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雯
【摘 要】隨著時代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經濟、政治、音樂、藝術等諸多方面社會元素都發(fā)生了一定改變,尤其是音樂藝術及相關音樂作品方面的研究。經濟發(fā)展到一定水平,音樂藝術的研究和鑒賞等方面發(fā)展也是十分迅速的。保羅·欣德米特是德國著名作曲家,然而其自身涉足的領域卻不僅僅止步于作曲,同時也涉及了演奏、指揮和教學等。正因如此,自身作品的形式和內容是不容小覷的,音樂作品具有明顯的特點,極高的藝術價值,需要正確認識。
【關鍵詞】保羅·欣德米特;音樂作品;交響樂;《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
中圖分類號:J6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3-0048-02
保羅·欣德米特的作品和音樂創(chuàng)作生涯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他從出生到青年時代,而第二個階段,是他成了德國柏林高等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后,開始專心研究作曲、指揮等音樂領域的理論?!俄f伯主題交響變奏曲》也是他在創(chuàng)作生涯的第二個階段,在委任作曲教授期間進行創(chuàng)作的,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日漸成熟,奠定了二十世紀新古典主義代表人物基礎,其自身價值和作品主題特點是十分明顯的。
一、《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作品第二樂章主題風格特點分析
保羅·欣德米特作品是具備著顯著特點的,在歷史方面更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意義,尤其是他巔峰時期的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入了很多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主題,從而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格,這是與初期作品最顯著的差異[1]。該作品共計有四個樂章,完成于1943年,這時候的作曲者已經開始走向完全成熟,作曲生涯也可以說達到了巔峰,形成自身成熟完備的理論體系和獨樹一幟的風格。在這一過程中,例如第二樂章,其自身應用的爵士主題充滿了民族感和民族味,乍一聽猶如民族味十足的美國作品,帶有顯著的浪漫主義色彩??偟膩碚f,其自身作品是具備著多元化特點的,整體特征十分明顯,同時還具有不同的音樂風格,包含諸多樂章,樂章中則包含著不同的主題,以豐富其自身內涵等方面的情況。正因如此,該類作品主題的特點和主題意義不容小覷,正確認識主題特點,可以更好地輔助我們正確認識其自身音樂作品的特點和價值。在該部作品中,四個樂章主題全都是取自于韋伯的作品,而不同之處在于,每一個主題都伴隨著作曲者自身獨樹一幟的風格。尤其第二樂章素材是取自于韋伯一部戲劇配樂《圖蘭朵》,另外三個主題則是取材于韋伯四手聯(lián)彈鋼琴作品。在進行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同主題也是具有不同的實際風格的,大體可以將主題風格分為中國風格、美國爵士風格、進行曲風格和匈牙利風格。對于不同的風格,作曲者更是有著獨具匠心的改變和體現(xiàn),讓整體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其自身相對復雜的主題和多元化的主題特點,讓其作品更加異彩紛呈。尤其在作曲者對韋伯音樂主題進行改造之后,讓其自身同時也具備著其他相關的風格,發(fā)生了一定的復雜性改變,更具備多元化、靈活化的特點,使得作品的整體豐富多彩起來。
總的來說,保羅·欣德米特作品《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的主題音樂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值得深究的,作品經過改造之后,尤其對于中國風格音樂主題進行改造之后,特點變得更加鮮明和突出。作為巔峰時期的作品,該作品具有完整的風格體現(xiàn)以及完善的風格表達,在主題方面、和聲方面,都是有著豐富的自身理論基礎,徹底否定傳統(tǒng)理論,并利用自身獨特的見解進行改造,從而形成了成熟且極具特殊魅力的音樂作品和音樂風格。
二、《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作品第三樂章和聲獨特性部分分析
音樂風格是音樂藝術作品整體的綜合表達,所以其中的每一個元素的價值和意義都是非同小可的,都是為音樂風格的整體添磚加瓦。欣德米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十分獨特,在其巔峰時期的作品,經過長期的學習、任教和研究,否定了傳統(tǒng)和聲理論內容,提出具備獨特見解和創(chuàng)新意義的欣式理論,認為和弦可以不完全適用于三度疊置,且和弦并不轉位[2]。這樣的看法和觀點以及相關理論是與傳統(tǒng)和聲理論相悖的,傳統(tǒng)理論則認為,和弦由三度疊置而成,且可以進行轉位。這樣一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就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這樣的作品和聲與傳統(tǒng)理論有著極大程度的不同,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意性及相關作品理論的成熟性也是非同小可的。這時候,該類理論的出現(xiàn),標志著他的作曲生涯達到了巔峰,印證了其作品的重要價值。在該作品中,和弦緊張度控制、起伏及終止式都體現(xiàn)了欣德米特和弦理論特點,將其自身種種理論特點展示得一覽無余。尤其是多個緊張度較大的和弦,充分形成了和聲起伏,形成了超高的藝術價值和與眾不同的藝術特點。在這一過程中,種種變化賦予了作品和主題更多的感情和不同的體驗,讓其自身起伏更具特色與變化。尤其在第三樂章中八小節(jié)和聲、六個小節(jié)和弦和第一小節(jié)以小三和弦引入,然后使用五音和弦,整體氛圍緊張逼仄,然后又回到小三和弦,和聲起伏十分明顯。一般來說,該作品中和聲起伏可以代替分為三個類型,即漸變型、保持性和突變型。顧名思義,漸變型就是從比較協(xié)和的音響開始,然后逐漸增加其自身的緊張度等方面,讓其自身進一步引入諸多不協(xié)和的因素,最后達到頂點后回落到起始階段。這樣的一個過程,稱之為是一個漸變型和音過程。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都是具備著顯著特點的,可以起到一個較好的向導的作用,使和弦等運用更具特點。特別是在運用的諸多終止式中,可以看到,欣德米特認為三和弦是和弦向導,形成了從三和弦出發(fā)然后回歸三和弦的思想及理論特點。
三、《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作品樂章各有不同的曲式特點分析
每一部作品都是帶有鮮明曲式特點的,可以說曲式也是整體作品的重要核心或關鍵點,其結構美的重要體現(xiàn)就是在趨勢方面,表現(xiàn)了作品整體性和每一部分的關聯(lián)性,是重要作品評價的指標之一。由此可見,曲式是作品整體相對關鍵的一類影響[3]。在該作品中,四個樂章四個主題各異,各有不同的地方,在曲式結構方面也有著顯著差異。尤其在第一樂章的開始之際,其自身具備著較強的表現(xiàn)力和較高的表現(xiàn)價值,所以在這一樂章中,大多數都采用了奏鳴曲式。第一樂章,需要很大的表現(xiàn)能力,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利用該類方法和相關曲式結構,極大程度形成了匈牙利音樂風格,把整部交響樂的情緒氛圍都帶動起來,讓其變得更加有感染力,為之后的三個樂章做鋪墊和打下基礎,也彰顯了自身樂章及交響樂的特點。而在第二樂章,則采取的是雙主題變奏曲式,第一主題為中國風格戲劇配樂《圖蘭朵》,而第二主題則是充滿民族風情的美國爵士主題。這樣的配合形式讓其自身消除了單調性的缺陷,同時這種變奏方式的價值和意義不可忽視,直接提升了兩個主題的清晰結構和明確風格,起到了相得益彰、彼此影響、彼此關聯(lián)的作用。一方面,這樣的方式具備著靈活性,另外一方面其自身結構嚴謹又歡快,讓整體風格漸漸明晰起來,從而整體音樂藝術價值得到了有效提高。尤其在這一過程中,因涉及諸多風格等方面的復雜變化,整體作品顯得越發(fā)多元化起來。而第三樂章和第四樂章,則都利用了復三部曲式,彰顯出了自身的大規(guī)模性特點。該類曲式較為復雜,同時曲式也具有一定的特點,以首部、中部和再現(xiàn)部為主要結構基礎和結構特征,并且三部分曲式結構各自獨立,都為獨立的單二部曲式。三大部分相對比,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首部和中部自身材料不同,調性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不同的形式,首部小調式下行旋律,表達了一種悲壯的英雄主義情感。而在此之后,中部則是大調式上行旋律,形成了一種高昂、亢奮的情緒在里面。不同的曲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情感渲染,彼此進行緊密連接、緊密聯(lián)系,彼此關聯(lián)性十分之強。正因如此,其自身種種主題、種種形式和種種曲式,才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同時讓風格各異的主題相互聯(lián)系、相互關聯(lián),提升了藝術價值,藝術意義影響深遠。
四、《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作品手法及配器特點分析
支聲手法和相關配器方面,每一類作品都是有其自身的特點的,尤其對于保羅·欣德米特的作品來說,其作品價值、作品獨特性等方面內容十分明顯,強調兩個及兩個以上聲部表達相同的音樂形象,是不同變體的結合,在組織形式上卻存在著一定的區(qū)別,形成了獨特的作品手法和配器方面的特點[4]。尤其是在作品中,例如第二樂章的《圖蘭朵》主題,第一樂句是長笛獨奏,在長笛演奏中,演奏連續(xù)二分音符旋律就是支聲聲部,起始和結束與單簧管和短笛彼此呼應,彼此聯(lián)系,與二者的起始音和結束音完全相同,二者分分合合,相互對立,又彼此迎合,彼此相互統(tǒng)一。而在爵士主題中,則發(fā)生了一定改變,第一樂句由長號代入,第二樂句則變成了圓號,二者彼此呼應,形成一個對比統(tǒng)一原則,彰顯了整體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性和創(chuàng)意性。
在配器等各方面,樂器要融為一體,作品內容要彼此和諧、彼此配合,形成整體風格。在第三樂章中,為了要表達出寧靜和安詳的感覺,所以在配器中則選取了大提琴和單簧管、低音單簧管這三種音色較為相近的樂器進行配合和呼應,從而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和特色。一方面配器要產生矛盾感和對比度,另一方面還需要保持整體的和諧感。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保羅·欣德米特音樂作品《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是作曲者巔峰時期的作品,各類理論成熟系統(tǒng),具備著創(chuàng)新性和時代性。通過改編之后,讓其成了二十世紀新古典主義的代表性作品,含有極高的音樂價值和歷史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倩楠.《1922》組曲中體現(xiàn)出的欣德米特新古典主義音樂特征——新古典主義綜述[J].北方音樂,2017,37(5):00028-00028.
[2]毛盈盈.在音樂風格中探尋鋼琴作品的藝術魅力——以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與欣德米特《調性游戲》為例[J].藝術教育,2017(8):00189-00189.
[3]劉佳彬.保羅·欣德米特《七重奏》第二樂章中的動機貫穿分析[J].音樂時空,2017(18):00113-00114.
[4]王小玲,楊音.欣德米特《中提琴奏鳴曲Op.25No.1》演奏分析[J].音樂時空,2017(10):00040-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