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琳靜
(山東省煙臺龍礦中心醫(yī)院,山東 龍口 265700)
中風是當前醫(yī)學臨床領域多發(fā)的病癥,其屬于中醫(yī)范疇,主要有內風與外風之分,外風是由風致病的一種致病因素,內風大都是由患者內傷,也屬于腦卒中,當前醫(yī)學臨床領域將中風歸咎于內傷病證類的腦卒中,其大都由于患者機體內的氣血逆亂,患者的腦血管出現痹阻病癥或者腦溢血而導致的,患者患病后大都會肢體麻木、突然昏厥、口齒不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癥狀表現。中醫(yī)臨床領域對患者病癥發(fā)生因素進行分析,發(fā)現其大都與患者的情志因素、飲食因素、勞累過度和環(huán)境變化、氣血瘀滯等因素息息相關[1],且腦卒中后,患者經常會出現偏癱的后遺癥,影響患者正常生活,本實驗研究就腦卒中后患者采取巨刺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將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的64例腦卒中患者納入研究范圍,并應用隨機數字表的方式平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中,包含男患18例,女患14例,年齡為42~72歲,均值為(56.96±5.23)歲,病程均在0.2~1.2年,平均病程為(0.56±0.11)年,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4例,合并高血壓患者15例,合并其他病癥或者未合并其他病癥的患者7例;對照組中,包含男患17例,女患15例,年齡為44~73歲,均值為(56.74±5.65)歲,病程均在0.1~1.1年,平均病程為(0.58±0.42)年,其中合并冠心病患者5例,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合并高血壓患者16例,合并其他病癥或者未合并其他病癥的患者5例。納入標準:兩組患者年齡均在40~80歲,兩組患者均處于意識清醒和智力狀態(tài)正常的情況下,兩組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腦卒中患者。排除標準:排除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排除內分泌失調患者[2],排除患有嚴重關節(jié)疾病和代謝類病癥的患者,排除耐受程度不足的患者,排除患有嚴重惡性腫瘤或者腦部外傷史的患者,排除未簽署知情協(xié)議的患者[3]。經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針刺患側肢體法進行治療,于患側上肢選擇主要經穴,包括肩髃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曲池穴、外關穴[4],于患側下肢選擇主要經穴,包括環(huán)跳穴、足三里穴、解溪穴、伏突穴、三陰交穴和太沖穴[5-7]。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皮膚,以一次性0.30 mm×(40~75)mm毫針,行提插捻轉法,以局部產生酸麻重脹感為度,留針30 min。留針期間行針2次,以保持針感。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2 d。實驗組根據患者的脈象來決定針刺患側肢體還是針刺健側肢體(巨刺),選擇針刺手脈象相對玄滑有力的那側肢體。具體取穴操作同對照組,以上2組均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休息2 d。共進行為期3個療程的治療[8]。
1.3 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分。采用Fuel-Meger運動評分表對患者的運動情況進行評分,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數評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分[9]。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將兩組效果錄入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是統(tǒng)計學意義成立的依據。
2.1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經研究,實驗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分析(分,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分析(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個月后實驗組 32 25.42±5.12 12.15±4.96對照組 32 25.18±5.61 16.36±5.33 t - 0.179 3.271 P - 0.859 0.002
2.2 Fuel-Meger 運動評分:經研究,實驗組的Fuel-Meger 運動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經研究,治療前,實驗組的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為(46.56±8.18)分,治療1個月后為(72.63±8.52)分;治療前,對照組的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為(47.05±8.44)分,治療1個月后為(63.36±7.56)分,差異顯著,P<0.05。
表2 兩組患者Fuel-Meger運動評分對比分析(分,
表2 兩組患者Fuel-Meger運動評分對比分析(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1個月后實驗組 32 17.15±3.06 42.36±5.19對照組 32 17.28±3.19 32.18±4.58 t - 0.166 8.320 P - 0.868 0.000
巨刺法屬于針灸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時,采用巨刺法,能夠對患者的穴位進行刺激,有效疏通患者的經絡,疏通患者的氣血,一旦患者機體內一側的靜脈受到影響,出現阻塞情況時,采用巨刺法對患者健側穴位進行干預,能夠對患者健側相同的經穴及應腧穴進行調節(jié),能夠對患者經脈中的氣血進行調節(jié),從而驅動患者腦卒中后偏癱的經穴,祛除邪氣,保證患者機體左右不分氣血的平衡,以此調整患者機體內氣血的平衡,有效疏通患者的經絡,使患者機體內能夠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tài),在巨刺治療的過程中,進針的深度較深,能夠直達患者靜脈[10],治療效果顯著。
研究表明,治療1個月后,實驗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12.15±4.96)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的Fuel-Meger 動評分(42.36±5.19)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的改良 Barthel 指數評分(72.63±8.52)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數值差異顯著,P<0.05??梢姡捎镁薮谭▽δX卒中的患者病癥進行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升患者的運動能力,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患者采取巨刺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