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梅 李金鳳
(濟寧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山東 濟寧 272100)
手術切口裂開是外科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手術切口裂開的因素較多,有脂肪液化、感染、排異等,有研究報道我國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率為5.46%[1]。一旦發(fā)生手術切口裂開,將會延遲愈合,增加患者痛苦,延長了住院時間,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重癥的切口感染甚至會引起感染性休克,威脅患者的生命。近年來,濕性愈合傷口理論逐漸應用于臨床,我院傷口門診遵循TIME傷口治療原則治療手術切口裂開的傷口,在炎性期后使用水膠體拉合作用促進愈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選取本院傷口門診自2017年7月-2018年12月外科手術切口裂開患者5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足和對照組,觀察組26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61歲,手術類別:膽囊切除術2例,脛骨開放性骨折清創(chuàng)復位術1例,腰椎融合術1例,顱內血腫清除術2例,肝臟部分切除術2例,下肢取血管術1例,左半結腸切除2例,腸粘連松解術2例,血管外科介入手術2例,直腸癌根治術1例,胃大部切除術1例,心臟搭橋手術5例,心臟瓣膜置換術2例,腦外傷清創(chuàng)縫合術2例;切口裂開的長度為1-10厘米,平均長度3.5厘米,其中全層裂開8例,部分裂開18例;對照組28例,年齡38-77歲,平均年齡64歲,手術類別:背部皮脂腺囊腫切除術2例,高位膽管癌根治術1例,膽囊切除術2例,股骨骨折切開復位術2例,肺葉部分切除術2例、十二指腸破裂修補術1例,下肢取血管術3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1例,腸粘連松解術2例,心臟搭橋術4例,心臟瓣膜修補術1例,腸破裂修補術2例、直腸癌根治術2例,闌尾切除術1例,股動脈搭橋術2例,切口裂開的長度為1-8厘米,平均長度3.2厘米,其中全層裂開10例,部分裂開例18例。
兩組患者選擇同樣的全身治療方法和炎性期清創(chuàng)方法
1.2.1 對照組在傷口進入肉芽生長期后采用噴灑生長因子加無菌紗布的方法換藥
1.2.2 觀察組在傷口進入肉芽生長期后采用水膠體兩側拉合封閉傷口的方法換藥,具體方法如下:對患者進行術后評估,確定腹部切口無感染后,采用生理食鹽水洗去殘留碘伏,用無菌紗布將其擦干,然后在無菌操作下將水膠體敷料裁剪成5cm×10cm的長方形水膠體敷料,采用兩側拉合的方式覆蓋患者手術切口位置,在5~7d后,換藥一次。
觀察兩組傷口進入肉芽生長期后至愈合的時間及傷口的換藥次數、
愈合:肉芽組織填充傷口,上皮組織完全覆蓋創(chuàng)面;有效:傷口體積縮?。?5%,滲液減少,肉芽健康;無效:創(chuàng)面縮?。?5%,或無變化,或創(chuàng)面擴大、肉芽發(fā)暗、滲液增加。(顯效+有效)/總病例數×100%=總有效率。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換藥次數、傷口愈合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 兩組療效比較
外科手術切口愈合的影響因素和術后縫合技術、材料有關,也和患者的年齡、自身疾病有關,如糖尿病、腫瘤、圍術期放化療等因素等可對手術切口愈合產生影響。據外國研究顯示,切口愈合不良可引發(fā)切口疝,其發(fā)生率可達11%~20%[2],病死率可可達14%~50%。為避免外科手術切口裂開,臨床上多采用粗絲線行皮外減張縫合,該方法對年齡較大、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可進一步預防患者切口裂開,其不足之處在于,易造成切口感染,致使皮膚破潰,加劇了患者的痛苦,影響切口美觀。封閉性敷料可給切口創(chuàng)造一個較為濕潤的環(huán)境,提高傷口再上皮化的能力。水膠體敷料拉是由水膠體混合物構成的,可阻隔外界的微生物及水蒸發(fā),有助于切口局部微環(huán)境形成低氧張力。利用水膠體敷料的拉合作用對切口裂開具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武麗麗指出[3],在外科術后切口裂開中采用濕性敷料換藥具有顯著的療效,可縮短患者的傷口愈合時間,這和本研究結果相符,本研究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愈合時間、換藥次數低于對照組。提示水膠體敷料在低氧環(huán)境下,纖維細胞生長速度最快,并可釋放多種生長因子,加速血管形成,從而使肉芽組織加速形成,水膠體敷料還兼具保溫性,可吸收有毒物質,緩解患者切口疼痛,在切口處,進行兩側拉合可大大抑制切口裂開。
綜上所述,應用水膠體敷料的拉合作用在抑制外科手術切口裂開中具有較好的作用,可顯著縮短患者的傷口愈合時間,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