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梅 黃懿 陳妃艷 張美美
【摘要】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的應用效果及預后影響。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患者120例,隨機分成試驗組和觀察組,各60例,試驗組評估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比較護理效果及術后恢復情況。結果:試驗組肛門排氣、下床活動及住院天數(shù)短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率低于對照組(8.33% vs 20.00%),性生活質量優(yōu)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98.33% vs 76.67%)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應用循證護理,能夠提高療效,減少并發(fā)癥率,提升護理滿意度,改善預后,提高性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循證護理; 腹腔鏡; 全子宮切除術; 預后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8.0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8-00-03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治療良性子宮疾病,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出血量少和術后恢復快,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子宮是生殖器官,還具有內分泌功能,患者擔心手術影響第二性征及中轉開腹、并發(fā)癥等問題,常出現(xiàn)不安和恐懼等心理,引起家庭人際關系緊張,不配合相關治療和護理,同時,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易造成患者生理、心理的惡性循環(huán),影響預后及治療效果。圍術期中配合全面細致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1],同時提高療效,改善心理狀態(tài),促進身體康復。筆者所在醫(yī)院對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應用循證護理干預,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120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0~66歲,平均(42.35±3.61)歲;病程3個月~7年,平均(2.47±1.22)年;體質量41~72 kg,平均(55.16±4.82)kg;疾病類型:子宮肌瘤76例,子宮頸增生12例,腺肌癥15例,內膜異位癥5例,內膜癌2例,子宮脫垂6例,功能性出血4例。隨機分成試驗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日常生活護理、病情觀察、飲食指導,以及對癥護理等。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具體如下。
1.2.1 循證方法 (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護士長對小組成員進行知識培訓與實際操作演示。(2)找尋循證支持:網絡檢索文獻,確定腹腔鏡全子宮切除、預后作為循證問題,查詢并篩選出有效的實用的護理方法,結合患者病情及婦產科臨床護理經驗,制訂出個體化護理計劃。(3)提出問題:感染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影響預后的主要原因,針對其易發(fā)因素,制定相應護理方法。
1.2.2 心理護理 手術會加重患者的經濟及心理負擔,使患者感到焦慮、恐懼,促使血管收縮、心率增快等情況,加重病情,影響治療效果。以患者為中心,全程微笑服務,給予安慰和指導,緩解不良心理,介紹手術的優(yōu)點,說明疾病病因、手術注意事項、術后恢復等,支持、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增強治療依從性[2]。
1.2.3 圍術期護理 (1)術前護理。術前禁食12 h,禁飲8 h,持續(xù)沖洗陰道3 d,清潔消毒臍部,碘伏擦洗陰道,保持白帶的清潔度在Ⅱ度以下,防止術后陰道或者盆腔感染;手術當天采用甘油灌腸劑灌腸,排空腸道的積便、積氣,預防術后感染[3];進行深呼吸和放松訓練,減輕術中疼痛等。(2)術中配合。手術室溫度約25 ℃,濕度約60%;準備心電監(jiān)護、吸氧用具、腹帶、一次性尿墊等;核對患者信息,取頭低腳高膀胱截石位,盡可能保障患者舒適,腘窩處墊軟墊,大腿貼負極板,用約束帶進行固定,保障末梢循環(huán)通暢,動作應輕柔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部位[4]。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氣腹的壓力維持在13~15 mm Hg,調整輸液的劑量或滴速等;嚴密配合醫(yī)師,準確傳遞器械、使用無菌器械、處理切口等,確保手術順利完成。(3)術后護理?;颊呷フ砥脚P,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暢通,要設專人看護,同時要加設床擋以防止墜床發(fā)生;術后留置導尿管,避免導尿管扭曲、壓迫等,更換導尿管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術后6~24 h可拔除;注意觀察尿液的顏色、量與性質;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盡快恢復膀胱功能。
1.2.4 飲食護理 術后可進流食-半流食-普食。應多食高纖維素、高蛋白、低鹽易消化食物,多飲水,少食多餐,注意飲食衛(wèi)生,忌食雞蛋、牛奶等,忌食辣椒、煙酒茶等食物,加強營養(yǎng),促進傷口愈合,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5]。
1.2.5 快速康復護理 術后12 h給予持續(xù)鼻導管吸氧3 L/min;平臥6 h后給予頭低臀高位;密切觀察面色、意識情況,監(jiān)測血壓和心率,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用熱毛巾敷肩背處及腹部;早期按摩四肢,主動活動關節(jié)、肌肉,早期下床鍛煉,根據(jù)自身情況適當活動,注意勞逸結合。
1.2.6 中醫(yī)護理 (1)睡眠護理:每晚睡前進行頭部推拿和按摩,用熱水泡腳,按摩足心涌泉穴3 min,改善失眠情況。(2)切口護理:通過舒適體位、放松訓練、轉移注意力、耳穴埋王不留行等方法減輕患者的疼痛感。(3)預防腹脹:術后6 h應用王不留行貼于患者的耳穴胃、大腸、小腸以及交感,按壓2 min,每日3次;術后1 d服用理氣通腑湯。術后2 d拔除導尿管后,給予中藥保留灌腸,促進腸道功能恢復。(4)中藥浴足:取益母、烏藥、青皮草各20 g,紅花、川芎、當歸各10 g,加入50 ml白醋、2 000 ml清水,用大火煮開后小火煎煮1 h,藥液量要達腳踝,每晚1 次。
1.2.7 并發(fā)癥護理 (1)切口感染:觀察切口是否出血、滲血、滲液等,定期消毒,換敷料加壓包扎,保持傷口干燥。(2)會陰感染:觀察陰道是否出血,出血量較大要立即檢查,配合醫(yī)師進行止血操作。(3)腹脹和腹痛:不要張嘴呼吸,減少氣體進入消化道;術后給予吸氧,鼓勵患者早期活動,促進腸道蠕動的恢復,防止盆腹腔粘連;不要食用奶制品、豆制品等易產氣的食品;順時針按摩腹部,直至疼痛消失。(4)下肢靜脈血栓:每隔20 min進行1次腿部活動,多深呼吸,適當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回流;給予熱敷、按摩等處理[6]。(5)尿潴留:從術前3 d開始訓練床上大、小便,術后進行膀胱功能鍛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