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彤
(上海市徐匯區(qū)中心醫(yī)院 上海 200031)
在我國老齡化趨勢越發(fā)明顯后,急性腦梗死發(fā)病率也有明顯升高。急性腦梗死會造成神經(jīng)功能缺損,主要是因為腦組織大面積缺血、壞死影響神經(jīng)功能。臨床治療從恢復缺血、壞死腦組織區(qū)域的血流、改善神經(jīng)功能出發(fā)[1]。近年來,曲克蘆丁在臨床應用頻繁。本文探討急性腦梗死應用曲克蘆丁治療的效果,詳細如下。
2015年1 月-2016年1月,上海市第九人民醫(yī)院收治急性腦梗死56例,隨機將患者分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給予治療,每組28例。56例腦梗死中男29例,女27例;年齡在55~78歲,平均(66.78±5.22)歲;其中小腦梗死10例,腦橋梗死8例,基底核區(qū)梗死31例,腦葉梗死7例。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與長春西汀注射治療,在患者入院、確診后立刻給予控制血壓、血糖等治療。并給予20mg長春西汀+250ml生理鹽水緩慢靜滴治療,靜滴速度小于60滴/min,一天靜滴一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注射用曲克蘆丁治療,10ml注射用曲克蘆丁+250ml生理鹽水混合后緩慢靜滴治療,靜滴速度小于60滴/min,一天靜滴一次。兩組均治療1療程(21天)。
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治療7天、治療14天、治療21天后的ESS評分(應用歐洲卒中量表[2]進行評分)及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
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治療7天的ESS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兩組治療14天、治療21天后的ESS評分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
表 兩組急性腦梗死治療前后的ESS評分對比(±s)
表 兩組急性腦梗死治療前后的ESS評分對比(±s)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7天治療14天治療21天觀察組2860.12±8.4364.26±7.5573.26±8.2380.24±8.76對照組2860.87±8.7664.21±7.8668.78±7.9875.14±7.03 t 0.8820.00312.3768.116 P>0.05>0.05<0.05<0.05
兩組用藥期間有輕微不良反應發(fā)生,對照組腦梗死患者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無需處理,均自行緩解。觀察組腦梗死患者在用藥期間出現(xiàn)頭痛、頭暈、惡心、疲倦、耳內脹痛,部分患者還有輕微發(fā)熱、過敏性皮疹等現(xiàn)象發(fā)生,在調整滴注速度后,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改善。
臨床又將腦梗死稱為腦血管意外、腦卒中,這是一種起病突然,存在局部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疾病,也是內神經(jīng)科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死亡、復發(fā)率,多發(fā)于高齡患者。從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本研究所納入的56例患者經(jīng)過兩種治療方案后,均有一定療效,神經(jīng)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但應用曲克蘆丁注射治療的觀察組神經(jīng)功能改善更為明顯,治療時間越長,ESS評分改善越明顯。
注射用曲克蘆丁的主要成分是曲克蘆丁,該藥是一種半合成的黃酮化合物,在機體中應用,能夠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紅細胞聚集,能夠抑制血栓的形成,增加機體中的血氧含量,促進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強化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避免單一血管阻塞,導致血流不暢[3]。再者,曲克蘆丁還有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抑制氧化應激造成的細胞死亡,清除自由基等效果。現(xiàn)今,臨床將注射用曲克蘆丁作為腦梗死常用藥,主要是因為機體應用藥物后,葡萄糖的產生量明顯提升,機體血氧濃度明顯提高,能夠起到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提高毛細血管抵抗能力,避免腦組織損傷,達到保護患者腦神經(jīng)的功能的功效。
綜上,急性腦梗死應用注射用曲克蘆丁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