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小像】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出生,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倫”的諧譯。當(dāng)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席慕蓉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xiāng)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歷程。
席慕蓉留學(xué)歐洲期間與劉海北相識、相愛,兩個人在學(xué)業(yè)結(jié)束時,都渴望回臺灣。長輩們起初都不理解,最終被他們的一封封家書感動,同意他們回臺灣發(fā)展。兩個人牽手在布魯塞爾的大街上微笑、歡呼,向注視他們的人大聲說:“我們要回家,我們可以回家了!”回臺灣后,他們沒有選擇繁華的鬧市生活,而是在鄉(xiāng)下住了整整10年。
剛轉(zhuǎn)過一個急彎,在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不算太深的山谷,在對面的斜坡上,種了一大片的林木。
大概是一種有計劃的栽種。整片斜坡上種滿了一樣的樹,也許是日照很好,所以每一棵都長得枝葉青蔥,亭亭如華蓋,而在整片傾斜下去一直延伸到河谷草原上的綠色里面,唯獨有一棵樹和別的不同。
它站在行列的前面,長滿了一樹金黃的葉片,一樹絢爛的圓,在圓里又有著一層比一層還璀璨的光暈。它一定堅持了很久了,因為樹下的草地上,也已圓圓地鋪滿了一圈金黃色的落葉。我雖然站在山坡的對面,也仍然能夠看到剛剛落下的那一片,和地上原有的碰在一起的時候,就覺得后者已經(jīng)逐漸干枯褪色了。
天已近傍晚,四野的陰影逐漸加深,可是那一棵金黃色的樹卻好像反而更發(fā)出一種神秘的光芒。和它后面好幾百棵同樣形狀、同樣大小,卻青翠逼人的樹木比較起來,這一棵金色的樹似乎更適合生長在這片山坡上;可是,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使它覺得很困窘,只好披著一身溫暖細致而又有光澤的葉子,孤獨地站在那里,帶著一種不被了解的憂傷。
諾拉說:“很晚了,我們回去吧。”
“可是,天還亮著呢。”我一面說,一面想走下河谷,我只要再走近一點,再仔細看一看那棵不一樣的樹。
但是,諾拉堅持要回去。在平日,她一直是很隨和的游伴,但是,在那個夏天的午后,她的口氣卻毫無商量的余地。
于是,我終于沒有走下河谷。
也許諾拉是對的,隔了這么多年,我再想起來,覺得也許她是對的。所有值得珍惜的美麗,都需要保持一種距離。如果那天我走近了那棵樹,也許我會發(fā)現(xiàn)葉的破裂、樹干的斑駁,因而減低了那第一眼的激賞,可是,我永遠沒走下河谷。(我這一生再無法回頭,再無法在同一天,同一剎那,走下那個河谷再爬上那座山坡了)于是,那棵樹才能永遠長在那里,雖然孤獨,卻保有了那一身璀璨的來自天上的金黃。
又有哪一種來自天上的寵遇,不會在這人世間覺得孤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