活的生命個體,也會肅然默立、情感激蕩,它們在這片熱土上野蠻的生長著,已經與在這里生活的每一個人融為一體,會因為人的幸福而歡慶,也會因為人的悲哀而痛苦。
戴鳳蓮是《紅高粱家族》中一個反叛的女性形象。莫言在給這一女性形象以極大的肯定:“我奶奶的一生‘大行不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敢于反抗,敢于斗爭。”她出場時就隱藏著原始野性的爆發(fā)力,當充滿野性力量的余占鰲出現(xiàn)后,她的原始沖動與力量就爆發(fā)了。她無怨無悔地選擇追隨自己的內心,在高粱地里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歸宿。在作品中,戴鳳蓮也曾大聲呼喊:“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自己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你的十八層地獄。我該做的都做了,該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4]這正是戴鳳蓮具有野性張揚的生命魅力的真實寫照。而余占鰲的身上也同樣展示出中華民族壓抑已久的生命活力,他不甘沒落、不甘沉淪、桀驁不馴、不畏強暴、寧死不屈。而作品中人們所生活著的紅色的背景,也象征著高密東北鄉(xiāng)人民的熱情、健康、野性的生命活力。
在《豐乳肥臀》中,上官家的女人們敢愛敢恨、敢作敢為、粗獷豪放、勇猛剛健,擁有莫言理想中的率真旺盛的生命力。她們不受外界環(huán)境的壓制,無論是內心還是外在都迸發(fā)出對自然健康情欲的追求。這種追求正體現(xiàn)了人類原始的生命活力。其中的母親上官魯氏也是一個有著戴鳳蓮式特質的人物。她在多年無子后,借種生子,大膽潑辣,以生命強力掃蕩一切生命張揚的阻礙。而她的女兒們,為了追求自然健康的生命質量,同樣逃離了論理和意識形態(tài)的桎梏,在情欲的奔放中健全了自身的人性并使生命力得到了解放。
三、生命自由的追求
莫言在作品中向我們呈現(xiàn)原始的生命意識是一種富有生機的生命存在。莫言的文字、他塑造的人物、他描述的情節(jié),傳達給我們的是人性中的善意和寬廣的胸懷、人物內心對于自由的向往與追求。《透明的紅蘿卜》中的黑娃就是一個追求自由的形象。他仿佛與他生活的這片土地融為了一體,他對這片養(yǎng)育了自己的土地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無懼拘束而又親切溫柔。“夜已經很深了,黑孩溫柔地拉著風箱,風箱吹出的風猶如嬰孩的鼾聲。河上傳來的水聲越加明亮起來,似乎它既有形狀又有顏色,但不可聞,而且可見。”對于黑孩來說,風有風的聲音,水有水的美好,世間萬事對他來說不是死物,更像是他的朋友,他享受大自然給他帶來的安逸與舒適。而他看到紅蘿卜時也會有那樣奇特的感受,還是因為他喜愛和追求的大自然,那是他心中自然的代表,也是他心中自由的象征。這些美好的事情給了飽受現(xiàn)實折磨而身心痛苦不堪的可憐的黑娃一直想要的東西,一直在他內心深處所追尋的自由和滿足。黑孩的這種追求是生命自我向內的追求,因為外界的難以改變的環(huán)境而進行自我拯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