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本文通過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分析,可知在新課改的指導下,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深入細致的品讀,體會語言文字中蘊涵的深層內(nèi)涵和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11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03
詩歌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幫助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只能讓學生機械化地學詩歌鑒賞解題技巧,并沒有真正品位到詩歌的意境之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思想美、韻律美。
(一)關注學生,結合實際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是每一個任課教師在課前備課的過程中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完整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要求教師對課標有一定的解讀和認識,更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關注學生,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生活閱歷,結合學生的整體水平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同時也不能忽視基礎薄弱的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要保證盡可能多的學生能夠理解課堂內(nèi)容,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以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關注教材,明確詩歌鑒賞的教學大綱要求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要求高中生應具備對文學作品的鑒別欣賞能力。詩歌鑒賞是每年高考必考內(nèi)容,而且算是語文試題中得分難度較大的一部分,總的來說,詩歌鑒賞是高考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要求學生會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并可以清楚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高中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中需要關注教材,改變以應試為主旨的教育觀念,根據(jù)課程目標,明確詩歌鑒賞教學的目的,明確考點,把握詩歌語言和形象。
(三)關注內(nèi)容,教師對詩歌有深層次的理解
優(yōu)質(zhì)的高中語文課堂,必然需要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教師的知識功底是否扎實,直接影響對教材上的詩歌的解讀是否深入和精準。傳統(tǒng)的詩歌鑒賞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對教師的知識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目前社會飛速發(fā)展,社會的發(fā)展自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及時補充新知識,對每一首詩歌的解讀更加深入細致,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深入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鬧”字是不可替代的,它生動形象地表達了生機勃勃的春景。教師在課堂上要關注內(nèi)容,對詩歌更深層次的去思考理解,帶領學生深入地品味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
(一)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
豐富詩歌鑒賞手段,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現(xiàn)在信息技術非常發(fā)達,可以引進多媒體技術,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五課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赤壁的圖片,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講解一些三國時期的相關人物,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了解詩歌的意境,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方便學生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
(二)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詩歌的積極性
美國的教育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痹姼枵Z言相較于現(xiàn)代文來說比較難懂,而且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方法往往枯燥無趣,所以很多學生對于學習詩歌是比較抵觸的。機械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培養(yǎng)詩歌學習的興趣和愛好,還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體性,在課堂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之間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利的。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詩歌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整體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
(三)注重對學生的詩歌鑒賞方法的指導
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明確教學目標之后,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注重對學生的詩歌鑒賞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詩歌審美情趣,可以通過誦讀、解讀詩歌內(nèi)容增加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比如,在學習李商隱的代表作《錦瑟》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之間互相討論學習,交流各自的想法,通過不同的思想碰撞,讓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刻含義,在交流和溝通中明確詩歌的意境,并且在這種自主探究的模式下,活躍思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鍛煉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力。
詩歌往往是通過簡單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深遠的意境與豐富的情感,學習詩歌鑒賞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學習能力。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積極改進教學策略,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關注學生、關注教材、關注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的詩歌鑒賞方法的指導,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段著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中困境及其解決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2).
[2]董毅.芻議高中語文詩歌鑒賞中的困境及其解決方法[J].名家名作,2018(5).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朱繼筠 (1981.6— ),女,漢族,安徽壽縣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