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艷
天津市薊州區(qū)人民醫(yī)院產二科 301900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產科常見疾病,多發(fā)于妊娠20周之后,臨床主要表為血壓持續(xù)升高、水腫及蛋白尿等癥狀,增加產后出血、早產、胎兒窘迫等發(fā)生概率,嚴重影響母嬰健康[1]。胎盤早剝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導致的常見并發(fā)癥,臨床表現為胎盤自正常位置不同程度地從子宮壁剝離,起病急、發(fā)展快,若不能及時干預則會直接危害母嬰生命安全,是造成胎兒早夭及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2]。本文旨在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胎盤早剝產婦臨床特點與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為改善臨床提供參考,現將結果示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胎盤早剝產婦57例為研究組,其中輕度胎盤早剝18例,中度21例,重度18例;另選擇同期收治的單純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57例為對照組。該研究經醫(yī)院審核批準;所有產婦經檢查均為單活胎;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對照組中經產婦27例,初產婦30例;年齡24~37歲,平均年齡(30.8±3.3)歲。研究組中經產婦28例,初產婦29例;年齡25~39歲,平均年齡(31.2±3.6)歲。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密切觀察胎盤早剝不同分級產婦臨床癥狀,并進行分類歸納分析;同時對胎盤早剝患者及時終止妊娠及相關對癥治療,并評估兩組分娩結局。
1.3 評價標準 (1)胎盤早剝分級標準:輕度:無明顯癥狀,部分伴有腹部痛感或陰道出血;中度:腹部壓痛,陰道出血明顯,重度:持續(xù)性腹痛,陰道出血嚴重,胎盤剝離面<1/3;子宮明顯強直性收縮,觸診有明顯板狀表現[3]。(2)觀察兩組胎盤子宮卒中、胎兒生長受限、早產、死胎或早夭、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產婦凝血功能障礙、切除子宮、產婦死亡等發(fā)生情況,若發(fā)生率高則母嬰結局差。
2.1 臨床特征 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胎盤早剝產婦腹痛、陰道流血、血性羊水、失血性休克、宮底升高等癥狀發(fā)生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輕度、中度、重度胎盤早剝患者剖宮產率依次升高,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胎盤早剝臨床特點分析[n(%)]
2.2 母嬰結局 研究組胎盤子宮卒中、胎兒生長受限、早產、死胎或早夭、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產婦凝血功能障礙、切除子宮等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母嬰結局對比[n(%)]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胎盤早剝是妊娠期常見疾病,且對母嬰結局具有明顯影響。臨床研究發(fā)現[4],胎盤早剝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引起的胎盤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血流灌注異常,該病癥會引起胎盤血管栓塞或粥樣硬化,進而梗塞胎盤絨毛,引起不同程度的胎盤早剝。
本文結果顯示,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胎盤早剝產婦腹痛、陰道流血、血性羊水、失血性休克、宮底升高等癥狀發(fā)生率具有明顯差異,胎盤早剝程度越深則癥狀越嚴重;輕度、中度、重度胎盤早剝患者剖宮產率依次升高,但因研究樣本量小無明顯差異;同時,研究組胎盤子宮卒中、胎兒生長受限、早產、死胎或早夭、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產婦凝血功能障礙、切除子宮等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說明輕度胎盤早剝癥狀并不明顯,當癥狀顯著時多為重度,并會對母嬰結局造成不良影響。其原因為胎盤作為胎兒與母體之間物質交換的母子間組織結合器官,可為胎兒發(fā)育進行母體營養(yǎng)輸送,以維持正常妊娠,早剝發(fā)生后不僅影響胎兒的發(fā)育,還會因器官剝離引起母體大出血等,導致母體損傷,嚴重者危及生命安全[5-6]。因此,建議在發(fā)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后及時接受對癥治療,并加強孕期保健,一旦出現胎盤早剝立即終止妊娠,輕度患者若出血不明顯可采取陰道妊娠,若為中重度,且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分娩者則及時進行剖宮產,并在圍產期加強糾正休克、補充血容量、預防產后出血等治療。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發(fā)胎盤早剝產婦會伴有多種癥狀,且胎盤早剝程度越深癥狀越嚴重,并會造成明顯的不良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