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2019-08-21 03:17:19蔡亞玲馮虹瑛
      商情 2019年30期
      關鍵詞:道德素質高校教師互聯網

      蔡亞玲 馮虹瑛

      【摘要】互聯網不僅給高校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也給教師的道德素質修養(yǎng)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網絡社會中教師和學生都經受著來自網絡不同觀念和信息的影響,這對教師的道德修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應對這種情況,高校教師自身和高校管理層都應該認真思考,及時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教師 道德素質 德育

      互聯網正從方方面面改變和重塑著我們的生活,它也正影響著教育,這最后的一片陣地: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越來越多的智能在線學習軟件的出現,高校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固定的老師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向固定的學生教授固定的教學內容——也受到了沖擊。網絡成為大學校園的延伸部分,移動終端成為實體課堂的虛擬擴展空間,教育本身正在不斷的被重新定義。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已經備受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并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綜觀近年來取得的關于網絡時代下的高校教育的研究成果,不難發(fā)現這些成果更多關注的是網絡對高校教學內容與資源、教學對象與手段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及在這種影響下高校老師在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上應該做出的改變和發(fā)展。但是隨著高校教育在線化和移動化新格局的逐漸出現,教師和學生也不斷受到很多來自網絡虛擬空間的不同價值觀念的沖擊,為高校教育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因此,筆者認為,目前的現狀對高校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質修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探討“互聯網+”時代下的高校教師道德修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就顯得迫在眉睫了。

      一、“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受到的挑戰(zhàn)和沖擊

      1、泛在教育興起[1],信息獲取途徑增多打開Ipad或者手機,點擊APP學生們就可以閱讀海量書籍,聆聽在線網絡課程了,當代大學生們獲取知識的路徑正在不斷拓展。同樣,隨著近年來移動通訊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快速發(fā)展,教師獲取資源的途徑也不再只有圖書館里陳列的書本了,老師備課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獲取信息的途徑從原來的課本、教輔和教參書籍擴展到了互聯網,搜集信息的渠道也不只有埋頭在圖書館苦讀了,各種搜索引擎、知識論壇和學習應用等網絡工具為廣大教師們提供了快捷和便利,但是也相應帶來了問題和挑戰(zhàn)。

      如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交往的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其中涉及到的內容十分廣泛,信息量巨大,匯聚了來自世界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所生產的不同文化類別的信息,形成了包攬全球的網絡空間。在這樣一個空間中,教師個體接觸新信息、觀念的頻率可能要高于現實世界。但是這些新信息和新觀念中既包含了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也容納了可能阻礙心理健康的不安定甚至毀滅性因素。同時,網絡空間中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平等的世界,權威受到挑戰(zhàn)和質疑,如果一名教師經常在網絡上獲取信息,但是他鑒別并選取適當信息和價值觀念不夠強,或者意不具備規(guī)范自己行為的堅強意志,這名教師就可能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腐蝕。大學生作為現代化建設中最大的新生力量正處在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受到一名被網絡信息負面影響的教師的教導,可能就會形成不正確的思想意識和觀念,發(fā)展和成長也可能走上歧路。

      2、“以學定教”沖擊“以教定學”,教師權威受到動搖

      信息網絡時代,教師和教材已經不再是學生各方面知識的唯一來源了,教科書的篇幅是有限的,單個教師掌握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但是互聯網等信息時代的工具能提供的知識量和信息量確實幾乎無限的。各種搜索引擎、在線論壇、在線教育平臺讓大學的“教”與“學”可以不用再收到時間、空間和環(huán)境的限制。例如:通過現在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在任何時間點、任何地方,通過一部智能手機就能擁有完美的學習環(huán)境,海量的學習資源,且獲取的教育資源甚至更加立體化。而反觀大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些教師在課堂上能提供的教學內容相對單薄和枯燥,教學形式比較單一,缺乏互動性,無法吸引所有學生的注意。而這些教師如果又缺乏終生學習的理念,不能及時給自己充電,那么他們的知識體系和授課內容就可能遠遠落在網絡時代的后面。

      在這種情況下,“以教定學”的傳統(tǒng)模式逐步被“以學定教”所替代,教師不再決定教什么、怎么教,而是教師的授課內容和教學方式教師的權威性由學生想學什么和怎么學來決定。在這種“以學定教”的新模式下,教師的權威受到動搖,一些學生就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和信任老師的知識性教學,在德育方面,則更可能也質疑老師的權威性,而求助于網絡。如果這些學生又不具備甄別來自于網絡的信息和觀念,那么他們就有可能會被不良的信息和觀念腐蝕。

      此外,在現在的高校管理模式下,大多數教師除了上課,其它時間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很少。在大班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都不熟悉,老師甚至連學生的名字都不知道。這種學生和任課老師之間的距離導致高校教師在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作用有限,即使一名教師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這名教師可能也很難對自己所教的學生產生道德素質修養(yǎng)方面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可能一名大學生在思想觀念方面的形成也主要依賴網絡獲取的信息。當這些信息有問題時,學生自然也會在思想發(fā)展方面走上歧途。

      二、“互聯網+”時代提升高校教師道德素質的方法和途徑

      教學過程也是教師以自己的人格和品格和學生接觸的過程。“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高校教師除了要完成教學科研任務以外,也應該是學生在道德品質及精神人格方面的模范。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yè)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靈魂,高校教師也要以積極的人生觀和健康向上的進取精神引導學生。[2]

      1、高校教師必須從正規(guī)的網絡渠道獲取信息

      孔子認為教師在教導學生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虼耍處熑绻瓿山虝说娜蝿?,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人格精神,首先自身要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修養(yǎng),才能在學生中發(fā)揮自己的人格感召力。

      如今互聯網已經深刻的進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幾乎無時無刻在接觸網絡提供的龐大的信息。教師獲取知識、信息和觀念的途徑也非常繁多。在接觸這些信息的時候,高校教師自己要堅持從正規(guī)的途徑獲取信息,盡量避免被錯誤的、反動的、激進的、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guī)、政策方針的信息或者觀念所誤導。大型門戶網站、有很強社會公信力的媒體網站、權威的國家機關網站和學校的官方公共網站應該成為教師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這樣才能確保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正確性。[3]

      以外,還要學會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用于甄別網上的各種消息,做到不受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如果受到影響,要堅持做到及時消除自身所受到的互聯網消極因素和錯誤思想的影響,擯棄網絡帶給自己的弊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才能在和學生相處時,做好表率,并且不傳播負能量。

      2、高校教師要堅持提升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重塑教師德育權威

      網絡時代對人類的知識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也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利用互聯網相關產品作為平臺,一方面不斷地進行自身知識和信息理念的更新,同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課堂的互動性。這樣能夠提升教師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的引導者的,重塑教師的權威。教師在學生道德思想教育方面的地位也會隨之而升,對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也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高校老師們甚至可以有組織地建立學生專業(yè)學習和思想政治學習的信息網站,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和學習。[4]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控制和消除學生在互聯網影響下產生的思想上的負面影響,例如:利用網站進行道德的宣傳與推廣,通過QQ、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發(fā)現學生思想意識中的不良苗頭,還可以在社交平臺上和學生們的互動中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網絡道德責任意識。

      3、高校完善教師道德素質培訓和評估體制

      在教師自身不斷學習,提升道德思想素質的同時,學校也要注重對教師隊伍在道德思想方面的建設和培訓。首先,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習培訓,并可以在教師中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堅持學習交流,互相監(jiān)督、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共同進步。[5]其次,學校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師道德素養(yǎng)評估體系,實現教師自評、學生評價和教師互評相結合,保障評估結果的客觀性。

      總之,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不管是教學教研,還是道德素養(yǎng)都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應對這些挑戰(zhàn),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每一個教師也都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思想水平,用好的人格和品行去鑄造學生美麗的心靈。

      參考文獻:

      [1]邵琨.泛在教育,開啟教育新未來[J].半月談,2017(22).

      [2]馮豐收.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和保障——論網絡時代高校德育教師的素質結構[J].中國成人教育,2010(8).

      [3]朱泓 尹貴斌.網絡時代加強高校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5(14).

      [4]隸曉寧 龐春紅 李亞西.芻議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J].大家,2011(5).

      [5]王丹.從“虛擬”走向“現實”的學校網絡道德教育[J].中國德育,2008(4).

      作者簡介:蔡亞玲(1990年-),女,湖北宜昌人,文學碩士,德語教師,助教, 研究方向:文學動物研究、中德文學比較研究、德國浪漫派。

      猜你喜歡
      道德素質高校教師互聯網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進道德素質的提高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32
      淺析新聞記者的道德素質與責任
      科技傳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9:42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tài)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的實施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
      以高品質對農節(jié)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2:41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學習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
      人間(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淺談中學生道德素質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29
      《弟子規(guī)》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學習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38
      論高校教師繼續(xù)教育的人力資本開發(fā)
      当雄县| 璧山县| 紫金县| 堆龙德庆县| 宝清县| 郓城县| 宁蒗| 维西| 山东省| 马山县| 甘洛县| 皮山县| 安岳县| 台江县| 祁阳县| 澄江县| 南召县| 新营市| 类乌齐县| 中阳县| 巨野县| 万荣县| 宝兴县| 天长市| 大城县| 西贡区| 大余县| 台安县| 平昌县| 元氏县| 龙门县| 竹山县| 怀来县| 盐源县| 祁连县| 荥阳市| 故城县| 揭西县| 河间市| 平邑县|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