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瑪瑛
一天,任正非在北京西邊的一個胡同里搞一個活動,桌上放了一大堆資料,現(xiàn)場有中關(guān)村的領導,有教育局的領導,有黨工委的領導,還有文化人,幾十個人寒暄著。
任正非對大家說:“今天請他們來只為一件事?!痹趫龅娜硕家詾槭谴笫?。誰承想,任正非說的是想請大家?guī)兔ο胍粋€校訓。為一個校訓,這樣興師動眾,于是問緣由。原來,任正非要捐一筆錢給自己的母校貴州都勻一中,但是,捐錢的同時他要先“捐”一個校訓。因為當他問校長校訓是什么時,校長卻答不出來。任正非就和校長說:“如果你不把校訓搞清楚,不講清楚為什么要辦學校?辦成什么樣的學校?說不清這個事,我就不能給你錢。”校長還是說不清楚,任正非就告訴校長:“你說不清楚,我找朋友來幫你說清楚?!?/p>
捐一筆錢給學校,一定要學校把校訓講清楚,大家從來都沒有從這個角度想過。但大家都覺得有道理,做一件事不在錢在于理,不在于事在于它的初心。大家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有的寫給校長,有的寫給學生,有的強調(diào)品格,有得講辦學宗旨,各抒己見。任正非把朋友們的意見搜集起來,又與學校研究。一段日子后,任正非把最終定好的校訓告訴了大家:立志、崇實、擔當。
先“捐”校訓,再捐錢,而這6個字,不也是任正非作為一個企業(yè)家為人處世的真實寫照嗎?
(編輯/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