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敬
前不久,接到119電話的牛振西一邊往屋外趕,一邊向群里發(fā)送信息:“中牟縣雁鳴湖丁村,有人溺水,迅速集結(jié)!” 當天38℃高溫,短時間內(nèi),10多名隊員趕到河南省鄭州中牟縣黃河灘上。這是牛振西救援隊十多年免費救援的常態(tài)……
在鄭州的公益圈里,牛振西算是個“人物”。十多年馬不停蹄的水上救援生活,讓他早已摸透了黃河的 “脾氣”,也收獲了不少尊敬;年年救人卻年年有溺亡事件頻發(fā),令他的救援隊疲憊不堪,也面臨了不少尷尬。
因為愛好冬泳,牛振西偶然參與了打撈溺水者,用他自己的話說“幫著幫著就成了‘水上110了”。十多年來,他組建的水上義務救援隊參與近500次救援,共義務打撈溺亡者375人,成功挽救90余人生命,被授予“鄭州市優(yōu)秀志愿服務組織”“河南省紅十字志愿服務工作優(yōu)秀團隊”等榮譽稱號。
夏天愛玩水的人多,鄭州周邊水庫、黃河邊等水域常有溺水事故發(fā)生。牛振西回憶第一次救援經(jīng)驗時說:“大概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在湖里游泳,撲騰了幾下就不見人影了。出事后很多人嚇跑了,但是我和幾個朋友用竹竿搗,搗不到就用手摸,摸到后嚇得往回游,后來大家相互壯膽才合力把他撈出來?!庇辛说谝淮蔚慕?jīng)驗,往后就有人找上我了。“后來附近有落水的都給我打電話,甚至110指揮中心都找我們?!?牛振西說。
“你們真的免費嗎?不會撈上來以后再‘挾尸要價吧?”有人直接問牛振西。還有人說:“110、119都來了,為什么讓你們?nèi)ゾ仍???/p>
對此,牛振西很委屈也很無奈。相比社會上的民間打撈隊動輒上萬的費用,這支水上救援隊的特點是“義務救援不收錢物,出現(xiàn)意外后果自負”——這也是建隊之初,牛振西就立下的嚴格規(guī)定。多年來,他帶領(lǐng)水上救援隊始終堅守,無論行程多遠,不管付出多少精力,未收過遇難者家屬一分錢。他告訴記者:“110擅長偵查、119擅長救火救急,水里的救援,成本高風險大,專業(yè)性也強,卻是我們擅長的。”
“你們圖啥呀?”這樣的質(zhì)疑也讓牛振西無法理解,他認為,看到別人有困難,我們?nèi)退麄円话?,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不過,要想隊伍走得長遠,能服務更多人,也為了打消人們的質(zhì)疑,隊員們商量要組建“正規(guī)軍”。2014年,救援隊在鄭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冊,成為正規(guī)的民間公益組織。救援隊還與110、119指揮中心建立了聯(lián)動機制,遇到水上救援等緊急情況,指揮中心都會立刻通知救援隊。
據(jù)了解,作為民間公益組織,這支救援隊自成立以來一直面臨著因經(jīng)費不足、裝備欠缺等而運行困難。
牛振西說,裝備都是隊友自己掏錢買的,以前急缺的聲吶探測儀已有了,但專業(yè)潛水設(shè)備、大馬力的橡皮艇、浮力馬甲等設(shè)備及拉運車輛,價格昂貴,隊員們就算自掏腰包湊錢也難以全部補齊。除了設(shè)備,每一次救援的所有成本都是隊員們自費承擔,把私家車當救援車,自備水和干糧,甚至有時餓了吃幾口饅頭。
令救援隊員們最為尷尬的是有些家屬的冷漠。孩子溺水,當把人救出來后,家屬們只顧孩子,有的連句“謝謝”都不說。有時候他們還會遭到責問,“怎么才到?”牛振西說:“十幾年來看著隊友們付出很多,包括冒著生命危險,聽到這些話心里也怪難受。不過,我們圖的就是問心無愧?!?/p>
目前,救援隊隊伍已有登記隊員160多人,骨干隊員80余名。
隊員劉會章是個體戶。他說,在救援隊的詞典里沒有“打撈”這兩個字,“打撈”意味著沒有生命了,我們愿意聽大家說我們是“搜救”,給家屬以希望。
年年搜救卻擋不住溺亡事件頻發(fā),這讓牛振西對救援隊的工作方向有了思考—變事后搜救為事前預防。牛振西認為,主動宣傳水上安全知識,讓人們有安全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溺亡事故。救援隊根據(jù)自身救援經(jīng)驗及真實案例,編寫了“中小學生水上安全教育”課件,從2012年開始,牛振西和隊友們,到校園里、社區(qū)里講水上安全知識。公益講座6年多,受益的中小學生、大學生達數(shù)萬名。
未來,水上救援隊的目標是什么,錢從哪來?牛振西說,隨著救援隊的影響越來越大,也有企業(yè)提供潛水裝備的贊助,保險公司還免費為隊員們提供了人身保險。還有不少愛心人士通過捐贈、朋友圈轉(zhuǎn)賬支持我們救援,相信會越來越好。救多少人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把更多的悲劇扼殺在搖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