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森
摘? 要:短跑這一運動發(fā)展到現(xiàn)在,在根本性的動作上并沒有做出很多的改變,有改變的也只是在跑步的長短、步子的頻率以及大腿前擺和后蹬的參數(shù)產(chǎn)生了一些變化,隨著技術與理論的進一步完善,短跑這項運動也變得越來越科學。如何就青少年短跑訓練中大腿前擺動作技術進行研討,也是為提高青少年短跑技術做出努力。本文對青少年短跑訓練中大腿前擺動作技術進行理論探究,針對青少年日常短跑訓練過程中,怎樣通過大腿前擺動作的訓練來提高青少年短跑成績這一問題作出討論。
關鍵詞:青少年? 短跑訓練? 大腿前擺
中圖分類號:G822.1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c)-0140-02
1? 傳統(tǒng)短跑技術概況
從力學角度分析傳統(tǒng)短跑技術的原理:(1)短跑訓練時,通過后蹬動作作用于地面產(chǎn)生一個來自于地面的反作用力來促使人向前行進。力學中我們知道對物體作用力與大其反饋過來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同時伴隨著的還有更大的一個加速度,達到一個很快的速度,因此在短跑運動中起跑時要加大后蹬的力量;(2)后蹬這一動作為人類的運動提供了動力,蹬這一動作的分析可以由伸展髖、膝、踝3個環(huán)節(jié)組成,蹬地的一些動作可以概括為蹬伸速度、蹬伸程度和蹬伸方向,這一理論分析強調(diào)了后蹬動作在短跑運動中的重要性,故而人們就認定為促使人體向前移動的主要作用力來自于起跑前腳作用于地面的一個后蹬的反作用力,而關于其他的動作都僅僅是為了產(chǎn)生這個后蹬動作創(chuàng)造合適的條件的動作,因此就有人認為后蹬動作是短跑運動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動作環(huán)節(jié),短跑成績的好壞取決于后蹬動作的成功與否。
傳統(tǒng)的短跑技術理論較之于現(xiàn)代的理論來說里邊對于擺動腿動作技術的研究涉及不多,更多的只是將進行一個良好的后蹬動作作為完成一個完美擺腿技術的前提。擺腿時的技術要求是要做到將大腿高高抬起,小腿進行一個很自然折疊,但是對于以何種力量來進行擺腿動作,以多大的速度,怎么樣的方向來完成擺腿動作這三方面并沒有做出一個相對明確的要求,尤為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傳動的短跑技術理論并沒有提及整個擺腿動作應以髖關節(jié)為軸來進行完成的,這是傳統(tǒng)的短跑技術理論的一大缺陷。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研究擺腿動作在現(xiàn)在短跑技術中的作用,有必要對短跑訓練大腿前擺動作技術進行研討。
2? 大腿前擺動作介紹
塑膠跑道的問世對于短跑技術的探索與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思路,促使人們認識到短跑運動是一個具有連續(xù)性的、周期性的一個運動行為。以往傳統(tǒng)的短跑技術理論中過份地將蹬踏式著地方法作為短跑運動的重點來強調(diào),直接會使短跑運動的動作連貫性受到影響,反映在運動員本身,就是運動員身體重心發(fā)生跳躍式波動,導致運動員奔跑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受到重心前進時軌跡起伏的影響,無法達到更好的成績?,F(xiàn)代短跑技術理論數(shù)據(jù)表明:有了現(xiàn)代塑膠跑道后,對人體的短跑周期性運動的耗能進行了一個數(shù)據(jù)分析,分析的結果表明后蹬的支撐耗能只占20%,而擺腿占到80%。就運動員消耗能量與耗費時間兩方面問題來出發(fā),我們可以斷定運動員在進行途中跑的過程中其重點是大腿的前擺動作,并不是傳統(tǒng)的短跑技術理論中所強調(diào)的后蹬動作??茖W合理地就后蹬這一技術進行研究,能夠更好地將蹬踏過程以及對跑進中的其他環(huán)節(jié)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3? 擺腿技術在現(xiàn)代短跑技術中的地位
3.1 大腿前擺技術的要點
現(xiàn)代的短跑技術理論中關于短跑運動的訓練中的大腿前擺技術主要是由以下幾點構成:體前擺腿、體后擺腿、兩大腿之間的夾角、擺動腿大小腿的折疊角等。首當其沖要注意的第一點就是在進行大腿擺動動作時要注意將擺動速度提升上去,用以減少騰空所用的時間消耗,于此同一時間要進行的是提高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角速度,從而達到減弱運動員在與地面接觸的一剎那所接觸到的水平支撐所帶來的反作用力,并適當增的步子長度。運動員進行正確的體前擺動作就能夠提供人體在支撐階段快要著地時緩沖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在腿部擺動時腿部支撐與支撐所形成的面較為小一點。后蹬腳之后就依然需要持續(xù)加速大腿積極前擺,此時此刻大腿擺動的慣性在對于水平分力的占比更為大。大腿積極前擺動作關于膝關節(jié)抬起的合理高度應是在運動員大腿與身體主干之間成90°夾角。假如進行在大腿前擺動作時動作幅度過大大腿過分太高,這將導致后蹬角度的進一步擴大,大腿積極前擺動作的慣性相對于蹬地腿的垂直方向的作用力變大,對運動員的快速跑這一動作形成各種副作用。另外,運動員在進行短跑運動時,需要做的是將大腿的快速擺動至一個合理的位置,將所實施擺動動作的這一條腿的大腿部分與小腿部分的折疊范圍做一個合理的把控,從而對之后的動作產(chǎn)生積極的效用。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運動員進行擺腿動作要更加注意在身體后方進行擺腿的動作進行一個快速的彎曲折疊,要做到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nèi)盡可能地做到合理將大小腿進行折疊。為人體支撐這一行為通過擺動提供更好的條件。運動員在進行大腿前擺動作時,應盡量增大運動員大腿之間的角度。兩腿之間角度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nèi)越大就越說明擺動具有積極性,這樣更加有利于步子長度的增長以及奔跑速度的提升。
運動員在進行大腿積極擺動的時候其大腿與小腿之間所構成的一個折疊后的夾角能夠更好地作用于擺動的效果。從力學的角度出發(fā),運動員在進行大腿前擺運動時,在假設擺動的距離相當?shù)那疤嵯?,運動員大腿擺動的效果直接取決于腿部擺動的長短和質(zhì)量重心的位置,如果運動員的身體重心力身體擺動的軸心越近,則身體擺動的效果就會越有優(yōu)勢??偨Y來說訓練者也就是我們的青少年在進行大腿積極前擺動作時,其主體的力學重心越是靠近膝關節(jié),這樣的擺動的半徑就會越短,從而達到提高擺動速度的目的。
3.2 擺腿技術的練習
在訓練者進行大腿前擺動作的練習時,即可以先進行傳統(tǒng)的小步跑、高抬腿跑、車輪跑等訓練方式,當這只是一些前期的準備性質(zhì)工作,不能對改進擺動腿在體后快速前擺的產(chǎn)生明顯作用,我們可以了解到在青少年短跑訓練的過程中,著力加深運動員大腿前擺動作的練習是青少年在進行短跑訓練的一個占比很大的環(huán)節(jié),在青少年日常訓練中加大訓練對髖關節(jié)附近的肌肉群落的鍛煉,從而達到提高短跑訓練成績的具體要求。短跑運動員的主要運動過程時一個以擺動為技術基礎的擺動蹬地技術主要是用以適用奔跑的周期性特點的,運動員規(guī)范的動作將以髖關節(jié)為力學軸心的大腿擺動技術動作,這樣的動作原理既科學又合理,更加適用于現(xiàn)代短跑運動的訓練,是站立在現(xiàn)代人體肌肉用力的運動生物力學的原理上的。青少年在短跑訓練中練習大腿擺動動作技術,這樣既可以增加運動員步子幅度的大小,也能更好地減少運動員在跑動過程中與地面所形成的制動阻力,完善了效果明顯的“扒地式”著地技術,這樣就可以力求使人體力學重心的起伏變小,減小以往更為明顯的緩沖時間,為現(xiàn)代短跑技術理論的科學合理性提供更好的科學依據(jù),達到現(xiàn)代短跑技術所要求的高步頻、大步幅、平衡協(xié)調(diào)、重心上下起伏小的特點,是符合運動生物力學和解剖學理論的正確技術,充分體現(xiàn)了高效率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黃立杰.對少年短跑運動員快速力量訓練方法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27(3):59-60.
[2] 陳小嬌.采用新的訓練方法以提高初升高學生短跑成績的研究[J].內(nèi)江科技,2011,32(7):163.
[3] 周超.田徑運動的健身屬性及健身價值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