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繼軍
內容摘要:人格是一個人各種比較重要和相當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綜合,是個體基本精神面貌的體現。生命的品位、靈魂的境界都取決于人格。教師的人格既含有該群體共有的普遍性的心理特征,又包括每位教師個體所別具的風格和氣韻。
關鍵詞:教師人格魅力 學生成長 影響
隱性課程是指學校教育中除正規(guī)課程外的,能夠影響學生的各種因素。隱性課程可以劃分為物質―空間類、組織―制度類、文化―心理類、教學―活動類四種類型。教師人格魅力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獨特性格、氣質、思想品質等,能在無意識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一種積極影響的內隱品質。
教育學研究表明:人類都具有可塑性,然而隱性課程要想對學生發(fā)揮作用,學習者必須要融入自己的情感與態(tài)度等因素方可達成。心理學的研究得出,人類都具有可暗示性,也就是說隱性課程可以影響每一個受教育者,使其形成一種屬于自己獨有的人格特性。
1.教師的人格魅力通過暗示方式影響學生。暗示通常是指通過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外部行為產生影響。使人們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建議或信念。暗示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起著非常大的作用,隨著學習環(huán)境研究突飛猛進,各個學校都倡導以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建構為核心。在學校中,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產生極大的影響,教師的道德品質、言行舉止等都可以給學生產生一定的暗示,影響其人格發(fā)展。
一學生在逛超市時,看上一支鋼筆,一時沒控制住,悄悄放進了口袋。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并沒有責備他,而是幫他買了一樣的鋼筆遞到其手里,學生流下了悔恨的淚水。不久,這個孩子撿到了一只裝有現金的錢包交給了失主。上述教師用和藹的態(tài)度教育著學生,通過暗示讓這個小男孩懂得了上述的行為是不對的,從而改正了錯誤,并且還做到了拾金不昧。學生的心智等各方面都不成熟,難免會犯錯誤,這時就需要老師用他的人格去理解、寬容學生,體會學生的感受。能在學生犯錯時選擇恰當的方式教育他們,促進其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信念,樹立健全的人格。
2.教師的人格魅力通過感染方式影響學生。感染表現為個體對他人或特定情景不自覺地產生類似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時常被體現,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學生關注,都會通過其言語與行為使學生受到直接的感染和熏陶。
在現實生活中,不少教師用自己的行動書寫了人民教師的偉大情懷。江蘇省金壇市城南小學組織看電影,正當二年級一班班主任殷雪梅和學生們走到馬路中間時,一輛失控的轎車,向他們急馳而來!殷雪梅不顧一切地撲上前去,將學生猛推出去!孩子們安全了,而她卻倒在了血泊中。教師可以把這樣感人故事講給學生們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3.教師的人格魅力通過模仿方式影響學生。模仿指個人受外在社會環(huán)境刺激引起的一種行為,其行為與其他人的行為類似。模仿是再現他人的一定外部特征和行為方式的特點,還同時具有一定的合理的情緒傾向性。在學校里,學生把教師看成自己最尊敬、最崇拜的人,往往把教師當成自己模仿的對象,也就是教育學中的“向師性”。學生不僅會掌握教師的行為特征,而且還會形成其特定的思想品德及價值觀等。
教師的人格魅力具有一種內隱的力量,使學生在不自覺中被潛移默化,從而塑造其良好人格。作為教師要加強自己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教師人格魅力要通過其本人和社會兩方面的努力才能實現。
1.從教師本人來看,教師首先要樹立健全的人格觀念,加強自身各方面的修養(yǎng),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具有優(yōu)秀人格的教師。要學會寬容,懂得寬容的教師,更能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2.從社會環(huán)境來看,要對公民的人格和思想道德進行重建,優(yōu)化社會道德風氣,使人們更多地追求真、善、美,為教師樹立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提供良好的外在條件。
綜上所述,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甚至比有計劃的教育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更深遠。但是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所以,教師必須要做好榜樣,做到言傳身教,從思想到行為,從言行到舉止,都成為學生的表率,爭取用自己優(yōu)秀的人格雕琢每一個學生。
[1]王榮德.現代教師人格塑造[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0)12.
[2]徐瑾.教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芻議[M].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3.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侯家川鎮(zhèn)古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