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董枳君
成立不到兩年的瑞幸咖啡上市了,刷新了拼多多、趣頭條創(chuàng)造的紀錄,成為中國最快實現(xiàn)IPO的企業(yè)。
5月17日晚間,瑞幸咖啡(LK)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發(fā)行價為每股17美元,盤中一度大漲超過50%,當日收盤報20.38美元,漲幅接近20%,市值超過48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此次提供了33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每股美國存托股票代表8股A類普通股,總共對外募集6.95億美元的資金,成為了2019年在納斯達克IPO融資規(guī)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瑞幸咖啡創(chuàng)始人兼CEO錢治亞向《商學院》記者表示,“IPO是公司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瑞幸咖啡今后會在產品研發(fā)、技術創(chuàng)新、門店拓展,以及品牌建設和市場培育方面進行持續(xù)的大規(guī)模投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堅持高速擴張戰(zhàn)略,堅守品質,推進咖啡消費平權?!?/p>
在赴美上市前,瑞幸已經完成了3輪融資,總額為5.5億美元,包括大鉦資本、愉悅資本、君聯(lián)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以及星巴克排名前三的股東BlackRock等知名機構和公司。
隨著國內消費者收入的增加,以及對咖啡接受度的提高,想進入咖啡這一藍海市場的玩家不在少數,但卻很少有能真正動搖星巴克的地位,即便是咖啡陪你等韓系品牌,最終也沒有逃脫潰敗的命運。
而作為后入局者的瑞幸咖啡,為什么可以實現(xiàn)快速崛起呢?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后,瑞幸又能否超越星巴克呢?
“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18個月以來,瑞幸咖啡在中國28個城市拓展了2370家門店,積累了1680多萬用戶?!鼻苗姇r刻,錢治亞如是說。
作為一家運營著線下門店的咖啡新零售企業(yè),瑞幸的上市速度超越了許多純線上的互聯(lián)網公司。要知道,此前最快速度實現(xiàn)IPO的趣頭條,也用了兩年零三個月的時間。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瑞幸咖啡之所以能夠快速發(fā)展,與神州優(yōu)車背景不無關系。某種程度上,在瑞幸咖啡誕生之初,便與神州優(yōu)車緊緊地捆綁在一起。瑞幸的創(chuàng)始人錢治亞、CMO楊飛都曾在神州優(yōu)車供職過,瑞幸咖啡的啟動資金也包括來自神州優(yōu)車創(chuàng)始人陸正耀的借款。
瑞幸招股書顯示,陸正耀持股30.53%為最大股東,創(chuàng)始人錢治亞占股19.68%,黎輝代表大鉦資本、劉二海代表愉悅資本分別持有11.9%和6.75%的股份。
在資本的加持下,瑞幸咖啡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進駐到各大商圈和寫字樓,并在全國各大城市織出了密集網絡,實現(xiàn)了快速的增長。
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總凈營收為4.785億元(約7130萬美元),2018全年總凈營收為8.407億元(約1.253億美元)。
瑞幸咖啡營收來源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是飲品的銷售,二是輕食等其他產品的銷售,第三個是配送服務費。
從數據來看,瑞幸咖啡飲品銷售收入在營收中占比開始下降,從2017年的86%下降到75%左右,而對應的輕食等其它產品的營收占比從10%提高到17%。
在某種程度上,這說明隨著瑞幸咖啡的SKU不斷增加,其營收也不再單一依賴咖啡的銷售,而是變得更加多元化。而瑞幸咖啡的成本與費用主要有六項:材料成本、租金及店鋪運營費用、市場費用、管理費用、折舊費用、開業(yè)前期費用,在六項開支中,材料成本、租金及店鋪運營費用在營收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市場費用。
但從招股書數據看,隨著規(guī)模不斷擴大,各項費用占比都在不斷下滑,這說明,瑞幸咖啡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仍然存在,隨著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費率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尤其是在規(guī)模及品牌效應下,材料成本和租金成本將會下降。
瑞幸咖啡受質疑的一點就是補貼和廣告投放,根據招股書,瑞幸咖啡的補貼等促銷費用都統(tǒng)計到銷售營銷成本中。但從對比看,去年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市場費用2.25億元,而2019年第一季度,市場費用下降到1.68億元,但營收卻從2.41億元提升到4.79億元,市場費用下降,營收卻幾乎翻倍。
與此相對應的是,瑞幸的獲客成本也在不斷降低。招股書中透露,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獲客成本為16.9元,去年同期為103.5元。
在IPO現(xiàn)場,錢治亞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了瑞幸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她表示,虧損符合瑞幸的預期,會持續(xù)補貼三年到五年,目前不考慮盈利。
對用戶來說,持續(xù)的補貼之下,極具性價比的瑞幸咖啡自然會比星巴克更有吸引力,這也將成為瑞幸咖啡挑戰(zhàn)星巴克的一大利器。
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星巴克在美國可比銷售同比增4%,交易與上年持平,而中國的同店可比銷售增速僅為1%,同店交易下滑2%。星巴克CEO Kevin Johnson無奈地在財報中提到:“由于競爭對手補貼的關系,中國市場正處于加速競爭的環(huán)境之中。”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第一家門店在聯(lián)想橋開業(yè)。那時候,國內已經出現(xiàn)了第一批互聯(lián)網咖啡品牌。如配送連鎖品牌——連咖啡就已經完成了B輪融資。
錢治亞曾在接受《商學院》記者采訪時介紹,瑞幸的起因很簡單,由于經常加班的緣故,她成為了咖啡的重度愛好者。久而久之,研究起了中外市場對咖啡消費的需求。
錢治亞發(fā)現(xiàn)國內對咖啡消費的消費頻率極低,即便是北上廣等大城市每年人均咖啡飲用量也只有20杯,而美國、加拿大等發(fā)到國家則可以達到300—400杯左右。
“一是因為貴,二是由于購買不便,用戶體驗不好?!卞X治亞告訴記者。于是,她辭掉了神州優(yōu)車COO的職位,投身到瑞幸咖啡的創(chuàng)業(yè)中。
彼時,瑞幸咖啡的成立可謂生逢其時。盡管國內對咖啡的消費水平整體偏低,但增速迅猛,有著不錯的市場增長空間。
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tǒng)計數據表明,中國的咖啡市場正以每年15%的增速爆發(fā),而全球咖啡市場的平均增速卻只有2%。根據咨詢公司英敏特(MINTEL)的預測,2017年~2022年間,中國咖啡店市場的銷售額將以5.7%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2年將達到794億元,咖啡店的數量預計將達到8萬家。
而在中國市場上,一直沒有出現(xiàn)一個可以與星巴克、COSTA等國外巨頭一較短長的本土品牌。彼時,大多本土品牌的門店只有200-500家,且發(fā)展速度緩慢。
很快,瑞幸就行動了起來?;凇百F”的市場痛點,瑞幸喊出的了“用性價比打敗星巴克”的口號,瑞性咖啡的價格大多在 20元左右,而星巴克的價格區(qū)間則在30~40元。
雖然價格低,但瑞幸卻對咖啡的質量有著很高的要求。根據瑞幸官方透露,自成立以來,瑞幸一直選用埃塞俄比亞、巴西、危地馬拉、哥倫比亞等全球四大著名產地的上等阿拉比卡當季生咖啡豆,并由WBC世界咖啡師冠軍團隊專業(yè)調配。
2018年11月,瑞幸又對全國門店咖啡豆進行升級,而新采用的這一款意式拼配咖啡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的IIAC 2018年國際咖啡品鑒大賽上斬獲金獎。
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咖啡品牌必須提供的是一杯明顯更好喝的咖啡,且能讓消費者在這里獲得比連鎖咖啡館更好地體驗?!靶律南M力正在崛起。他們的消費實力逐漸增強,他們要個性、要新鮮、更要品質?!敝斓づ钫f。
而為了讓用戶消費方便,起初瑞幸咖啡采取了星巴克一向不予重視的外賣模式。作為國內物流行業(yè)巨頭的順豐,為瑞幸咖啡搭建了專門的配送隊伍,包括統(tǒng)一的標識、配送箱等,保證30分鐘內送達。2018年12月,瑞幸又與美團達成合作。當時瑞幸宣稱將在21個城市上線美團外賣,隨后會進一步拓展到全國范圍。
此外,門店的密度也是決定用戶消費是否便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招股數據顯示, 2019年一季度,瑞幸自提門店比例達到了2193家,占總門店數2370家的91.3%,打破了外界認為瑞幸咖啡是外送咖啡的誤解。
此前,錢治亞曾宣布2019年將新建2500家門店,門店總數將超過4500家。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到去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在華門店數為3521家,開這些店鋪星巴克用了20年時間,而瑞幸咖啡的門店數可能只用3年就能超過星巴克。
瑞幸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在于,從一開始,它推出了自己的APP,而如連咖啡等本土品牌,選擇了依靠微信生態(tài)。相較之下,借助APP,瑞幸的營銷手段和玩法可以更加豐富多樣。
不僅僅是線上,瑞幸的營銷也遍布在線下。如與大IP合作開主題店、與各大體育賽事合作、聯(lián)合互聯(lián)網企業(yè)創(chuàng)造有趣的快閃活動等。
“瑞幸多維營銷和普通門店齊頭并進的打法,不只是從品牌出發(fā)的考量,更是新零售時代具備高度社交屬性的咖啡業(yè)態(tài)的一種可能性?!绷闶垭娚讨菐旒鞍俾?lián)咨詢創(chuàng)始人莊帥對記者表示。
正是憑借極致性價比、差異化的零售思路以及高舉高打的營銷手法,瑞幸得以在巨頭的縫隙中破土而生,成為一家冉冉升起的明星公司,也成為了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有力的挑戰(zhàn)者。
咖啡品牌必須提供的是一杯明顯更好喝的咖啡,且能讓消費者在這里獲得比連鎖咖啡館更好地體驗。
1999年1月,星巴克在中國內地開出了第一家門店,位于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在那以后,星巴克從高端商場、寫字樓的商務人士、白領開始,培育在中國的第一批核心用戶。
星巴克創(chuàng)始人舒爾茨利用“第三空間”這一概念重新定義了咖啡館,讓星巴克門店能夠滿足顧客在產品之外的心理和社交上的需求,從而大獲成功。
所謂第三空間就是除家庭,公司之外的另一個空間,他處于非家庭非工作的中間狀態(tài),人們可以在這里聊天,休息,放松,當然也可以處理事情。
星巴克剛進中國的時候,作為“第三空間”是名副其實的,在星巴克消費的人群尚屬于少數,明亮、寬敞的店內布局,讓人坐在里面可以獲得舒適的消費體驗。
但隨著中國人均收入的整體提高,去星巴克消費的人越來度多, 排隊、擁擠……星巴克已經不能再承擔起第三空間的作用。
另一方面,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滲透,年輕人消費觀的更新,第三空間也不再是應對消費升級最好的方式,因為人與人的社交聯(lián)系更多地發(fā)生在互聯(lián)網上面,而非線下。瑞幸則趁勢提出了 “無限場景”戰(zhàn)略。在瑞幸咖啡的認知里,消費者既可以坐在店里享受咖啡,也可以選擇線上下單到店自提或者外送服務。這一理念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讓咖啡去找人,不再是過去的人去找咖啡。另一方面,從物理空間的角度看,運營的成本也可以得到大幅度降低。
與此同時,瑞幸咖啡還針對不同場景開設不同門店,以ELTIE旗艦店、RELAX悠享店、PICKUP快取店、KITCHEN外賣廚房店等四種店型等深度植入辦公生活等各種場景。
瑞幸提出線上數據服務于線下決策,利用智能派單、訂貨、DMP系統(tǒng),根據外送訂單,配置最佳門店位置,并實行全流程移動端交易,免排隊,使得消費者購買體驗更順暢便捷。
除此之外,瑞幸對咖啡生產和制作全流程進行直播,消費者在瑞幸的APP上就可以對咖啡進行實時品質監(jiān)控。
線上線下的無縫配合,不僅是提高了用戶的復購率,根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瑞幸咖啡用戶的復購率超過54%,而且也構建了瑞幸咖啡的新零售壁壘。
在瑞幸兇猛的攻勢下,星巴克也開始嘗試外賣業(yè)務。2018年8月,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宣布合作,通過餓了么為星巴克提供配送服務。
但傳統(tǒng)零售和新零售的根本性區(qū)別在數據化聯(lián)通的底層基因,是商業(yè)模式上的區(qū)隔。即使增加了外賣、移動支付,星巴克依然是傳統(tǒng)零售,其商業(yè)模式沒有根本性變化。
反觀瑞幸咖啡,幾乎從第一天起,就已經通過互聯(lián)網和大數據的技術,重構了交易的基礎邏輯,改變和改善了傳統(tǒng)零售依賴門店的成本結構模型,重點打造了用戶的線上體驗。
與此同時,瑞幸打破固有觸網思路的做法,起步便以線上的思維去決策。瑞幸所有消費過程(下單、支付)全部在APP上完成。
相比單純的線下交易,線上的交易使得瑞幸可以掌握大量用戶消費信息,比如消費頻次、消費地點、口味愛好等等,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
此外,瑞幸也將智慧零售帶入咖啡市場。瑞幸全數據化的運營和管理,通過場景流量和超越傳統(tǒng)門店的線下空間流量,進一步壓縮管理成本,降低獲客成本,進而建立起自己的優(yōu)勢。
同時,瑞幸還將節(jié)約的成本再返還到咖啡消費本身,采購更好的咖啡豆、咖啡機,提高咖啡品質和更好的服務(如配送),讓用戶喜歡,完成消費升級。
作為咖啡新零售的探索者, “無人化”“人工智能”也已經在咖啡新零售中有所試探。比如2018年4月,瑞幸咖啡聯(lián)合騰訊QQ開展了一次“刷臉喝咖啡”的快閃體驗,將大數據與人臉識別技術首次應用在了咖啡領域。
隨后,瑞幸咖啡又在北京工業(yè)大學首次嘗試了無人配送咖啡,搭載新鮮咖啡的“真機小黃馬”通過精準的探測、定位以及導航,順利將產品送至客戶手中,這被業(yè)界稱為咖啡新零售的一次升級定義。
毫無疑問,從底層架構到技術支撐、再到商業(yè)模式,相較于星巴克,瑞幸天生就具備新零售的基因。在對未來商業(yè)趨勢的把控上,瑞幸已經搶占了先機。
“布局‘互聯(lián)網咖啡+新零售模式,瑞幸咖啡的確是‘幸運,但如何將優(yōu)勢發(fā)揮到底,將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這才是對瑞幸咖啡真正的考驗?!鼻f帥強調。
瑞幸的迅速崛起正侵蝕著星巴克在中國的市場份額。
星巴克在2018財年第三季度,中國區(qū)同店銷售下降2%,這是星巴克中國市場九年以來首次業(yè)績出現(xiàn)下滑,也是該公司當季在全球市場中表現(xiàn)最差的市場之一。
2019年1月初,投行高盛將星巴克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并將星巴克的目標價從75美元下調至68美元,理由是對其在中國市場的擔憂。
從收入規(guī)模來看,瑞幸咖啡和星巴克還不是一個量級。數據顯示,2018財年星巴克實現(xiàn)營收247億美元。而2018年年底,瑞幸咖啡的總營收為8.4億元,即1.25億美元,僅為星巴克的0.5%。
但隨著星巴克在中國增速的放緩,以及中國咖啡市場規(guī)模的快速增長,瑞幸咖啡顯然還存在巨大的市場機遇,足夠支撐它成為行業(yè)巨頭。而相對于星巴克,瑞幸也有諸多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瑞幸改變了咖啡的成本結構與用戶引流方式。星巴克等傳統(tǒng)咖啡企業(yè)需要一個很好的位置、一個很大的門店,顧客都是從線下找到它,門店租金占大比重的成本。瑞幸咖啡改變的是傳統(tǒng)零售過度依靠門店的成本結構模型,他們高度重視用戶線上的體驗和線上流量的獲得,所以客戶大多是通過APP而非門店找到它。
第二,瑞幸擁有更完善的技術系統(tǒng)支撐,可以如同互聯(lián)網軟件一般大規(guī)模復制,而管理成本卻并不會同步上升,這是星巴克等傳統(tǒng)咖啡企業(yè)難以做到的。據了解,瑞幸擁有數百人的技術團隊,他們對咖啡的商業(yè)模式和流程進行了重塑,包括門店管理系統(tǒng)、CRM系統(tǒng)、中后臺庫存管理系統(tǒng)、供應鏈管理系統(tǒng)、自動補貨系統(tǒng)、支付系統(tǒng)等等。在此基礎上,瑞幸又搭建一個能夠支撐非常大流量的技術平臺,把前段、中端、后端結合在一起,使得運營2000個門店和運營10000個門店的后臺投入幾乎是一樣的。
第三,瑞幸在上市后,擁有了品牌與資金優(yōu)勢,擁有了擴張的能力。此次登陸納斯達克不僅使得瑞幸的知名度得到極大提升,而且在獲得充足的彈藥之后,瑞幸也可以加快擴張的步伐。
第四,瑞幸積累了足夠的數據,數據化營銷將成打敗星巴克利器。從瑞幸成立伊始就十分注重大數據的積累,經歷一年多的發(fā)展,瑞幸擁有了海量的數據,相比星巴克,瑞幸可以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比如會更加了解他們的消費頻次、消費地點、口味愛好等等,從而進行更加精準化的營銷。
從互聯(lián)網引入補貼概念開始,補貼停止后用戶是否會流失的爭議就從未消失過。在星瀚資本創(chuàng)始合伙人楊歌看來,企業(yè)在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虧損,而這也代表了企業(yè)很可能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商業(yè)形態(tài)。
“最終能否讓用戶留下來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運營管理的效率能否提高,二是能否提供優(yōu)質的商品和服務?!睏罡枥^續(xù)說道。在經歷一年多的狂飆猛進之后,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好用戶對瑞幸咖啡已經變得至關重要。
瑞幸的管理團隊顯然也意識到了,他們一方面借助AI、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現(xiàn)降本增效,另一面則通過提供極致性價比以及多元化的服務和商品來留存用戶。
對瑞幸后續(xù)的發(fā)展,《商學院》將持續(xù)關注。商
瑞幸咖啡“無限場景”戰(zhàn)略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讓咖啡去找人,不再是過去的人找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