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隨著時間的日漸加長,一些學困生也漸漸顯現(xiàn),且隨著年級的增高,所授知識內容的增加,班級里出現(xiàn)了對學習英語喪失信心的孩子,直接影響整個班級的英語學習情緒和英語學習效果。
關鍵詞:生活經驗;知識積累;促進;團隊精神
俗話說: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首先充分了解和尊重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考慮到他們的學習成績在班里所處的不利位置,以及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從心底里真正關心他們,不在大庭廣眾之下點名批評。并盡可能多地找出優(yōu)勢所在,表揚和鼓勵他們,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另外,學困生因其自生學習成績不好,難免會有自卑感,與老師不太親近。因而,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少責備學生,多鼓勵,多表揚,用愛澆灌遲開的花蕾,以真誠的愛去喚醒他們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礙。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敞開心扉,接受教育,去爭取成功。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激趣的方法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多種活動,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要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讓他們“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避免了大量枯燥的機械重復,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讓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能高舉小手,都能看到他們可愛的笑臉,聽到他們激情的對話,從而促進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有:
一、 上好導言課,讓學困生沒有恐懼感
告訴他們英語學習其實并不難,并同時介紹一些學習的方法。多用激勵的語言,鼓舞學生忘掉過去,重樹信心,展望未來。我常對他們說:在老師的眼里,你們都是一群好孩子,老師都一樣愛你們,不管過去如何,你只要把以前做得不夠好的改掉,你也會和別人一樣棒。老師相信,在這個學期里,肯定有一批同學會追上其他同學的。
二、 做好課前的熱身啟動,讓學生有參與感
課前的熱身不僅有助于塑造英語課堂氛圍,還十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在課前我會選擇一些有趣、歡快、節(jié)奏感強的song、chant等,一邊說唱一邊表演,讓學生在上課開始就進入狀態(tài),讓學生感覺上英語課是種享受而不是負擔。
三、 讓學困生有成功感
興趣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學生的成功感。因此,在課堂上,老師要盡可能讓學困生有說、表演的機會。首先,讓優(yōu)等生帶動學困生,如在新授單詞之后,老師叫個別同學操練時,便可以先叫優(yōu)等生;然后用開火車的形式讓學困生也跟著讀,一方面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他們體現(xiàn)一下自身價值,讓他們有成就感。又如在操練句型時,老師利用舊句換新詞的方法,如句型I have...,只替換最后一個詞,學困生也會期待積極地來試一試,說得好,及時表揚,說得不太好,鼓勵他。
四、 考慮學生個別差異,實施因材施教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這是教師神圣的職責。英語教學的目的不是通過其學習和考試來淘汰一部分不適合學習英語的人,而是要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礎上獲得一定的英語語言素養(yǎng)。因此,作為教師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充分考慮到基礎差的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和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覺得一堂課下來有所收獲。
例如對于英語學困生我在提問題時,會考慮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小組活動,像Practise in pairs, Practise in groups等,在這種小組活動的過程中我又非常注意學生座位的安排,基礎好的學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交錯安排,并設立“英語小組長”,負責任務的安排,學習的指導。待到交流的時候,我的評價主要以“組”為單位。因此,各小組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非常高,而且極具團隊精神,這樣對于英語學困生無論是在“習得語言”方面,還是在培養(yǎng)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 恰當運用教育藝術,化“陷阱”為“洞天”
“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英語教學同樣要講究“教育藝術”,即講究方法和技巧,“運用教育技巧,解決具體問題”。把巧妙的教育方法稱為“教育藝術”,是一種形象的比擬。藝術重視細節(jié),而教育技巧則是在教育細節(jié)中體現(xiàn)的;藝術強調感性經驗和形象思維,而教育技巧具體運用則多于敏銳的感覺和形象思維相聯(lián)系;藝術重視個性,而教育技巧也重視特殊性和個性。
在英語教學中,存在著一小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你花時間正規(guī)地給他(她)補課,效果卻并不理想,因為他(她)并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個“差生”,不愿被人瞧不起,不需要“特殊照顧”,所以出現(xiàn)了“拒絕補課”現(xiàn)象。根據(jù)這種心理,我們就可以針對這一特殊性,采取“隱性”的補課,那效果就明顯不一樣了,這就是教育藝術所起的作用。曾有這樣的一個案例:一位學生英語成績很糟糕,而英語老師卻并不刻意幫他補課,而是?!巴祽小保寣W生幫他做英語教學卡片,學生則因為老師在課堂上當眾采用他做的英語卡片而洋洋得意,長此下去,老師對他的各種“差遣”在他心目中變?yōu)榱颂貏e優(yōu)待,從而有了學習的動力,最終在英語學習上取得了成功,并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聰明的老師帶領學生在知識的山林輕松愉快地漫游,然后把學生引進一個蓄意設置的陷阱,而學生在其中卻驚喜地發(fā)現(xiàn)別有洞天,這不就是教育藝術的魅力嘛!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一批人才?!泵鎸@些學困生,我們教師要用銳利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走出自卑的陰影,樹立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走向燦爛的明天。在此過程中,一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學習情緒不穩(wěn)定,還可能時常出現(xiàn)反復現(xiàn)象,這就要求教師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用深厚的愛去感化他們,取得他們的信任,并最終達成共識。
參考文獻:
[1]甘海萍.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問題[J].新教育,2011(4):46.
[2]徐娟.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做學困生的知音[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6(9):86-87.
作者簡介:
崔定貴,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康縣豆壩鎮(zhèn)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