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病是禽生產(chǎn)過程中的常見病,是造成雞群散發(fā)死亡的重要病因,由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引起的稱為雞白?。挥呻u傷寒沙門氏桿菌引起的稱為雞傷寒;由有鞭毛能運動的沙門氏桿菌引起的禽類疾病統(tǒng)稱為禽副傷寒。本病可以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一旦環(huán)境中有此類細菌存在,徹底治愈、消滅難度極大,因此常造成幾批雞連續(xù)發(fā)生本病。
從不同地區(qū)和不同雞場分離的沙門氏菌病血清型差異很大,使用疫苗進行預防效果較差,目前其防治手段主要是化學類抗菌藥物和抗生素。長期使用抗生素后耐藥性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同時藥物殘留造成休藥期很長,增加很多養(yǎng)殖成本。因此使用中草藥防治本病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黃柏、黃連、秦皮、穿心蓮、白頭翁等原藥購于承德熱河中藥材有限公司;MH肉湯和普通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購自北京奧博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蒸餾水、乙醇等其他藥品,由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動物疫病實驗室提供。
禽沙門氏菌菌株分離自承德周邊雞場。
1.中藥提取液制備(水提醇沉法)。按參考方法提取黃柏、黃連、秦皮、穿心蓮、白頭翁5種中藥的水提物。
2.中藥抑菌試驗。按參考方法進行黃柏、黃連、秦皮、穿心蓮、白頭翁五種中藥的水提物對禽沙門氏菌菌株分離菌的體外抑菌試驗。判定標準:抑菌圈直徑≥20mm為極敏,15mm≤抑菌圈直徑<20mm為高敏,10mm≤抑菌圈直徑<15mm為中敏,10mm以下的為低敏。
3.MIC值的測定。按參考方法測定黃柏、黃連、秦皮、穿心蓮、白頭翁五種中藥的水提物對禽沙門氏菌菌株分離菌的MIC值。
見表1。
1.本實驗選擇的五種中藥材以秦皮抑菌直徑最大,表明在體外實驗中秦皮提取物抑菌效率要高于其他四種中藥;在MIC測定實驗中穿心蓮和黃連的數(shù)值最低,說明這兩種中藥可在較小濃度下發(fā)揮抑菌作用。綜合以上實驗數(shù)據(jù)筆者認為可以將黃連、秦皮、穿心蓮三種藥物進行進一步研究應用于防治禽沙門氏菌病。目前黃連、穿心蓮的抗菌研究較多,關于秦皮的抗菌研究較少。秦皮主要有效抗菌成分比較復雜,包括香豆素類化合物,還含有酚類、皂苷、鞣質、生物堿等,楊天鳴等研究了九種秦皮類藥用植物的抑菌作用,結果表明秦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致病菌均有不同的抗菌作用。
表1 五種中藥提取物對禽沙門氏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
2.中藥的使用歷史悠久,且價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是一門具有獨特理論體系和豐富內容的一門醫(yī)學科學,是我國人民多年的經(jīng)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利用現(xiàn)代化的提取方式,越來越多的中藥藥效被進一步揭示。在傳統(tǒng)方劑的基礎上,根據(jù)中醫(yī)藥理論重新組方是目前中醫(yī)藥研究創(chuàng)新的熱點。動物與人相比有適口性的要求,像抗菌性能較好的黃連由于強烈的苦味,在實際診療中往往限制使用,用其他藥物代替。本實驗結果中黃連、秦皮、穿心蓮如何組方、改善苦味、提高藥效將是下一步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3.提取工藝對有效成分的影響。不同中藥對禽沙門氏菌的抑制作用不同, 而將中藥有效抑菌成分更多地提取出來并發(fā)揮它的藥效至關重要。本實驗采用水提醇沉法(水醇法)代替?zhèn)鹘y(tǒng)的水煎法可以利用植物藥材中大多數(shù)成分如生物堿鹽、甙類、有機酸類、氨基酸、多糖等易溶于水和醇的特性,先用水提出,并將其提取液濃縮,加入適當?shù)囊掖蓟蛩磸蛿?shù)次沉降,除去其不溶物質,最后得到澄明液體。此提取方式為下一步純化有效成分,生產(chǎn)注射劑型中藥方劑奠定基礎。本試驗對臨床應用中草藥防治禽類沙門氏菌病及篩選效果良好的抑菌中草藥有一定指導意義,但由于中草藥成分復雜,其有效成分及抗菌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