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錦秋
5月24日,深交所向大北農下發(fā)《關注函》,稱接到投資者投訴,公司長期不回復互動易平臺投資者的提問,要求公司說明原因。之后大北農集中回復了2017至 2019年互動易提問160余條,此前提問因失去時效性暫未回復。筆者認為,監(jiān)管部門應引導上市公司及時回復“互動易”投資者提問。
有些上市公司對“互動易”投資者提問的回復比較消極,按深交所對2017年某周數據的統計,回復率逾6成。也即有一定比例上市公司的回復并不積極,比如西藏天路曾稱因為繁忙或網速不暢等導致不能及時回復。
“互動易”是上市公司自愿性、交互式信息發(fā)布和進行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綜合性網絡平臺,是上市公司法定信息披露的有益補充。2013年深交所《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互動易”)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指派和授權董秘或證券事務代表負責處理“互動易”回復等業(yè)務;對未觸及到信披標準的,可通過“互動易”答復,答復時間為兩個交易日內。
顯然,大北農多年未及時答復投資者在互動易上面的大量問題,違反了《通知》精神;公司在回復函中也稱公司董秘負有主要責任,董秘及證券部本著認真對待,知錯就改的態(tài)度,共同對“互動易”問題進行梳理、分析和回復。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當然是好的,但現在批量回復此前大量提問,筆者認為已無太大意義,因為很多提問可能在以往年報等定期報告有所披露,而且回復者站在目前的時空坐標,又如何穿越還原當時的場景來作答?若以目前現實情況回答當時的問題,無論怎樣都感覺極其別扭。另外,大北農回復是在深交所問詢函“逼迫”下作出的回復,要從思想深處提高為投資者服務、及時信披的認識,或有待時日。
“互動易”最大的價值,就是提升投資者獲取信息的及時性。年報、季報等定期報告的披露周期過長,而“互動易”可及時披露一些未達信披標準的信息,增強投資者獲取信息的及時性、便利性,也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成本。上市公司應嚴格按照《通知》精神來辦,在提問之后兩個交易日內回復,才能充分發(fā)揮“互動易”的作用。
“互動易”有利于落實股東知情權。股東知情權是股東行使其他股東權的重要基礎,由查閱權、質詢權等多種權利組成?!豆痉ā返?7條規(guī)定“股東有權查閱公司章程、財務會計報告等等,并對公司的經營提出建議或者質詢”。投資者通過“互動易”平臺,向上市公司提出咨詢,經過互動交流可了解各種信息的的細微之處。上市公司在不違反公平披露原則、不泄漏未公開重大信息的基礎上,應盡快予以回復,有些暫時無法解答、也應回應原因。
“互動易”有利于落實股東參與權。參與權是指投資者以股東身份參與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決策的權利。按《公司法》,持股3%以上股東擁有提案權,中小投資者難以通過此類渠道來行使參與權,而“互動易”門檻極低、正好為中小投資者提供了參與治理的平臺,可以暢所欲言,為上市公司提出優(yōu)化建議。上市公司通過“互動易”平臺,能夠集思廣益,或為公司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對于長年不回復“互動易”投資者提問的上市公司,筆者認為應該加強監(jiān)管約束。按規(guī)定,上市公司對 “互動易”投資者答復情況,將納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辦法》對信披考核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 A、B、C、D 四個等級,其中規(guī)定了11種情形、其考核結果直接評為 D,筆者建議,對上市公司長年不回復“互動易”投資者提問、情節(jié)嚴重的,可以直接納入評級為D的情形。信披評級較低,監(jiān)管待遇也不一樣,比如評級為D的將取消信息披露直通車資格,改為事前審核;由此可引導上市公司主動及時回復“互動易”投資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