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琴,肖宗輝,阮紅民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廣東 廣州 510010)
不孕不育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主要是指一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但未成功妊娠現(xiàn)象,對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均造成較為嚴重的不良損傷,近年來由于該癥狀的發(fā)生率不斷上升,因此只有采取良好的護理,才能夠有效的緩解對患者的不良損傷[1]。通過實踐證明,以往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將無法獲得良好的效果[2]。隨著護理內(nèi)容的不斷完善,目前臨床護理人員在常規(guī)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內(nèi)容[3]。本文將探討健康教育對不孕不育患者治療信心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選取2017 年12 月到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250 例不孕不育患者,依據(jù)入院順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對照組125 例,男59 例,女66 例,年齡為23-36 歲,平均(29.5±4.9)歲,病程為1-3年,平均(2.1±0.1)年;試驗組125 例,男60 例,女65 例,年齡為24-36 歲,平均(29.9±5.1)歲,病程為2-3 年,平均(2.5±0.1)年。兩組患者之間的線性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家屬了解相應的治療方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均符合不孕不育的臨床診斷標準[4];②性生活正常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①患有嚴重的輸卵管阻塞癥狀;②患有嚴重的臟器病變。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即為患者服用相關的藥物,并做好基礎的心理緩解工作。
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予以健康教育:①由護士長組成健康教育小組,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后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以便提升小組成員的護理技能。②健康宣導?;颊呷朐汉?,由護理人員為其發(fā)放相應的健康知識手冊,并為患者播放相關的視頻,從而能夠增強患者關于疾病知識的了解及其相關注意事項的重視,并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除此之外,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還可定期組織相應的健康知識講座,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使所有的患者能夠進行良好的交流,從而增強治療信心。③予以健康生活指導。對于男患者而言,需要使其戒煙戒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同時還需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以便提升機體素質(zhì)與免疫力;對于女患者而言,盡量選擇寬松衣物,進行適量的運動,并且還需要減少電子產(chǎn)品的輻射。④予以心理指導。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基本病情與心理情況進行良好的評估,同時鼓勵患者進行自述,以便使護理人員全面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情況,以便充分滿足其內(nèi)心需求;同時還需要使用溫柔、和藹的語態(tài)與患者進行交流,以便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從而能夠使患者增強治療信心,并時刻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tài)。
①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3 周后的焦慮(SAS)評分、抑郁(SDS)評分,運用焦慮自評量表評價焦慮情況,其中輕度焦慮為50-59 分,中度焦慮為60-69 分,重度焦慮為69 分以上。運用抑郁自評量表評價抑郁情況,輕度抑郁為53-62 分,中度抑郁為63-72 分,重度抑郁為73 分以上。
②兩組患者的總信心率情況,依據(jù)自制評分表由患者進行自行評定,包括信心十足、較有信心、無信心等。總信心率=(信心十足例數(shù)+較有信心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③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運用自制問卷進行調(diào)查:十分滿意表示患者完全接受護理人員的護理;基本滿意表示患者在一般程度上接受護理人員的護理;不滿意表示患者無法接受護理人員的護理。
使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SAS 與SDS評分為計量資料,使用t 檢驗,總信心率、護理滿意度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或非參數(shù)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3 周后,試驗組的SAS 與SDS 評分明顯降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3 周后的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分)
試驗組的總信心率為96.00 %(120/1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20 %(89/125),差異顯著(χ2=28.037,P=0.000)。
試驗組的總滿意度為98.40 %(123/1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00 %(95/125),差異顯著(χ2=28.096,P=0.000)。
不孕不育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對正常的性生活具有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由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才能夠確保性生活的正常[5]。以往所采用的常規(guī)模式,由于未能夠查找病源,因而無法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臨床護理人員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為患者增加健康教育內(nèi)容,主要包括健康宣導、心理疏導、健康生活指導等內(nèi)容。通過予以健康宣導,能夠使患者加強對疾病的了解,并且能夠使患者明確相關注意事項[6];通過予以健康生活指導,能夠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便為疾病的康復提供良好的保障[7];通過予以心理疏導,能夠使患者保持積極心態(tài),從而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增強治療的信心[8]。依據(jù)本項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SAS 評分與SDS 評分顯著降低,總信心率與護理滿意度分別顯著提升至96.00 %與98.40 %,原因在于通過采用健康教育,患者對于疾病的知識有所增加,并加強了對誘發(fā)因素的了解,加之對其進行健康生活指導與心理疏導,能夠使患者從根本上轉變自身的不良觀念,進而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疾病的康復提供可靠保障。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健康教育對不孕不育患者治療信心和護理滿意度具有積極影響,不僅能夠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同時能夠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與護理滿意度,可作為護理不孕不育患者的首選臨床模式。但作為護理人員,依然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護理能力,并且度護理方案進行不斷的完善,如此才能夠更進一步的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從而能夠更進一步的提升患者的康復效果,使其進行正常的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