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玥 李晶 歐陽子薇 柳雨欣 蒙澤玲
【摘 要】隨著我國自閉癥兒童患者數(shù)量不斷提升,關于自閉癥的研究受到了社會廣泛的重視。針對自閉癥兒童的語言和社交康復需求,根據(jù)游戲對于自閉癥兒童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本文從趣味性和訓練性角度出發(fā),在相關文獻研究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自閉癥兒童智能玩具設計探討。
【關鍵詞】自閉癥;兒童;玩具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3-0132-02
一、現(xiàn)狀分析
自閉癥兒童主要體現(xiàn)為兒童的語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和重復刻板行為。語言表達方面,患兒常難以處理語言信息,表現(xiàn)為可能既難以處理外界輸入的語言信息,也難以組織表達自己的言語。由于情感障礙,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自閉癥兒童有著很大的壓力,導致他們常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和一些無法理解的外顯行為,有時甚至是攻擊行為。重復刻板行為是大部分自閉癥兒童的常見行為,患兒具體日常表現(xiàn)為用一種方式生活,例如堅持吃一樣的食物等。周念麗等[1]認為自閉癥患兒的重復刻板行為是為了了解周圍環(huán)境并獲得控制感。
針對自閉癥兒童的發(fā)展特點,目前市場上針對患兒進行康復訓練的玩具產品類主要包括兩大類:減壓降噪類和感統(tǒng)訓練類。減壓降噪類玩具主要適用于自閉癥、多動癥兒童的自我發(fā)泄。感統(tǒng)訓練類玩具作為游戲療法用于自閉癥兒童的康復,包括注意力訓練玩具、手眼協(xié)調訓練玩具以及其他感官刺激類玩具。但上述玩具產品康復訓練性強,趣味娛樂性差,往往造成患兒不愿意使用。本文在相關文獻研究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進行自閉癥兒童智能玩具設計探討。
二、用戶研究
(一)用戶訪談
針對人們對兒童自閉癥等精神性障礙的特殊兒童的康復需求越來越多,我們通過對幼兒園(專門收自閉癥兒童的幼兒園)的老師和3-7歲自閉癥兒童及其家長的訪談,去了解自閉癥兒童的一些行為特征,以及小朋友對玩具的喜好。
1.訪談對象及內容
2.訪談總結
3-7歲兒童大多對積木、玩具小車等可運動的玩具物件感興趣、像輪胎、球體這一類圓圓的東西,對他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游戲過程中,家長重視孩子與他人的互動,希望孩子在互動過程中能得到一些提升,比如提升社交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動手動腦能力等,也希望他們能不計較得失、看淡輸贏、懂得分享。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游戲有助于孩子融入社會、親近他人。
(二)用戶觀察
1.觀察目的
現(xiàn)今,自閉癥兒童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患者,而兒童自閉癥康復多采用心理干預的治療法,現(xiàn)在人們對兒童自閉癥等精神性障礙的特殊兒童的康復性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我們需要設計一個產品可以對自閉癥兒童有一定的幫助,去幫助自閉癥兒童的心理有一定的幫助,因此,我們進行了這一次觀察,去了解自閉癥兒童平時的生活,從而更了解自閉癥兒童的生活行為習慣,更方便我們設計一款適合自閉癥兒童的玩具。
2.觀察方法
本次觀察采用的是自然觀察法,我們前往南京市明星幼兒園,觀察那些自閉癥兒童的戶外課程游戲,來了解小朋友的日常生活行為。
觀察對象:自閉癥幼兒園的小朋友。
觀察內容:小朋友在幼兒園自由活動期間的行為。
觀察現(xiàn)象:從小朋友的行為表現(xiàn)來看,自閉癥幼兒園內的小朋友可大致分為兩類:外向型自閉癥和內向型自閉癥。外向型自閉癥的小朋友看起來與普通小朋友沒有區(qū)別,他們能很好地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在玩具滑梯四周追逐打鬧,相互交流。而內向型小朋友就有較明顯的自閉現(xiàn)象:一是不與其他小朋友溝通交流,偏向獨自玩耍。二是會出現(xiàn)喜歡的游戲方式、興趣點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情況,比如有小朋友喜歡看著地上的花瓣。三是小朋友喜歡重復的動作。在玩滑梯的過程中,小朋友有自己擬定的路線,并會沿著此路線不斷重復。四是只有在需要時,才會開口說話。小朋友沿著自己設計的路線行走,在遇到爬滑梯、高處爬下等不能單獨完成的任務時,會主動尋求幫助,在得到幫助之后,繼續(xù)沉迷于自己的路線,不與人溝通。
3.總結
自閉癥小朋友有與普通兒童有明顯的差異:一是自閉癥小朋友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不能與老師建立正常的依戀關系,也不與同齡兒童建立伙伴關系。二是對于正常兒童所熱衷的游戲、玩具不感興趣,而喜歡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朵落花,可以持續(xù)玩數(shù)十分鐘而沒有厭倦感。三是會出現(xiàn)固執(zhí)地要求保持某項活動不變,如玩耍時要走相同的路線等。若這些活動被制止或行為模式被改變,小朋友會表示出明顯的不愉快和焦慮情緒,甚至出現(xiàn)反抗行為。四是只有在需要得到幫助或要按原定路線進行游戲時,才會主動與人溝通。
三、用戶需求分析
根據(jù)調研結果和相關的文獻資料,自閉癥兒童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得到治療和改善。雖然自閉癥兒童難以主動關注外界,但他們在游戲中相比其他活動更容易產生興趣和愉悅感,比如自閉癥兒童一般不愿與他人交流,但在游戲中不能達成愿望時,有些患兒就會求助于老師或家長,這說明游戲或許是一個更好突破的契機,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通過游戲改善自閉癥的希望。
第一,充分考慮自閉癥兒童自身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能力的提升。自閉癥兒童的游戲行為有著明顯的群體特征,游戲水平低、玩具玩法刻板,他們的能力缺陷致使他們無法像正常兒童一樣學會復雜度較高的玩具的玩法;在游戲的過程中也表現(xiàn)出重復性行為,對細小改變都能察覺。
第二,自閉癥兒童在游戲過程中與同伴互動較少。由于同伴和親子關系建立的重要性[2],可以針對自閉癥兒童的特點,設計出合適的互動模式,幫助自閉癥兒童克服社交障礙。
第三,多感官設計。自閉癥兒童的感知器官發(fā)展遲緩,可以通過視覺、觸覺、聽覺等多通道的設計激發(fā)患兒的感知能力,比如不同材質拼接帶來的觸感、兒童偏好的顏色、音效交互等。
四、產品創(chuàng)意說明
據(jù)調研,自閉癥兒童多有以下表現(xiàn):不愿與人溝通、不具有“社會”的概念、在美術等創(chuàng)造性方面有特長。針對此研究結果,本產品設計為可由兒童自由搭建并語音操控的城市模型——我的城市。自閉癥兒童多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世界中,缺乏對現(xiàn)實世界的關注及認知,通過樹木的擺放及積木搭建的城市建筑,給兒童灌輸“城市”這一概念,并且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語言能力的缺乏,是自閉癥兒童的一大特點。本產品對小汽車及紅綠燈(障礙)采用語音控制的設計:當兒童發(fā)出“開車”指令,小車前進;發(fā)出“停車”指令,小車停下;在轉彎過程中,“左轉”與“右轉”指令操控小車的前進方向;游戲過程中,家長可適機發(fā)出“紅燈”指令,紅燈亮,路障升起;兒童需回應“綠燈”,路障才可下降,綠燈亮起,小車繼續(xù)前行。希望在游戲過程中,自閉癥的小朋友可通過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城市建筑逐漸培養(yǎng)“城市”“社會”的概念,且從在游戲中的操控語言開始逐漸開發(fā)自身的語言功能[3]。
(一)產品造型說明
如圖1,本產品主要由城市框架、小樹、積木、小車構成。產品主要以立體幾何的形態(tài)出現(xiàn),風格簡潔、色彩豐富。對于整個城市框架來說,道路的色彩及形態(tài)努力向真實社會還原,紅綠燈采用簡潔設計,地面地板色彩與道路相搭配。樹木和小車的外形采用簡單的幾何拼接。不同大小、顏色的積木,帶有弧形邊緣以及方形凸起與凹槽,銜接緊密、不易松動。帶高級感色值的糖果色積木,萌趣舒心,讓兒童對于色彩的認知從舒適開始[4-5]。路障的配色鮮艷明亮,飽和度高,吸引兒童的注意力[6]。
(二)產品使用說明
城市底板與小樹均內置磁鐵,兒童可將小樹安置在城市中適宜的位置。各顏色、形態(tài)的積木可自由組合,搭建城市建筑。當兒童發(fā)出“開車”指令,小車前進;發(fā)出“停車”指令,小車停下。在轉彎過程中,“左轉”與“右轉”指令操控小車的前進方向。紅綠燈與路障亦是聲控裝置,游戲過程中,家長可發(fā)出“紅燈”指令,紅燈亮,路障升起,兒童需回應“綠燈”,路障才可下降,綠燈亮起,小車繼續(xù)前行。
參考文獻:
[1]周念麗,方俊明.提高自閉癥幼兒裝扮游戲能力的教育干預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4,(09):69-73.
[2]苗艷鳳,田霖霞,張嫻,韓佳彤.基于兒童認知階段的中國符號分類研究與應用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01):13-15.
[3]苗艷鳳,徐璐,申立乾.基于親子互動的兒童家具設計[J].林產工業(yè),2017,44(08):42-46.
[4]陳楊威,郁舒蘭,李策,夏巍恒.產品材料與形態(tài)設計相契合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6,(13):67.
[5]靳曉佳,郁舒蘭.構建詩意化生活——當代家電產品設計的藝術化研究[J].設計,2016,(15):124-125.
[6]施佳露,郁舒蘭.基于設計形態(tài)語義學的洗衣機語義分析[J].大眾文藝,2018,(1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