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偉
摘要: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需要針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持續(xù)的完善。本文在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完善策略進行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以《項鏈》閱讀教學為例,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進行了研究與論述,旨在有效提升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成效。
關鍵詞: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完善策略;《項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33-0253-02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并從文本中挖掘對自身語文素養(yǎng)提升具有價值的知識、情感、價值觀等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制定合理的閱讀教學目標、做好教學設置工作,而且需要通過閱讀教學總結確保學生對閱讀文本做出正確的認知。然而,在此過程中,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而對這些問題做出認知并有效解決,則是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完善策略
首先,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呈現(xiàn)出了“面面俱到”的傾向。即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教師所開展的閱讀教學具有目標不明確、教學無重點的問題。一方面,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決定了教師并不能圍繞閱讀文本的藝術特征、主題思想、人物刻畫、故事情節(jié)等做出全面、細致的講解,因此,雖然教師所開展的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但是卻在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下呈現(xiàn)出了低效化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不同的閱讀文本所具有的藝術特色也具有差異,如以《項鏈》為例,這是一篇憑借情節(jié)“逆轉”而引人入勝的文學作品,如果教師沒有將文本結構作為教學重點,則很難促使學生對《項鏈》的獨特魅力做出感知。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習需求以及文本特點來確定文本閱讀教學目標、明確閱讀教學重點,并緊緊圍繞為閱讀教學目標與閱讀重點做好教學設計與課外作業(yè)布置工作,從而在確保學生能夠對閱讀文本獨特魅力進行領略的基礎上有效提升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其次,中職語文閱讀教學過程存在忽略學生主體地位的傾向。閱讀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建立在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和體驗基礎之上的教學活動,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所具有的主體性。但在教學實踐中,為了在有限的時間中呈現(xiàn)出更多的教學內容,教師會采用單向灌輸?shù)慕虒W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不僅導致了學生難以深入研讀文本來實現(xiàn)提升自身閱讀素養(yǎng)的目標,而且也不利于學生閱讀技巧與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既需要重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出自身的主導性,又需要重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此要求下,教師有必要圍繞文本閱讀目標,對文本閱讀教學課時做出合理的安排與劃分,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善用問題引入文本、制定任務引導學生討論,從而為學生自主研讀文本、理解文本提供更大空間,并有效激發(fā)學生文本研讀興趣,從而有效彰顯出閱讀教學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并為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奠定良好基礎。
二、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以《項鏈》閱讀教學為例
《項鏈》是法國作家莫泊桑所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在圍繞《項鏈》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首先,在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中,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以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學習需求為依據,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對閱讀文本所具有的特點做出考慮。一方面,雖然《項鏈》是外國短篇小說,但是并沒有涉及過多的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等內容,因此,學生對《項鏈》所做出的理解不會面臨太大的難度,也正因為如此,《項鏈》閱讀教學的重點應當是引導學生對文章做出品味與鑒賞;另一方面,通過對《項鏈》文體特點做出分析可以看出,《項鏈》不僅極具教育價值的主題,而且藝術結構十分精巧,對人物心理的描寫也十分細致,因此,在學生對《項鏈》進行品味與鑒賞的過程中,需要將文章的主題與結構作為閱讀教學重點。
其次,在閱讀教學設計工作中,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將《項鏈》閱讀教學分為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以引導學生了解《項鏈》的文章結構為主要內容,第二個課時則以引導學生總結《項鏈》的主題思想為主要內容。兩個課時都可以劃分出文本導入、文本研讀與文本總結三個步驟。
最后,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重視使用問題引出文本,并在學生研讀文本的過程中進行有效引導,同時需要在文本總結之前對學生做出評價,從而確保學生能夠對自身閱讀中存在的不足和優(yōu)點做出全面的認知。
從第一個課時來看,閱讀導入工作可以從提出問題開始,即教師提出“你們對莫泊桑是否了解”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論述,并在學生完成論述之后對莫泊桑進行詳細的介紹并引出閱讀文本。文本研讀階段則需要為學生設置文本研讀任務,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項鏈”這一線索,對文本所具有的層次進行梳理,促使學生了解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還債務以及發(fā)現(xiàn)項鏈是假的這一故事發(fā)展線。在做好這一工作的基礎上,教師需要推動學生文本研讀深度的提升,要求學生在完成文本之后論述文本結構特點以及這樣設置文本結構的原因。促使學生對《項鏈》曲折的情節(jié)、出人意料但又貼合實際的結尾以及文本結構設置的作用做出了解。另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文本研讀任務進行一定的拓展,如教師可以提出“你認為哪些情節(jié)出人意料”“你認為文章中是否對項鏈是假的做出了鋪墊并進行論述”等問題,促使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挖掘進而了解莫泊桑的創(chuàng)作手法。文本總結階段則要求教師能夠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評價,并對《項鏈》中主人公的曲折經歷以及相應的文體結構做出分析。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后,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深入閱讀文本,了解文章主題思想。
從第二個課時來看,在閱讀導入中,教師同樣有必要使用提問形式,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在上一課時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項鏈》所具有的結構特點,而這也是《項鏈》被大家喜愛的重要原因。那么,在結構特點之外,《項鏈》還有哪些地方是十分精彩的呢?”在學生探討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看到《項鏈》在人物刻畫、心理描寫以及主題思想上所具有的藝術性。在文本研讀階段,教師則可以直接提出讀者對《項鏈》主題思想所具有的兩種看法,即一種看法認為《項鏈》對小資產階級虛榮心進行諷刺,并表達出了對主人公的同情之情,而另一種看法則認為莫泊桑并沒有明顯地對主人公做出道德批判,而是更傾向于表達人在戲劇性情境下所具有的無力感。在向學生展現(xiàn)兩種觀點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對哪種觀點更為認同,并論述出原因。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可以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來開展。在文本總結階段,教師需要以肯定的態(tài)度、贊揚的方式對學生的不同觀點做出評價,并指出《項鏈》不僅表達出了主人公的遺憾、惋惜以及同情,而且也肯定了主人公在償還債務中的奮斗精神,與此同時,《項鏈》不僅批評了主人公的虛榮心,而且也對貴族階級的生活方式做出了揭露與抨擊。在完成文本總結之后,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要求學生以讀后感的方式,對自身所持有的觀點做出描述。
參考文獻:
[1]劉宇新.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問[J].教育科學研究,2002,(09):38-39.
[2]王陽.莫泊?!俄楁湣返幕ノ男孕问椒治鯷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1):86-92.
[3]杜曉彥.多元視角下的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12):224-225.
[4]郭艷菲.中職語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16,(13):120.
[5]岑慧祎.中職語文閱讀課教學策略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03(18).
[6]郝雪瑩.中職語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