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勇
湖南省桑植縣人民醫(yī)院 427100
難治性心力衰竭為臨床常見的心臟內科疾病,可使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臟功能下降、甚至衰竭等明顯特征,且易引起水潴留等并發(fā)癥,進而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命健康帶來不利影響[1]。目前對于該疾病的治療,臨床多以臥床休息、使用利尿劑等方式幫助其平衡體內鉀、鈉等水平,從而使水潴留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但整體療效仍不夠理想。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改善,使得難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有了很大進展,而單獨用藥其臨床療效仍較有限[2-3]。為此,本研究對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硝普鈉、多巴胺、新活素三聯(lián)用藥治療方式,以進一步提高對于該病的治療效果?,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使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各49例。觀察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43~87歲,平均年齡(65.29±3.17)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39±1.24)年。對照組男27例,女22例,年齡41~87歲,平均年齡(65.24±3.18)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46±1.22)年。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1)無其他重要臟器性疾?。?2)美國紐約心臟學會(NYHA)心功能分級為Ⅲ~Ⅳ級;(3)具備基本表達能力且可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者。排除標準:(1)伴有肝硬化、貧血、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2)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3)惡性腫瘤者;(4)對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抗感染、吸氧、糾正電解質紊亂等常規(guī)治療,同時給予呋塞米(廣東省臺山市新寧制藥廠,國藥準字H44020324)、地高辛片(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678)等藥物治療,其中呋塞米起始劑量為20mg,1次/d,治療期間需根據(jù)患者尿量對藥物劑量進行適當調整。地高辛片劑量為0.125mg/d。觀察組除上述治療外予以硝普鈉(丹東醫(yī)創(chuàng)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269)、新活素(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050033)、多巴胺(吉林津升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14)持續(xù)靜脈泵入治療,其中硝普鈉劑量為50mg,將其與50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起始速度為0.3μg·kg-1·min-1,隨后根據(jù)血壓對泵速進行調整;新活素首次劑量為1.5μg/kg,在3~5min內實施靜脈注射沖擊治療,隨后以0.01μg·kg-1·min-1速度進行持續(xù)泵入;多巴胺劑量為100mg,將其與40ml生理鹽水混合,靜脈泵入時將速度維持在1~2μg·kg-1·min-1。兩組療程均為1周。
1.4 評價指標 (1)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周后停藥24h狀態(tài)下采用化學發(fā)光法對其血清B型腦利鈉肽(BNP)水平進行檢測對比。(2)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進行檢測對比,包括左室舒張末期內經(jīng)(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
2.1 BNP水平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BN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心功能 治療后兩組LVEDd水平均降低、LVEF均升高,且觀察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難治性心力衰竭為心力衰竭發(fā)展終末階段,其以動脈系統(tǒng)缺血、靜脈系統(tǒng)淤血為主要特征,且相比于單純心力衰竭,該疾病臨床癥狀往往較為突出,同時治療難度較大[4]。以往對于該疾病患者常采用飲食調節(jié)、臥床休息、利尿劑等基礎治療,但效果不夠明顯,加之受水潴留、水腫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中毒癥狀,故臨床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5]。
表1 兩組BNP水平對比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在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約1/3人群存在利尿抵抗現(xiàn)象,BNP為評價心力衰竭的一項重要指標,其可通過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及醛固酮系統(tǒng)發(fā)揮利鈉、利尿及擴張血管的作用,進而實現(xiàn)對水、鈉、血容量、血壓的有效調控;當心力衰竭癥狀加重時,該指標水平將明顯上升,病情好轉時則呈下降趨勢,故BNP在難治性心力衰竭診斷、臨床治療、預后評估中均可發(fā)揮重要的應用價值[6]。本文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兩組BNP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同時治療后兩組LVEDd水平均降低、LVEF均升高,觀察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表明硝普鈉、新活素、多巴胺三聯(lián)用藥方式在降低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水平中均可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利于加快各臨床癥狀好轉。在本文藥物治療中,借助硝普鈉可使血管得到有效擴張,利于提高患者心臟輸出量、降低心肌耗氧等,最終發(fā)揮理想的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管阻力等效果。小劑量多巴胺能夠起到改善利尿劑抵抗的作用,但伴隨心力衰竭癥狀的加重,即使加大劑量也難以改善體液潴留癥狀;新活素與內源性BNP有著相同的生物學活性,當心力衰竭癥狀加重時,通過補充適量的新活素可有效擴張動靜脈血管、抑制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等,進而使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7]。而通過以上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發(fā)揮出一定的協(xié)同與互補作用,能夠在改善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同時,使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明顯提升,進而促進心力衰竭癥狀的改善[8]。
綜上所述,硝普鈉、新活素、多巴胺三聯(lián)用藥治療方式能夠在降低難治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的同時,對其心功能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臨床應用安全且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