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日益成長著的孩子,面對家長誠懇信任的眼神,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調(diào)整著自己的工作思路。最終我們確認并確信:教師對于知識的授予,對于方法的指引,學生對于興趣的激發(fā),對于知識的吸取,關鍵還是在課堂。因此我們對于高效課堂的摸索與探尋也就有了最初的原動力與最真實的堅守原則:以生為本!
關鍵詞:課堂教學;高效;教學方式
一、 課堂要高效,思想要解放
想讓課堂高效起來,“以生為本”便真真正正不能再是個口號而以,應該從頭腦到靈魂真正地解放,以解決師生之間的矛盾為起點,應認同新的師生關系,即:教師的角色應該是教育者同時也是受教育者,學生的角色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兩者之間教學相長,真正的有效教學是把二者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它們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寫到這兒的時候,突然想到了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對于兒童的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得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崩斫獠⒄J同了這些,面對那些所謂的“問題”學生,我們的內(nèi)心便會多些寬容,態(tài)度便會多些溫和,心里便會多些理解,而后便會更多地去尋求方法,讓對立和矛盾化解為統(tǒng)一和相信!
二、 課堂要高效,形式要多樣
四十分鐘,如何讓知識變?yōu)橐环N吸引力?讓學生保持一種積極吸取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針對兒童的個性采取一些益于他們接受并激發(fā)他們興趣的知識傳授的方式方法。如果從一節(jié)完整的課說起,上課伊始,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xiàn)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益的前提。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我在語文教學中善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chuàng)設新穎的開場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講故事、猜謎語、小游戲……這些感觀材料,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快速融入學習中去。學貴有疑,疑則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是學生認真參與學習,積極思考的表現(xiàn),也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質疑可以從課題發(fā)問,也可以從課文內(nèi)容發(fā)問等。例如:在講《卡羅爾》一課時,有的同學提出這樣的問題,“卡羅爾是誰?課文講了他的一件什么事?”我連忙抓住時機,讓學生讀課文,從課文中找一找答案。并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釋疑,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探究者,有時,我還會提出新的觀點,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理解能力。
(一)在教學方式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
在平時的教學中經(jīng)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會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同時,也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通過聲、光、色、形,將教學過程直觀地、形象地、生動地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張敏老師在教學《桂林山水》時,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去感受桂林水的清、靜、美之后,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播放桂林的美景圖片,讓學生欣賞,把文字與圖片很好地糅和在一起,學生的理解更加地深刻,感受也更加地真切!
(二)在教學中,注重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把問題放在小組內(nèi)討論,尋找解決策略,例如在教學生字新詞時,教師可以讓字詞分成幾個小組,請各個小組一起討論學習,然后想出最好的識記方法,再在班內(nèi)匯報。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學習,使學生互相檢查、幫助、促進。同時還要投入小組活動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xiàn),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生命發(fā)展
學生的學習不是零起點,了解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是關注學情的首要任務。學生已經(jīng)會了的不教,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教了也學不會的不教。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指出: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語文教學改革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是: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因此,找準學生閱讀文本時的興奮點,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掌握閱讀的方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
三、 課堂要高效,功夫要下到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xiàn)課堂高效,必須在課下下足功夫: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準確理解編者意圖,不但要站在教師的角度去備課,同時還要設身處地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讀教材,并提出疑問。首先站在學生認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體的高度,體察學生閱讀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具備的方法,分析應該落實的知識、訓練重點,找到三維目標的交匯點,在心里和學生先期對話,徹底吃透教材,能夠對教材內(nèi)容舉一反三,變式練習層層遞進。然后再統(tǒng)籌安排在教學中應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什么、怎樣學?
在備課前教師一定要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和準備,不單是寫寫教案那么簡單,自己必須獨立深入認真鉆研,在備課時,可采用兩次備課的方法,第一次備課可以不參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參考書,自己反復讀課文,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確定知識點;第二次對準自己背的課參照別人的備課,看看哪些是別人想到而自己沒有思考到的,想想別人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吸納別人的智慧補充自己的教學設計;最后在上課后,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后反思,并針對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查找資料或請教別人,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這樣的備課能促進我們教師獨立思考,使能力不斷提高。
最后借用一位從教已近四十年的老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對于高效課堂的幾點總結來結束這篇文章的寫作:教師想讓自己的課堂高效起來,需做到:“(1)知識淵博,及時更新腦袋,讓自己的方寸之地,永遠是實實在在的,沒有知識談教學,全是騙局;(2)教師必須能吃苦,起早睡晚的教師,才能教好學生。教師是了解學生的先知哲人,理性地面對學生。(3)切忌夸夸其談,言之鑿鑿,卻是華而不實的擺設,這樣只能當模范的繡花枕頭,切記不要隨意鸚鵡學舌?!焙啙嵍挥猩钜?,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并慢慢地消化吸收。讓課堂高效,讓學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地最大化地獲得,并讓他們學得快樂,是我們每一個教師不懈努力的目標!
作者簡介:
趙紅霞,河南省駐馬店市,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