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話》作者劉一達(dá)
有人以為能說兒化韻,再會說幾句北京土話,就算會說北京話了,其實,這是把北京話看得太簡單了。您從我們在前邊講的那么多有關(guān)北京話的內(nèi)容,大概能看出北京話的起源、形成的過程、它的地位、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nèi)涵。
毫無疑問,北京話作為北京的方言土語,直接反映了北京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風(fēng)土民情以及人的性格,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v觀北京話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具有歷史的滄桑感和古樸的文化厚重感。北京話的形成與北京的歷史發(fā)展是分不開的。咱們前邊已說,北京有3000 多年的建城史,有800 多年的建都史,北京從歷史上說就是一座五方雜處,多民族相融的移民城市。天子腳下,規(guī)矩多,禮數(shù)大,而首善之區(qū)的都城優(yōu)越感,使扎根于民間的北京話,帶有皇城氣派與市井文化的方言感。
由于歷史文化的原因,北京話融合了契丹、女真、蒙古、滿族、漢族等多民族的語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京味兒。這種獨特的京味兒語言運用到文學(xué)作品中,便使作品具有了濃郁的皇城氣派與市井文化相交融的特色,典型的例子就是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和老舍的話劇《茶館》。
隨便舉《紅樓夢》里的一句話:“連個明公正道的屋里人都沒熬么上,不過丫頭而已?!薄懊鞴馈笔侵幸?guī)中矩、正經(jīng)、正式、不胡來的意思。“屋里人”,是自己人的意思?!鞍久瓷稀笔腔焐系囊馑?。
您從這句話的語氣里,可以體會到皇家的氣派和官場的風(fēng)習(xí)來,包含著正統(tǒng)的做人要中規(guī)中矩的理念和人要出人頭地的觀念,如果熬么不上去,就會被人看不起的市俗心態(tài)。
再比如北京話形容一個人虛偽會說:“這個人可是個假科李?!薄凹倏评睢边@個詞兒,在元代就有了。最初的意思是:有人給你送東西或者請你出去吃飯,你心里特別愿意,但又假裝說不想去。為什么說假科李呢?原來它的出處是:假科介,過去戲曲里的科介,都是虛假的禮節(jié)。還有一種說法是:從前有一個姓李的人,以做假招子的虛偽事聞名,所以,人們叫他“假科李”。
您看一個很簡單的詞,卻有這么多的典故。也能從中體會到京城的世俗,以及北京人愛面子的性格特點。
二、體現(xiàn)了帝都子民的大氣。北京話出自北京人之口,作為帝都子民,北京人從骨子里就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在老北京人那兒,甭管干什么的,說出話來都有舍我其誰“爺”的勁頭兒,這種大氣并非趾高氣揚,而是生活在皇上眼皮底下,就有了經(jīng)得多、見得廣的一種優(yōu)勢。
插圖李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