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凌
中圖分類號:TM62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6-103-02
摘 要 充分研究國際先進的GOSP模型管理理念,結合中國核電的實際情況,率先在中國核電的經驗反饋領域建立了群廠經驗反饋管理模型,經驗反饋領域成為了中國核電踐行的試點領域。圍繞著中國核電群廠經驗反饋管理模型,項目組開展了一系列經驗反饋工作,包括建立基于GOSP模型的群廠經驗反饋管理模型、建立中國核電A/B類事件管理機制、監(jiān)測重要共性問題和異常趨勢、開發(fā)和不斷完善中國核電經驗反饋信息平臺,促進了中國核電對群廠經驗的管控和監(jiān)督。
關鍵詞 GOSP模型 A/B類事件 群廠經驗反饋管理 績效提升
一、概述
國際核電業(yè)界大型核電公司已經建立基于管控(Governance)、監(jiān)督(Oversight),支持(Support)、執(zhí)行(Perform)模式的公司管理模型(簡稱GOSP模型),并按照GOSP模型開展公司管控。
2014年10月20日至31日,世界核電營運者協(xié)會(WANO)組織了中國核能電力有限公司的電力公司同行評估(CPR)。在此次CPR總結評估報告中,WANO指出中國核電在對群廠管控和監(jiān)督方面存在弱項。因此,中國核電安全質量部在全面分析WANO專家提出的待改進項(AFI)的基礎之上,充分研究國際先進的GOSP模型管理理念,結合中國核電的實際情況,率先在中國核電的經驗反饋領域建立了群廠經驗反饋管理模型,經驗反饋領域成為了中國核電踐行GOSP模型的試點領域。
2016年以前,中國核電、各核電廠以及技術支持單位都開展了大量的經驗反饋工作,但是三者之間缺少清晰的角色定位,導致各自開展的經驗反饋工作零散而不系統(tǒng)化,同時由于中國核電對各核電廠缺少有力的管控和監(jiān)督,導致各核電廠的經驗反饋工作也缺少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中國核電安全質量部以GOSP模型為基礎,同時參考《核電廠業(yè)績改進導則》(WANO GL 2010-01)提出了群廠經驗反饋管理模型,該模型是以核電廠績效提升為最終目的,以中國核電經驗反饋委員會為運作核心,以經驗反饋信息平臺為工作依托,明確了中國核電本部、核電廠、技術支持單位的角色和需要開展的經驗反饋工作。
該模型的管理創(chuàng)新核心是“群廠經驗反饋管理”,從以前對單個電廠的經驗反饋管理擴大為群廠范圍的經驗反饋管理,通過建立中國核電A/B類事件機制,分析單個電廠發(fā)生的事件,提出群廠層面的管理要求,以避免類似事件在其它成員電廠發(fā)生;通過群廠層面的事件趨勢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劣化趨勢,分析原因,采取糾正行動;通過發(fā)布制度、標準,規(guī)范各核電廠的經驗反饋工作,以促使各核電廠的經驗反饋工作標準化、規(guī)范化,從而提高核電廠的生產業(yè)績水平和管理水平。
圍繞著中國核電群廠經驗反饋管理模型,中國核電安全質量部開展了一系列經驗反饋工作,包括建立中國核電A/B類事件管理機制、監(jiān)測重要共性問題和異常趨勢、開發(fā)和不斷完善中國核電經驗反饋信息平臺,促進了中國核電對群廠經驗的管控和監(jiān)督。
二、中國核電A/B類事件管理
群廠經驗反饋管理體系運轉以前,中國核電所屬各核電廠均獨立開展內外部經驗反饋工作,對于本電廠或其它電廠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各核電廠開展分析和反饋的深度各不一致,導致一些重要事件的經驗教訓未在事發(fā)電廠或中國所屬其它核電廠得到充分汲取,部分事件依然重復發(fā)生。為了提高各核電廠對重要內外部事件的分析與反饋的質量,中國核電建立了A/B類事件管理機制。中國核電A/B類事件管理機制主要包括識別、快速排查、根本原因分析、提出共性管理要求、糾正行動實施與關閉五個階段。
(一)識別
中國核電建立了中國核電A/B類事件準則,在收到事發(fā)電廠報送的快速經驗反饋簡報后,由安全質量部、運行生產部、工程管理部等及時識別出符合準則的A/B類事件。
(二)快速排查
識別確定為中國核電A/B類事件后,中國核電立即針對事件初步原因和后果,提出快速排查要求,各核電廠在收到快速排查要求后組織排查,并按規(guī)定時間反饋排查結果。
(三)根本原因分析
篩選定級為中國核電A/B類事件后,要求事發(fā)電廠迅速開展根本原因分析。對于A類事件,要求事發(fā)電廠在兩周內完成根本原因分析,并由公司總經理帶隊以專題會的形式向中國核電進行專題匯報。中國核電總經理部領導根據事發(fā)電廠事發(fā)后采取的保守決策、事件發(fā)生的技術原因和管理原因、后續(xù)糾正行動計劃及經驗教訓等確定是否通過,如不通過則繼續(xù)開展根本原因分析并在兩周內再次組織匯報,直至通過。
(四)提出共性管理要求
在根本原因分析完成并匯報通過后,由駐廠安全總監(jiān)根據事件根本原因提出共性管理要求,中國核電討論并批準共性管理要求,發(fā)文至各成員單位開展群廠經驗反饋。
(五)糾正行動實施與關閉
各成員單位在收到共性管理要求后,制定預防重發(fā)的糾正行動計劃,并按計劃實施相應行動。
三、共性問題與異常趨勢監(jiān)測
2016年10月以前,中國核電一直無法有效對各核電廠的每月重要事件發(fā)生情況、劣化趨勢進行監(jiān)督。為了解決這些方面的監(jiān)督不足,從2016年10月開始,中國核電通過每月召開經驗反饋領域視頻例會的形式,對各核電廠上月重要事件的重發(fā)情況進行監(jiān)測;對重要事件整體數量和不同領域的重要事件開展基于統(tǒng)計過程控制的趨勢分析,及時了解是否存在劣化趨勢,避免了重大事件的發(fā)生。
四、開發(fā)系列經驗反饋產品
中國核電通過共性項目管理委員會,在經驗反饋領域開發(fā)了一些產品,但主要還是一些定期報告和專題報告,并且也沒有明確各核電廠在收到這些經驗反饋產品后該如何應用,更沒有要求各核電廠反饋使用情況,無法形成經驗反饋的閉環(huán)管理。
根據群廠經驗反饋管理模型的內容和運作模式,中國核電安全質量部自2016年以來開發(fā)了中國核電層面首份重要事件群廠經驗反饋報告(SER)、及時經驗反饋(JIT),還開發(fā)了安全信息提示以及外部經驗反饋報告等系列經驗反饋產品。其中SER是針對中國核電某一核電廠發(fā)生的重要事件,深入拓展分析,開發(fā)群廠層面的糾正行動,避免了類似事件在其它核電廠的發(fā)生,并且在電廠事件發(fā)生后兩三個月就完成重要事件群廠經驗反饋報告的發(fā)布,大大提高了及時性。
五、集約化的外部經驗反饋
《核電廠運行經驗指南》(WANO GL 2003-1)明確指出,核電廠應開展外部經驗反饋的篩選和分析。2009年以前,中國核電所屬各核電廠均開展了外部經驗反饋信息的篩選和分析,但是各核電廠之間在外部經驗反饋方面存在著大量的重復工作并且質量參差不齊。
為了節(jié)約資源,提高各核電廠的外部經驗反饋信息篩選和分析質量,中國核電從2009年開始開展了集約化的外部經驗反饋,包括WANO SOER/SER/JIT、WANO事件報告、WANO技術導則、IAEA IRS事件報告、IAEA技術報告等外部經驗反饋信息的統(tǒng)一篩選、翻譯和分析。
六、開發(fā)和不斷完善中國核電經驗反饋信息平臺
為了對中國核電所屬各核電廠發(fā)生的各類事件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確保歷史事件的經驗教訓在中國核電得到有效反饋、共享外部經驗反饋信息和各核電廠產生的經驗反饋信息,中國核電安全質量部結合基于GOSP模型的群廠經驗反饋管理模型,對中國核電所屬各核電廠的狀態(tài)報告系統(tǒng)進行共性梳理,完成了中國核電經驗反饋信息平臺的設計和開發(fā),并根據使用情況不斷完善該平臺的功能。
該軟件主要包括七大功能模塊:狀態(tài)報告模塊、經驗反饋管理模塊、監(jiān)測模塊、定期報告模塊、事件與專題模塊、外部經驗反饋模塊以及經驗反饋交流與培訓模塊。通過該軟件平臺的建立,實現(xiàn)了各核電廠經驗信息的實時共享,便于各核電廠互相學習利用其他核電廠經驗教訓;擴展和深化了對中國核電組織開展的經驗反饋成果活動的利用;大大提高了中國核電及時查詢和跟蹤各核電廠經驗反饋信息的便利性和及時性,促進了中國核電對各核電廠的管控與監(jiān)督;同時也提高了各核電廠查詢和利用國外經驗信息的便利性。
在此模型的指導下,中國核電從以前對單個電廠的經驗反饋管理變?yōu)槿簭S經驗反饋管理,通過分析單個電廠發(fā)生的事件,提出群廠層面的管理要求,以避免類似事件在其它成員電廠發(fā)生;通過群廠層面的事件趨勢分析,及時發(fā)現(xiàn)劣化趨勢,分析原因,采取糾正行動;通過發(fā)布制度、標準,規(guī)范各核電廠的經驗反饋工作,以促使各核電廠的經驗反饋工作標準化、規(guī)范化,從而提高核電廠的生產業(yè)績水平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