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
有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科學院90歲以上的院士占80歲以上總院士人數(shù)的32%。下面來看看中國工程院院士、“心臟病學之父”陳灝珠和我國食品毒理學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的養(yǎng)生秘訣。
作為心內(nèi)科權(quán)威專家,95歲的陳灝珠很注重養(yǎng)心,他分享了三套“養(yǎng)心大餐”。
護心“主食”:餐餐有魚〓陳灝珠喜食魚蝦,海魚是每餐必到的“座上賓”。不過,海產(chǎn)品也不都是有益于心臟的,像魷魚、章魚、墨魚、鰻魚等的膽固醇含量相對較高。另外,蟹黃、蝦子也要少吃為妙。假如沒條件吃到海魚,也可用淡水魚替代。
強心“大菜”:天天走路〓年輕時,陳灝珠酷愛打乒乓球,大汗淋漓后身心也暢快起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不得不放棄往日的愛好,改為更易實行的步行鍛煉法,能走路的盡量不坐車。陳灝珠說,多動腿腳也是護心法寶之一,有助于將下肢的靜脈血送回心臟。
愛心“甜點”:每晚讀詩詞〓陳灝珠的一天安排得很緊湊,為了緩解日常工作壓力等,他晚上臨睡前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看書?!都t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等古典文學名著他看過好幾遍。另外,他還會讀唐詩、宋詞、元曲等,在悠遠深邃的古典意境中放松心情、舒緩壓力。
85歲的陳君石院士,仍活躍在健康科普一線。對養(yǎng)生,他有很多別具一格的觀點。
缺乏活動疾病增多〓陳君石很注重體重管理,幾十年來,他的體重波動幅度從未超過5千克。在陳君石看來,很多人肥胖、衰老和多病都是因為缺乏身體活動。身體活動包括工作、出行、家務(wù)和業(yè)余活動,鍛煉屬于業(yè)余活動,“任何一種都對健康有益,最好是能經(jīng)常參加4種全部身體活動”。陳君石把寫微博當作腦力鍛煉,常發(fā)表對各種熱點食品安全事件的看法。
沒有不健康的飲食〓陳君石的飯量不大,紅燒肉照吃不誤,只是會注意多吃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在陳君石看來,沒有不健康的飲食,只有不健康的搭配。比如,中午吃了漢堡包,那晚上就多吃點蔬菜;中午吃了方便面,那晚上就補上一點肉食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