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問題引導法開展教學活動,促進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問題引導法;應用策略
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打破應試教育的藩籬,采用新課程提倡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教師的地位和學生的地位都發(fā)生了轉變。教師不再把持著課堂教學,而是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生學習的服務人員,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及時的幫助,而學生也改變了過去被動學習的從屬地位,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揮自己學習主體的作用。新課程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將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主線,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徜徉在化學知識的海洋中,在引導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提升,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在化學教學中采用問題引導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力得到鍛煉和發(fā)展,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將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 設計的問題要難易適中
采用問題引導法開展化學教學,問題的設計是關鍵。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相關的問題。并且在設計問題時要遵循難度適中的原則。問題要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或合作學習。要避免出現(xiàn)“是不是、對不對”這類沒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些新穎的、富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使問題起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能力的作用。在高中化學學習中應用“問題引導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開放、新穎、關聯(lián)并具有挑戰(zhàn)性的原則,設計難度適中且有助于學生突破認知的問題,幫助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層層遞進,形成一個關聯(lián)式的知識鏈,且有助于學生在理解新知識的前提下開展積極有趣的探究活動。
比如在學習濃硫酸和銅的反應時,可以從以下問題入手:①濃硫酸是一種什么物質?②濃硫酸與銅反應時會產(chǎn)生什么物質?③濃硫酸溶液中的哪一種物質與銅發(fā)生反應?④硫酸銅是一種什么物質,可以在濃硫酸中穩(wěn)定存在嗎? ④在銅與濃硫酸的反應中,硫酸起到了哪些作用,可以用其他物質代替嗎?借用這些問題作為導向,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實驗反應的條件、步驟和結果,避免學生盲目性思考。
二、 設置問題要遵循連貫性的原則
懸而未決的問題最容易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采用問題引導法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切忌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急于給出答案,要給學生設置懸念,利用一串連貫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增加化學教學的趣味性。高中化學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比較多,并且知識點復雜、瑣碎、零散,使大多數(shù)學生感覺化學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學習熱情與信心受到影響,甚至有的學生對化學學習產(chǎn)生抵觸情緒。教師可以合理解剖知識體系,利用連貫性問題,引導學生反復理解與記憶,分散記憶各分段知識點,提高化學學習效果。比如在講解元素化合物種類時,將鋁作為切入點,詳細分解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分割單質鋁與鋁化合物,針對性設計內(nèi)容,分別講解性質、制法及作用,借助分段式學習方法,強化學生記憶。學習時學生可以反復觀察教師設計的微課視頻,加深理解、增加知識記憶程度,不斷豐富知識積累程度。
三、 問題的設計要遵循層次性原則
面向全體學生,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要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所必須要遵循的原則。而學生因學習能力、智力及學習習慣的不同而導致學習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教師在采用問題引導法開展教學活動時,要保證每個問題都保持在一個恰到好處的度,使每個學生都能根據(jù)教師的問題主動進行思考。教師在提問時要因材施教,問題設計上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將一個大問題分成幾個小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例如,在講CO2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實驗時,如直接問學生為什么CO2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他們一定會很糊涂說不清,但如果按照教材中所講,設置對照實驗,先觀察醋酸能否使石蕊變紅,再觀察干燥的CO2能否使石蕊變紅,水能否使石蕊變紅,最后將試紙在石蕊試液中浸泡一下,再加水噴濕,再放入充滿CO2的集氣瓶觀察是否變紅。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旁邊提醒學生思考:哪一類物質才可以使石蕊變紅?CO2可以直接使石蕊變紅嗎?為什么CO2和水接觸后才可以使石蕊變紅?它和水之間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嗎?這樣將一個大問題分解分解成幾個不同難度的小問題,學生在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作答的同時,又為大部分學生留下思考和提示的空間,增加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四、 結束語
高中化學是和生活和生產(chǎn)密切相關的一個學科,高中化學學習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化學學習效果的提高。高中化學對部分學生來說存在著一定的學習難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引導法,通過設計一連串的相關的化學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采用問題引導法,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瑞瑾.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困難問題反思研究[J].化學教學,2016.
[2]彭傳勝.探究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風,2016.
作者簡介:
王武,重慶市,重慶市潼南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