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啟
摘 要 科普不僅僅是普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等,普及的不僅僅是邏輯與理性,科普也需傳播科學美。通過科學美的展示與傳播,來培育公眾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審美,培育公眾科學生活品質??破彰烙钱斍翱破展ぷ鲬匾暤念I域??破請D像與科學景觀,是科普美育的重要媒介。
關鍵詞 科學美;科普美育;圖像;景觀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37-0144-02
我國的科普實踐比較重視科學知識的傳播、科學方法的培育,比較重視邏輯與理性層面的內容,對于科學美以及科學美的傳播重視不夠??茖W美,是科學的重要屬性之一,是科學與人文的交叉領域,對于培育公眾的科學生活品質,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在科普實踐中,利用有關媒介來傳達科學美,開展科普美育,應是當前我國科普實踐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主要圍繞農村普美育開展簡要論述。
1 什么是科普美育
科普美育,就是以科學美來影響公眾,培育公眾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審美,培育公眾的科學生活品質。當前,我國科普重知識傳授、輕精神培育,這已是科普實踐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當然,科學知識傳播和科學精神培育兩者不能截然分開,科學知識傳播是科學精神培育的重要基礎之一,但單純的科學知識傳播不足以支撐起科學精神的傳播與培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進一步加強科學精神的培育,科普美育是個有效的辦法??破彰烙峭ㄟ^科學美的展示,來培育公眾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審美,將科學美融入生活,這有利于公眾科學品質的培育,有利于公眾科學精神的培育。
科學,可有多樣的呈現(xiàn)方式,比如,科技工程、科技產品、科學探索活動等,也可以用科學(普)展品、科學影視、科學圖像、科學家故事等方式呈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實物的呈現(xiàn),可以是探索過程的呈現(xiàn),也可以是符號性的呈現(xiàn)。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有著不同的呈現(xiàn)內容,從科學知識到科學方法,到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當然,也包括科學美的呈現(xiàn)。其實,科學美離大眾很近,比如,一座壯觀的大橋,一個漂亮的手機,一張美麗的科學圖片……科學,不僅僅表征著一種邏輯的嚴密,一種實驗的探索,還是一種美。大眾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著審美的需求,對于科普美育而言,就是將科學美有機融入公眾的日常審美中,培育公眾科學生活品質。
2 農村科普美育的載體
科普美育的載體眾多,比如,科學圖像、科技工程、科技產品,科學景觀等,科學美可通過科學實驗、博物館來展示,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此,結合農村科普實踐,主要討論科學圖像以及科學景觀在農村科普美育中的應用。
圖像是農村科普美育的重要載體。我國歷史上的耕織圖,由于其“圖繪以盡其狀,詩歌以盡其情”,在傳統(tǒng)農業(yè)文化建設中,曾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年畫,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播媒介。清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在李光庭著《鄉(xiāng)言解頤》中記有“新年十事”,在“年畫”一事中說:“掃舍之后,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然如《孝順圖》《莊稼忙》,令小兒看之,為之解說,未嘗非養(yǎng)正之一端也。”[ 1 ]年畫不僅是年俗的載體,也具有審美功能,有“養(yǎng)正”之意義。建國后,中央政府也意識到年畫在民眾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949年11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下達了《關于開展新年畫工作的指示》,該文件認為年畫是一種很好的宣傳工具,并確立了當年年畫的宣傳重點[2]。
在當前的科普實踐中,科普圖像也得到廣泛利用,比如各類科普掛圖??破諕靾D在我國科普實踐中,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科普掛圖對于科普美育而言還遠遠不夠。科普掛圖是以傳播知識為主,對于科學美的展示還不足。當前,隨著可視化技術的發(fā)展,科學可視化發(fā)展較快,科學可視化主要是對自然世界中物質結構及其運動變化過程的藝術化呈現(xiàn),是科學美的重要呈現(xiàn)方式。但科學可視化缺乏生活情境性,其對象主要是對科學有一定興趣或認知的公眾,對于普通農民而言,圖像的生活屬性更具吸引力。對于普通農民而言,科學美的圖像,應更加貼近生活,應更具生活氣息。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日益廣泛深入的應用,圖像的傳播更加快捷與便利,讀圖時代到來。從另外一個層面講,對于農民來講,閱讀并不是主要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圖像,反而更易引起關注。當然,隨著媒介生態(tài)以及公眾審美習慣的變化,我國不可能再度恢復以前的年畫,但年畫的一些特性,比如,對生活中科學美的展示,值得借鑒。
農田景觀也是農村科普美育的重要媒介。景觀是一種很重要的傳播媒介,它不僅僅讓人覺地好看,賞心悅目,景觀對于人的精神狀態(tài)、對于人的價值觀都會產生影響。有學者指出,風景是涵義最豐富的媒介。它是類似于語言或者顏料的物質“工具”(借用亞里士多德的術語),包含在某個文化意指和交流的傳統(tǒng)中,是一套可以被調用和再造從而表達意義和價值的象征符號[3]。景觀在農村科普美育中具有著重要的作用。農業(yè),是農民的生產方式,也是生活方式,是農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農業(yè)的節(jié)奏,也是農民生活的節(jié)奏。農業(yè),不僅僅具有經(jīng)濟上功能,在農民的精神生活中,在農民的日常審美實踐中,農業(yè)也是一種核心要素。農田景觀,是農民日常審美的重要對象,對于農民的精神狀態(tài),對于農民的價值觀,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農田景觀,比如,大片的油菜花,大片的果園,大片的麥田等,無不呈現(xiàn)著農業(yè)的美。農業(yè)的美往往會被歸結為田園景觀,但其中也含有豐富的科技因素,體現(xiàn)著科學美,因為,當前的農業(yè)生產,從種苗的培育,到田間管理,處處都在利用著科技,可以說,當前的農業(yè)美,是科學美和田園美的綜合體。通過農田景觀的審美,科學美、生態(tài)美、田園美都會得到體驗,對農民的心態(tài)與精神氣象,都會有重要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培育農民的科學生活品質。
3 關于開展農村科普美育的建議
在城市中有美術館、博物館等,也有大量的城市街道美化作品,有著豐富的藝術形象供人們參觀、欣賞。但在農村,除了墻上的商業(yè)廣告及宣傳標語,還有什么可供農民欣賞?新時代,農民看什么?
圖像在農村文化建設及農民的美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980年代中后期,隨著消費習慣的改變,在農民美育中曾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年畫,逐漸退出農民的生活空間,電視逐漸成了重要的形象來源。而近幾年,網(wǎng)絡在農村的應用逐漸增多,在農村傳播的各類形象大增,但形象的影響力有限。電視、網(wǎng)絡雖能提供眾多形象,但形象較雜,且多為純娛樂化形象。除少數(shù)極有影響力的形象外,一般形象都快速消逝,從人們的印象中消退,不能產生深刻的影響。并且,電視及網(wǎng)絡中的形象,不能充實農村公共文化環(huán)境,電視或網(wǎng)絡一關,其中的形象也隨之消失。
當前,隨著農村的人員外流,一些農村空心化現(xiàn)象比較嚴重。農村公共文化的有效供給不足,部分村落文化呈衰敗之勢。黨中央提出了鄉(xiāng)村振興計劃,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不能缺少農民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不能僅僅滿足于電視及網(wǎng)絡的使用,要繁榮農村文化。圖像,因其貼近性、持久性、日常性而能產生深入影響。圖像在美化農村人居環(huán)境,在豐富農民精神生活等方面作用重大。我們不是要恢復以前的年畫,而是要創(chuàng)作出適合農民需求的新時代的藝術作品,供廣大農民在日常生活中欣賞。目前適合的圖像較少,這方面的創(chuàng)作還不能滿足農民的需求。當前,促進適合農民欣賞的圖像創(chuàng)作,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
當然,在農村科普美育的過程中,不能搞形式主義的村莊街道美化,要從農民的需求出發(fā),從農民的審美習慣出發(fā)開展相關工作。比如,有些地方的農業(yè)合作社,充分發(fā)揮合作社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的作用,利用科學題材的圖像,美化鄉(xiāng)村,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農村科普美育的渠道多樣,形式多樣,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這與不同地方的資源條件不同有關,也與不同地方的農民審美習慣有關。但無論如何,以農民的審美需求為出發(fā)點,是農村科普美育的首要原則。
另外,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過程中,各地應注意保護農田的美,不應破壞農田的美觀。農田景觀,也是美麗鄉(xiāng)村的組成部分。當然,農田景觀,不是純?yōu)樾蕾p而建,農田景觀,是農業(yè)生產體系的一部分,農田景觀是農業(yè)生產和農業(yè)審美的綜合體。
4 結論
當前,我國農村科普實踐中,多重視科學知識,對科學精神的培育不足,科普美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對科學美的展示、傳播,培育農民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審美,培育農民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品質。農村科普美育的載體以科普圖像以及農田景觀為主。當前,應鼓勵體現(xiàn)科學美、貼近農民生活的科普圖像創(chuàng)作,同時,注意保護、利用農田景觀。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既是農村美麗外觀的建設,同時也是農村科普美育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清.李光庭.鄉(xiāng)言解頤.卷四物部上[M].清道光刻本.
[2]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關于開展新年畫工作的指示[N].人民日報,1949-11-27(4).
[3]W.J.T.米切爾.帝國的風景[C]//風景與權力.楊麗,萬信瓊,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