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 李章儒
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調研視察,第一站就來到贛州。在一天時間里,習近平總書記乘汽車、坐火車,輾轉多地,調研多個領域,并做出重要指示。贛州市委組織部黨員電教中心追隨總書記的足跡,從組織系統(tǒng)的視角反映總書記贛州之行產生的熱烈反響,一周內攝制播出了三部微視頻作品。我們作為攝制組成員,參與創(chuàng)作完成這部系列微視頻,感到幸運,更感到幸福。同時,如何制作好這部系列微視頻,也是那些天里始終盤繞在我們腦海中的大問題。
抓住黨教作品的本質屬性
在信息爆炸、媒體競爭激烈的今天,只有定位精準,才能脫穎而出。習近平總書記來贛州視察調研,無疑是贛州人關注的熱點中的熱點。我們理所當然不能錯過這個熱點,必須積極跟進。但如何介入,而且避免拍攝制作的片子與同時段電視媒體制作的新聞專題同質化,這個問題必須要考慮好。
每個媒體平臺都有自己特有的職責使命和收視群體。組織部門拍攝的是黨員教育電視片,承擔著黨員教育和黨建宣傳的職責使命,“姓黨”是根本屬性,因此在采訪中不能泛泛而問,應該圍繞組織工作內容,從與總書記接觸交流的人里面重點選擇黨員干部進行采訪。在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們采訪的是與總書記握手的黨支部書記和入黨積極分子,談的是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向總書記介紹產品的燒結班長賴鑫波在談體會時說:“我現在還不是黨員,但是今后我一定要向黨組織靠攏!”采訪緊密圍繞黨建主題,從而建立黨建視角,這就是我們的“專屬”視角。
在全黨即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探尋初心,并提出“四個不忘”的重要要求,傳遞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蘇區(qū)精神和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強烈信號。我們認為這應是重點表現的一項內容。我們精心挑選了兩名紅軍后代和現場講解員進行采訪,前者受到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后者是給總書記做現場講解的;他們不僅是黨員,更是紅色基因傳承人,都是結合本職工作談的。如于都縣博物館副館長鐘敏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覺得我應該在這個崗位上起一個模范帶頭作用,帶領同事們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了解長征?!蔽覀冏龀鰜淼某善包h味”濃厚,與同時段主流媒體報道是有微妙區(qū)別的。
同時,由于我們是在總書記調研行程外圍拍攝,所以鏡頭更多地對準了那些來自基層的、與總書記接觸過的人們,對準了基層一線的生產實際,采集了更多基層黨員群眾對總書記贛南行的熱烈反響和真實心聲,這使我們的片子視角更加“平民化”,碎片式的內容組合也收納了足夠多的細節(jié)信息,相對于較為宏觀的電視新聞報道,我們的視頻更加微觀、直觀,反映了一般電視新聞有所忽略的信息。我們覺得這是不同于主流媒體報道的又一個性所在。
突出時效性這根生命線
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跁r事熱點拍攝的黨員教育電視片,也必須注重時效性。為了能盡快出片子,20日中午,總書記前腳剛走,下午我們就趕到了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訪,當晚就加班加點進行后期制作,第二天通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贛州先鋒微課堂”發(fā)布出來,在本地媒體平臺中搶了個先。
21日,我們又馬不停蹄,驅車前往總書記視察的第二站——于都縣中央長征出發(fā)紀念園,在那里遇到了央視、新華社等各路記者,他們驚訝于我們作為黨教機構也有這么快的反應速度。完成拍攝采訪任務后,我們草草吃過中飯,又前往第三站——于都縣梓山鎮(zhèn)潭頭村,找到了總書記到他家做客的主人孫觀發(fā)。當時他正在接受某個新聞媒體記者的電話采訪,我們示意周邊的人先不要打擾他,同時拿起鏡頭抓拍,拍攝到了他很多眉飛色舞的精彩表情,也節(jié)省了后續(xù)專門采訪的時間。這一次,我們的腳步甚至趕在了很多專業(yè)新聞媒體的前面。之后,我們去拍攝萬畝富硒蔬菜大棚時,正巧碰到崗腦村婦女主席黃五秀在給絲瓜摘葉,于是順勢直接進行采訪,整個畫面順暢生動,沒有擺拍的生硬呆板。拍攝完這兩個人物,天開始擦黑了,我們又到村部采訪黨支部書記和第一書記,當天晚上返回贛州時已經22點了。
按照每個視察點做一個片子的計劃,22日,我們開始了緊張的后期制作。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們決定三個片子都做成3分鐘左右的微視頻。但前期拍攝采訪的素材多,把近一個小時的視頻內容精剪成3分鐘的微視頻并非易事。這方面沒有捷徑可走,我們只好反復看素材、聽采訪,不斷比選取舍,大海淘金、精挑細選,一遍遍觀看揣摩,從內容、語調、神情等各方面綜合考慮,挑選出我們滿意的素材。
好的內容還要用好的形式呈現。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擺脫以往制作黨員教育電視片形成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套路,用互聯網思維創(chuàng)新表現手法。為此,我們采用了通俗的口頭語言講述還原和解讀總書記的贛州之行,做到情感拿捏得當、避免嘩眾取寵,嚴守真實底線、不忘人性溫暖。以總書記視察調研的電視新聞為引子,引出采訪的人物,回憶與總書記接觸交流的深刻印象和細節(jié),暢談切身體會和工作打算。結構上采用字幕+采訪同期聲+音樂,其中以簡短字幕代替隱播,省去了播音環(huán)節(jié),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成本。因此,我們也保證了每天制作發(fā)布一期的頻率。
老實說,以前我從沒有經歷過節(jié)奏如此緊張的高強度采訪,但這非常值得,因為我們實現了預定的“戰(zhàn)略目標”——搶在同類媒體之前發(fā)布。光纖構建的信息公路速率越來越高,時效性已然成為視線競爭的關鍵戰(zhàn)略。這一次,我們做到了。
新傳播特征帶來的新變化
為了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我們把成片分成了三個3分鐘左右的微視頻,文字語言盡量簡短活潑,特別是在標題制作方面,運用了當前新媒體常用的網言網語。如第一個微視頻,最初定名為《黨建引領促發(fā)展》,雖然揭示了主題內容,但放到微信上就顯得刻板,沒有個性和特點。后來幾經商討修改,改為《總書記考察過的企業(yè),有這樣一面旗幟》,既點明了內容看點,又揭示了主題內容,而且語言格式和風格與新媒體保持了一致。后面兩個微視頻的片名也統(tǒng)一采取了這種模式。
三個微視頻創(chuàng)作完成后,我們首先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贛州先鋒微課堂”發(fā)布,由于主題重大、內容新鮮,時效性也強,很快引起黨員干部“圍觀”,當晚關注閱讀量破萬,之后幾天陸續(xù)上漲。在朋友圈轉發(fā)分享的推動下,這幾條微視頻在我們這個關注量只有幾萬的地方公眾號上的點擊量竟實現了10萬+。
總書記視察調研江西,省市多家媒體開設“總書記與江西”“總書記贛州之行”專欄,但大多是刊登文字、圖片故事、評論文章,原創(chuàng)視頻報道較少。我們主動與省、市媒體溝通聯系,借力借勢宣傳推廣,將微視頻轉發(fā)給“贛州發(fā)布”“客家新聞網”等媒體平臺推送。由于微視頻“新、實、活”,中組部“共產黨員”微信公眾號、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也進行了轉發(fā),連續(xù)十多天持續(xù)升溫發(fā)酵,引起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以往我們多次嘗試過制作適合新媒體傳播的微視頻作品,但這次的制作經歷仍然是最獨特的,感受和領悟也是最深刻的。新時代賦予我們的工作以新特征,我們必須認識這些特征,以新的思維、新的手段,才能做好新的工作、創(chuàng)作新的作品。這次創(chuàng)作經歷,一言以記之,曰跟隨——跟隨總書記的腳步,跟隨新時代的召喚,跟隨新傳播的趨勢。跟隨,應該是黨教作品必備的本位意識,也應是黨教作品融入新媒體時代的必需手段。
(作者單位:周鴻為江西省贛州市委組織部 ,李章儒為江西省興國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