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娜塔莉
摘 要:在中俄政經(jīng)兩熱的新時期,對于復合型俄語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培養(yǎng)俄語口譯譯員也已是迫在眉睫,然而現(xiàn)今的口譯課程往往還是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口譯工作中記憶的訓練,本文試圖通過元記憶策略了解記憶的規(guī)律和特點結合俄語語言提高俄語口譯譯員記憶能力,俄語口譯教學是一項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筆者結合所在院校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淺薄之見。希望有益于俄語口譯人才的教與學。
關鍵詞:元記憶策略;俄語口譯;教與學
基金項目:2019年度遼寧對外經(jīng)貿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名稱:《高校生態(tài)商務俄語課堂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9XJDCA031)。
現(xiàn)今我國俄語本科高校的學生大多是從零起點開始學習俄語,口譯課程的開設一般是在三年級下學期或四年級上學期,由于學習的時間較短,造成俄語口譯教學大多數(shù)是以語言知識講授為中心的口譯教學,側重生詞講解、詞語翻譯,將詞語擴成句段和語段,側重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缺少系統(tǒng)地考察口譯中可分解出的各種技能,口譯課堂的重點成了強化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不是講授口譯技巧、策略和認知知識。作為本科高年級的口譯教學不該只是俄語語言教學的延續(xù),更應是教授學生口譯的性質、程序、規(guī)律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口譯技能,成為勝任的口譯譯員。
現(xiàn)今我國翻譯專業(yè)有本科和碩士,翻譯能力培養(yǎng)分為兩個主要階段:以語言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和以技能訓練為核心。翻譯專業(yè)本科教學以語言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佐之以翻譯技能的基本訓練,或稱為翻譯(口筆譯)的入門階段,屬于基本技能分節(jié)訓練階段。技能分節(jié)訓練中記憶是口譯的一項核心技能,包括母語聽辨記憶和外語聽辨記憶。據(jù)筆者了解,目前本科高校的俄語口譯課程中記憶訓練在教學中一般不作為教學重點,只作為一項教學內容,也只是作理論上的了解,而事實是如果不懂得記憶規(guī)律會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1 認識元記憶
心理學把人的記憶分為兩種:內記憶和外記憶,外記憶是指對外部事件的記憶,或對外部事物活動的記憶,而內記憶則是對內部事件或內部心理活動的記憶,如對人腦記憶活動的記憶、思維活動的記憶、情緒活動的記憶、欲望活動或意志活動的記憶、對夢的記憶等,其中的“內記憶”就相當于西方心理學中的“元記憶”。人對自身記憶過程的認知與控制,我們稱之為元記(meta-memory)。
元記憶研究發(fā)源于60年代初,Hart.J.J首開元記憶監(jiān)測性判斷研究的先河,隨著研究的不斷展開和深入,元記憶的內涵被提出了不同的界定,眾多具有代表性的模型被構建,其中M.Pressley提出了“良好策略使用者Good Strategy Users”模型。指出“策略strategy”是最基本的,是指能夠促進記憶成績的方法和技巧。策略是繽紛多樣的,不同任務適用于不同策略。擁有多種記憶策略是一個良好策略使用者所必備的,而且可以將它們主動使用于各種具體情境。經(jīng)常主動地使用和練習這些策略,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一般來說,作為一個良好策略的使用者常運用以下幾種策略知識:1)一般策略知識。即指使用策略的通常準則和要求。2)具體策略知識。指對各種具體策略的了解,如在何時、何種情況下、何種策略最具有效性。3)關于策略獲得過程的知識。良好策略使用者非常清楚,為了驗證一種策略的有效性或獲得關于一種策略的知識,必須借助于一定方法。此三方面知識是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例如,具體策略知識影響記憶策略的充分應用,當這種策略被應用時就得到了評價和驗證,這樣相應地又促進了具體策略知識的增長。
作為一套復雜認知系統(tǒng)的元記憶,包含了元記憶知識、元記憶監(jiān)測和元記憶控制的有層次的相互關聯(lián),相互約束的動態(tài)過程。元記憶知識是個人所具有的與記憶活動有關的一切知識,這其中包括了三個方面,分別是記憶中有關記憶者特點的知識,記憶目標和記憶內容的知識、記憶策略和記憶方法。
Nelso與Narens(1990)認為,人類認知過程可以區(qū)分為各具特點而又相互聯(lián)系的元水平(meta level)和客體水平(object level)。對人的記憶過程來說,則相應區(qū)分為元記憶和客體記憶(object memory)。通常所研究的對客體信息編碼、儲存和提取的信息加工過程即為客體記憶。人對自身客體記憶的認識、評價和監(jiān)控則是元記憶。
2 記憶的結構
心理學原理上把人的記憶從結構上分為瞬間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期記憶三個部分。瞬間記憶是最短時的記憶,是外界刺激的真實拷貝和轉錄;短時記憶是中介性質的記憶,所保持的是某些經(jīng)過篩選的信息;長時記憶是人腦保持信息的主要手段。三種記憶結構的保存時間由短至長,瞬間記憶的保持時間為0.25-2秒,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為1分鐘左右,長時記憶顧名思義其保持信息的時間可以從1分鐘至終身。三種記憶結構經(jīng)歷的過程是人的感覺器官接受到外來信息后,先使它們成為感覺貯存,其中只有被注意的信息才進入短期記憶,其余的自行消退。進入短期記憶的信息,如果得到練習,就會進入長期記憶得以保存。
據(jù)研究,如同計算機的緩存(buffer)-內存-硬盤一樣,人的大腦中有一個記憶空間的模板,用來存儲人們需要短時記憶的信息。這一空間極其有限,因此我們的大腦只能同時處理3~4個事項。與此不同是的,我們的大腦存儲長期記憶的空間卻非常大??梢栽谶@個空間內保存親朋的樣子、兒時的經(jīng)歷以及各種專業(yè)知識。電話公司的緊急電話號碼一般都只有三位數(shù),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像“110”、“119”、“120”類似的號碼很容易記住,因為這個長度恰好適合我們大腦的短時記憶限制。但困難是,短時記憶太短了,大腦的記憶空間模板如同計算機硬盤,而短時記憶就像一個更小內存或者緩存(buffer),任何大的信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通過狹窄的通道進入記憶深層,大量的信息被阻隔在了外面。
與口譯記憶相關的有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但據(jù)研究,在口譯記憶過程中不只是使用大腦的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那么簡單,而是兩種記憶方式在進行有機地結合。具有強烈的目的性的突擊記憶是口譯主要依賴的典型方式,通過系統(tǒng)訓練是可以強化和提高這種具有強烈目的性的記憶方式。其中可運用的記憶策略有三種,分別是:1)視覺復述策略;2)特征定位策略;3)復述策略。
3 口譯時的記憶
記憶在口譯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通知,口譯人員隨身必帶的三大工具是:筆、本和外語電子詞典,筆和本是用于口譯時記筆記使用的??谧g中的筆記是不可或缺的,腦記在口譯中也是重要的記憶手段,筆記和腦記的關系主要是“腦記為主,筆記為輔”,筆記和腦記是相輔相成的,筆記來幫助大腦儲存信息,類似于路標一樣,閱讀時將存儲在大腦中的短時記憶激活,才能將信息進行分析和整合,記憶能力的提高是口譯課堂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記憶能力也應當是口譯譯員的一項核心技能。
口譯譯員工作的即時性要求譯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記憶能力,記憶的重要性在口譯的課堂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學生口譯技能的訓練是必須的。口譯記憶的課堂教學方法有:1)邊聽邊復述。2)影子訓練。3)重復??茖W實踐證明,有效記憶的最主要方法是反復強化,學習中通過自己的腦、口、耳、手多感官并用進行知識記憶時,記憶的效率最高、效果最好。因為當你記憶時,應是腦想,同時也要口念,手寫,這樣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地調動了自身多種記憶“通道”參與到記憶中,這樣加深了自身的記憶痕跡,記憶效果定會更佳。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重復聽到源語言,當然源語言為漢語的記憶會簡單些,在練習題上可選擇修飾語較多的長句。
在課下學要采用的學法有:1)朗讀、背誦。我們知道,人常常在看書和學習過程中乃至是閑暇時會時常背誦一些成語、佳句、名篇、詩歌短文、數(shù)理公式、外文單詞和技術知識,這是鍛煉記憶力的“笨功夫”也是“硬功夫”。每天堅持10至20分鐘的背誦,也能增進記憶力。大量背誦并能熟練使用熟語、短語、套用句式,語言方面熟練會給記憶爭取富貴的時間,不至于聽的時候因為不知道的熟語、句式而分心影響記憶效果。2)開發(fā)右腦,提高自身形象化記憶。
俄語聽力訓練材料的選擇應是低于聽者自身俄語水平,適中的聽力材料或者更好是偏易些的聽力材料,可選擇俄羅斯官方的一些講話,比如普京的講話或者是政府的通告等等。對于不同聽力話語體裁要采用不同的記憶方法,口譯記憶的方法有邏輯化記憶、形象化記憶、信息聯(lián)想法。邏輯化記憶適合說明文、議論文體裁話語,可采用順序法,即按照時間、因果、遞進的順序來記憶;方向方位法,即按照上下、左右、前后、方位的位置來記憶;總分法或分法說,即按照總到分或分到總的邏輯記憶;關聯(lián)法,即根據(jù)線索詞或連接詞將一個主題下的不同方面關聯(lián)起來記憶。形象化記憶是將聽到的內容想象成靜態(tài)的畫面或動態(tài)的影像。
在了解記憶的規(guī)律和增強記憶的普遍方法基礎上,俄語口譯譯員還應根據(jù)俄漢兩種語言特點掌握不同體裁話語的常用語俄、漢表達,脫口即出,減少反應時間,給聽力留出更多的時間,這是俄、漢語的語言基本功。俄語口譯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應具備基本的俄、漢語知識和技巧,同時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學生母語即漢語和俄語的能力都是應具備的,在筆者進行的口譯課程教學中,深刻感受到學生母語即漢語的薄弱,閱讀量偏少,母語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口譯的表達,教師也應注意提醒學生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和母語水平,才能在表達上達到“得意忘言”和“傳神達意”。
元記憶是元認知的核心組成部分。筆者初次嘗試將元記憶引用到口譯課堂中記憶教學,對此的研究還待進一步深化。
參考文獻
[1]姚志強.元認知和個性特征的相關研究[J].常州教育學院學報,1997(1).
[2]王麗麗.元記憶的研究述評[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11(3).
[3]康軍,許立.蘭德爾教學方法之淵源與啟示[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6(10).
[4]劉和平.翻譯學:口譯理論和口譯教育[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王婷(1978-),女,大連旅順人,教授,研究方向:商務俄語和對外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