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菲
摘 要:采用射頻磁控濺射技術,以氧化鋅(ZnO)為靶材,在PET塑料表面沉積制備了氧化鋅薄膜包裝材料,研究了氬氣(Ar)流量對所制備的ZnO薄膜結(jié)構、形貌、沉積速率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表明,當氬氣流量為45sccm時,ZnO薄膜表面均勻且致密。
關鍵詞:射頻磁控濺射技術;氧化鋅薄膜;氬氣流量;透過性
一、 引言
高阻隔性包裝材料在食品、藥品以及太陽能組件等方面應用廣泛。射頻磁控濺射技術以市場廣泛存在的塑料為基材,具備沉積速率快、襯底溫度低、濺射尺寸可控等優(yōu)點,對靶材無導電的要求,是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的一種高阻隔膜制備方法。
目前,有關ZnO薄膜的研究集中于其光電性以及濕潤性等方面,而有關其阻隔性能的研究較少。本文采用射頻磁控濺射技術(RF),以ZnO靶材,研究了氬氣(Ar)流量對所制備的ZnO薄膜結(jié)構、形貌、沉積速率、的影響。
二、 實驗
實驗鍍膜設備是中國科學院沈陽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chǎn)的TRP-450高真空三靶磁控濺射鍍膜系統(tǒng)和北京世紀久泰真空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高真空熱蒸發(fā)薄膜沉積系統(tǒng),兩款鍍膜系統(tǒng)組成大致相似,下面就以高真空磁控濺射鍍膜系統(tǒng)做以詳細介紹。其主要由真空濺射室、電氣控制柜、循環(huán)水冷系統(tǒng)組成;真空濺射室采用臥式圓筒型結(jié)構,尺寸為450×400mm,前開門結(jié)構,選用不銹鋼材料制造,氬弧焊接,表面進行化學拋光處理,接口采用金屬墊圈密封或氟橡膠圈密封。氧化鋅薄膜的制備PET基材經(jīng)過超聲清洗、預濺射清洗后進行鍍膜濺射。濺射功率為120W,沉積時間為30min,工作壓力為0.5Pa。
濺射室內(nèi)安裝有永磁靶三套,分別為一個射頻磁控濺射靶和兩個直流磁控濺射靶,每一個靶都有獨立的氣動控制擋板,方便單獨濺射、輪流濺射、共濺射。靶內(nèi)水冷,靶材直徑60mm,靶角度可調(diào),靶基距可調(diào),調(diào)整范圍為90~130mm。靶在下,基片臺在上,并且基片臺下方有擋板可方便地實現(xiàn)預濺射?;_可加熱,溫度范圍為室溫-600℃,由熱電偶閉環(huán)反饋控制,控溫精度±1℃;為了實現(xiàn)更加均勻的濺射,基片臺可旋轉(zhuǎn),由旋轉(zhuǎn)控制電機實現(xiàn);基片臺可加負偏壓至-200V。
三、 結(jié)果與討論
所制ZnO/PET薄膜淡黃色、透明,外觀均勻。
圖1 薄膜沉積速率隨氬氣流量的關系
(一) 氬氣流量對薄膜沉積速率以及阻隔能力的影響
薄膜沉積速率以及其對水、氧阻隔能力隨氬氣流量的變化關系,如圖1所示。隨著氬氣流量的增加,沉積速率先線性增大而后降低。主要原因是Ar流量過低時,濺射靶材的離子不足Ar流量過高時,濺射腔中氣體粒子過高,與濺射生成的ZnO粒子發(fā)生強烈碰撞甚至聯(lián)級碰撞,降低了沉積在基材上ZnO的數(shù)量。薄膜的水、氧透過性隨氬氣流量的增大,先快速降低,當氬氣流量超過30sccm時,薄膜的透氧性呈增大趨勢,當氬氣流量超過45sccm時,透濕性穩(wěn)定中有增大趨勢??紤]到沉積速率,最佳氬氣流量為45sccm。
(二) 氬氣流量對薄膜結(jié)構與形貌的影響
圖2 氬氣流量不同時的SEM圖像
由圖2中SEM圖可知,氬氣流量為15sccm時,薄膜表面圓形、橢圓形、彎月形等片狀分布,形狀、尺寸不均一,隨著氬氣流量增加至30sccm時,形狀像柳葉形轉(zhuǎn)化,均勻性提高。當氬氣流量為45sccm時,氧化鋅顆粒成柳葉狀,尺寸均勻,薄膜更加致密,所制備的ZnO薄膜是其六方晶系結(jié)構,O元素和Zn元素分布均勻。當氬氣流量增加至60sccm時,氧化鋅呈多邊形與納米球形,均勻性、致密性降低。這說明Ar流量過高時,濺射生成的ZnO與氣體粒子發(fā)生的劇烈碰撞以及增強的散射作用,影響其沉積分布與形貌。
四、 結(jié)論
利用射頻磁控濺射技術,制備了氧化鋅(ZnO)透明復合阻隔薄膜,討論了氬氣流量對薄膜的結(jié)構、形貌、沉積速率和阻隔能力的影響,明確了制備ZnO高阻隔薄膜的最佳氬氣流量為45sccm。
參考文獻:
[1]蔣雅雅.磁控濺射制備氮化鈦薄膜及其結(jié)構與導電性能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2]孫圣和.現(xiàn)代傳感器發(fā)展方向[C].成都:第一屆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學術大會,2007.
[3]徐萬勁.磁控濺射技術進展及應用[J].現(xiàn)代儀器,2005,33(6):5-10.
[4]張子棟.智能傳感器原理與應用[M].河南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版,2008,36(2):116-119.
[5]王赫矗.搬系統(tǒng)設計與制造[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8):6-9.
[6]郭強,呂浩杰,胡國清.新型接觸式電容壓力傳感器[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08(12):28-31.
[7]王淑華.MEMS傳感器現(xiàn)狀及應用[J].微納電子技術,2011(6):6-10.
[8]張冬至,胡國清,脒昌偉.MEMS高溫壓力傳感器研究與進成[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09(11):4-6.
作者簡介:
張媛菲,遼寧省大連市,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