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霞
摘 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我們要深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通過改變教學模式來讓學生們對歷史課堂感興趣從而能夠積極鉆研歷史知識。那么我們就可以采用篇章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進行運用,進而來觀察學生們對這一教學模式的接納程度。并且通過對教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可以讓學生們不再認為歷史枯燥無趣,而是能夠積極深入了解歷史知識,提升學生們學習歷史的效率。
關鍵詞:篇章式;初中歷史;教學方法
1 “人物講解”篇章式結構
我們在進行歷史教學時,學到某一課時,我們可以采用以人物講解為主要線索的篇章式講解,通過學生們對人物的了解和人物所經歷的事情來讓學生們學習這一課的知識。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們在學習這一課的興趣并且深入了解課本知識,了解事件和人物在歷史中的意義。比如我們在學習《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和《辛亥革命》這兩課的時候,我們可以以孫中山先生作為學習本課的重要人物線索。先是通過介紹孫中山先生,進而講到孫中山先生早年的革命活動,到孫中山先生所參與的辛亥革命,最后緬懷孫中山先生。通過圍繞這條線索可以讓學生們了解本課所講的重要知識點,并深入了解孫中山先生對中國的意義和辛亥革命在中國的歷史意義。通過這樣的篇章式結構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們很好的掌握課文上的知識點。不僅可以在教學歷史教材時采用這種方式,我們還可以在歷史課堂上為學生們拓展歷史知識,講述一些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比如毛主席。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們在了解歷史人物的同時了解歷史中所發(fā)生的事件和這些任務對于歷史的意義,并且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讓學生們能夠提升對歷史的學習能力。
2 “提問為主”篇章式結構
當然,在課堂上利用提問的篇章式結構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們在歷史課堂上的積極性。有時候,學生們在上歷史課的時候常覺得枯燥無聊進而思想開小差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以提問為主的篇章式結構來讓學生們積極思考并回答這些問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們認真聽講還可以通過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們進一步探索這一節(jié)課所講的主要內容。比如,我們在學習《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這一課時,我們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們來了解這一課的大致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們通過閱讀教材上這一課的內容讓學生們獨立思考:(1)唐朝是誰建立的?(2)貞觀之治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期間?(3)為什么會被稱為貞觀之治?(4)貞觀之治期間推行過哪些措施,有什么樣的意義?(5)武則天是一位怎樣的女皇帝,應該怎樣評價她?(6)開元盛世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間?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們對這節(jié)課的大致內容有著更清晰的了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能夠更進一步提升自己對這節(jié)內容的理解程度。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們學習歷史的效率。
3 “事件講解”篇章式結構
最后,我們可以通過“事件講解”的篇章式結構來讓學生們深入教材內容,加強對課本的內容的理解。通過一個個事件緊密的連接起來,可以讓學生了解課本上時間的前因后果。加強學生們對歷史事件的熟悉程度。比如,我們在學習《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們了解九一八事變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且最后所產生的影響,進而將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聯系起來。讓學生們自己獨立探討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之間的聯系,最后在向學生們講述西安事變的經過和這一事件對中國當時的影響。將這兩個事件的前因后果聯系起來可以讓學生們更加清晰的了解這節(jié)課的內容,提升了學生們在學習歷史的邏輯性,并且能夠更進一步的深入教材內容,提升學生們學習歷史事件的能力。
通過“篇章式”的教學結構可以讓學生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能夠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方式,從而提高了學生們在學習歷史這門學科的積極性。通過不同的“篇章式”的教學,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得到了創(chuàng)新。讓歷史教學可以更加緊湊,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發(fā)散自己的思維模式,思考歷史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進而進一步鞏固學生們對歷史知識的印象。并且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豐富我們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們在提升學習效率的同時也能夠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讓自己的歷史更進一步提高。通過“篇章式”的教學模式初探,可以了解學生們對不同模式的接納程度,讓學生們更加輕松的學習好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李瑜. 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學生參與式教學研究[C]. 中國環(huán)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全國科研理論學術研究成果匯編(五).中國環(huán)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華教創(chuàng)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0:318-323.
[2]李濤.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國培訓,2015(08):143.
[3]封衛(wèi)湘.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及思考[J].硅谷,2009(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