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婉
摘? 要:20世紀(jì)二三十年代的哈爾濱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被稱為“東方小巴黎”、“遠(yuǎn)東莫斯科”,甚至與“魔都”上海齊名。哈爾濱是蕭紅的啟蒙之城,也是蕭紅不斷回望反思的城市,她看到這座城市的繁華,也看到底層的病態(tài)、人性的喪失。這部具有自傳性質(zhì)的散文,是我們了解哈爾濱時期蕭紅精神的一把鑰匙,解讀她在哈爾濱的壓抑、寂寞與孤獨,對愛與溫暖的永遠(yuǎn)憧憬。
關(guān)鍵詞:蕭紅;《商市街》;散文;哈爾濱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8-0-02
《商市街》是蕭紅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里面記載了她在哈爾濱生活的點點滴滴。蕭紅以獨特的女性視角,以生活體驗為切入點,勾畫了一幅真實的生活圖景。成長于五四時期的蕭紅,有著那時期青年的倔強,叛逃離家的她來到哈爾濱,然而這不過是另一個牢籠。她一直處在生活的最底層,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都只是人生的開始。
一、流浪的起點
拉鐵摩爾曾說:“哈爾濱和大連是現(xiàn)代化的大都市,它的潛力在北京、南京之上。甚至可以和上海并駕齊驅(qū)?!痹娙笋T至在敘事詩《北游》中稱哈爾濱為“一個病的地方”,“一個不東不西的地方”“一座陰沉沉的都市”,此時的哈爾濱交纏著“現(xiàn)代化”“都市化”與民族苦難。蕭紅在學(xué)校最喜歡的科目是美術(shù),她對大自然的美有著特別喜愛。只要天氣晴朗功課不忙,她總是徜徉于公園野外。而對于新文學(xué)的喜愛則是漸漸培養(yǎng)起來的。在女子中學(xué)蕭紅接觸到不少新文學(xué)作品,尤其傾心描述舊社會不平等的小說。三年快樂的時光很快結(jié)束了,初中畢業(yè)的她再度回到那個冷漠的家。父親早已布置好她未來的命運,將她的終身幸福許配給一個大軍閥的兒子。更不幸的是唯一疼愛她的祖父在那個時候撒手西歸。這個冰冷的家,已經(jīng)沒有絲毫值得留戀的地方了。因此,她斷然決定逃婚,不足雙十年華的蕭紅,從此開始她流浪的一生。雖然逃婚在當(dāng)時是一件非常時髦又令人贊許的事,但對蕭紅來說卻是她苦難折磨的開端,身心兩方面的創(chuàng)傷在此后有增無減。
二、底層的苦苦掙扎
1930年的哈爾濱有“東方小巴黎”“遠(yuǎn)東莫斯科”等美譽,甚至與“魔都”上海齊名,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蕭紅散文《商市街》為哈爾濱勾勒了一幅繽紛熱鬧的都市圖——“市街像一張繁繁雜雜顏色不清晰的地圖”,中央大街、新城大街、松花江,縱橫交錯。市鎮(zhèn)中心有公園,繁華地段有歌舞廳、電影院,夜夜燈紅酒綠。然而這些與蕭紅是毫不相干的,因為她生活在這個繁華都市的最底層。在絕望得近乎歇斯底里的時候,她直接揭穿窮人在都市的位置:“什么夜,什么市街,全是陰溝,我們滾在溝里?!盵1]“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漸漸稀疏了。墻根、轉(zhuǎn)角,都發(fā)現(xiàn)哀哭……哀哭著永遠(yuǎn)被人間遺棄的人們!那邊,還望得見那邊快樂的人群,還聽得見那邊快樂的聲音。”[2]連接兩端的一條街,就是天堂與地獄之間的距離。蕭紅經(jīng)歷過饑寒交迫的苦難,遭受從肉體到精神刑罰般的凌辱,她的文字直插入都市的底層。蕭紅在散文《餓》中,入木三分地刻畫餓的感受。食物掛在別人家門上,列巴圈的麥香誘惑著“我”,乳白色的牛奶誘惑著“我”,幽靜的過道更誘惑“我”,饑餓即將突破道德的底線,引誘“我”去偷。此時饑餓的蕭紅似沒有靈魂的人,紙片剪成的人一樣貼在門上。蕭紅在散文集《商市街》中反復(fù)強調(diào)饑餓的生活,每天餓著肚子醒來,在饑餓中等待蕭軍,又在饑餓中睡去。無時無刻不在身體饑餓、食物誘惑、精神痛苦的相互折磨中。
異化的文化環(huán)境更壓抑著蕭紅?!皻W巴羅旅館”是一幢俄式建筑,里面充滿俄國情調(diào):俄國女茶房、俄國管事、俄語、列巴圈、白鹽,……蕭紅用手指在繡著花紋的床單上撫來撫去,對這個理想安樂窩的留戀溢于文字之中。但只一秒鐘潔白的小室便被俄國女茶客一洗而空,還原了丑陋污穢的真相。蕭紅感到被打劫了一樣,劫去的是對新生活的美好憧憬。哈爾濱的街上大都是俄人,街上碰到朋友要講俄語,連下層市民就診的醫(yī)院也要靠俄語溝通,對于不會說俄語的蕭紅來說,語言增加了她融入社會的困難。出現(xiàn)在《商市街》中最多的女性就是汪林,一個受俄文化影響頗深的女子。說的是俄語,穿著大毛領(lǐng)和高跟鞋,戴著永遠(yuǎn)吊蕩的大耳環(huán),過著小資的生活。顯然她與蕭紅不是一類人,在蕭紅眼中她是摩登小姐,“摩登小姐的口紅,我看正等同于血。資產(chǎn)階級的小姐怎樣活著的?不是吃血活著的嗎?不能否認(rèn)那是個鮮明的標(biāo)記,涂著人的血在嘴上,那是污濁的嘴?!盵3]飽受俄文化擠壓的蕭紅這樣形容她的處境:“囚犯的小屋”、“籠中的雞”等等,這些都表現(xiàn)其與俄化社會之間有形和無形的隔膜。在繪畫上極有天賦的蕭紅知道,色彩富麗的文學(xué)意象更能給人強有力的視覺沖擊,但《商市街》中明麗、絢爛的色彩卻極少,更多的是冰冷的冷色調(diào)?!稓W巴羅旅館》是白色的小室,床單桌木是白色的,床上躺著生病、臉色蒼白的“我”,一切都是了無生機。甚至連《破落之街》的陽光都是白白的,類似的冷色調(diào)還有很多,“小屋漸漸變成黑色”、“天色灰得和墨汁混到水盆中一樣”……蕭紅用這些灰暗的顏色,細(xì)膩地展現(xiàn)她在哈爾濱這段時間內(nèi)心的壓抑與憋悶。
三、對愛的憧憬與追求
蕭紅被魯迅稱贊為“當(dāng)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有可能是丁玲的后繼者”,但她是那么缺乏安全感,這是童年給她造成的陰影?!盀橹澙范У羧诵浴钡母赣H,對待親人都是吝嗇疏遠(yuǎn)的;“用針扎我的手指”的祖母;并不十分愛我、過早去世的母親;“指桑罵槐,待我如陌生人”的繼母。在這樣無情冷漠的家里,蕭紅體會到人生的寒涼和憎惡。是祖父讓蕭紅知道人生還有溫暖和愛,所以蕭紅對于“溫暖和愛”懷著永遠(yuǎn)的憧憬和向往。
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愛和溫暖的追求,蕭紅與蕭軍在哈爾濱結(jié)合。然而生活并不如蕭紅想象的美好?!凹摇币廊换臎觯贿^是一個“窩”而已。精神寄托的空虛使蕭紅倍感折磨,她經(jīng)常感到“在房間里,陽光不落在墻壁上,那是灰色的四面墻,好像匣子,好像籠子,墻壁在逼著我,使我的思想沒有用,使我的力量不能與人接觸,不能用于世?!盵4]“家”不是溫暖的,舒服的,而是困住、束縛蕭紅的監(jiān)獄,不僅困住她的身體,更困住她的思想。這對喜愛自然的蕭紅來說是多么殘忍??!由于蕭紅體弱多病,是蕭軍外出找工作掙錢,經(jīng)濟上的依附捆縛了蕭紅尋求自由的夢。她也曾試圖出去找工作,然而蕭軍的大男子主義不允許她出去工作。她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等待,不僅等待食物,更等待蕭軍的愛?!鞍讜兪刮覍χ恍┘揖吣?,我雖生著嘴,也不言語,我雖生著腿,也不能走動,我雖生著手,而也沒有什么做,和一個廢人一般,有多么寂寞!連視線都被墻壁截止住,連看一看窗前的麻雀也不能夠?!盵5]蕭紅反復(fù)在散文里表達自己的苦悶、寂寞,而蕭軍只給她帶回填飽肚子的食物,對待蕭紅,“好像他不是我的愛人似的”冷漠,這冷漠更增添了蕭紅的不幸。散文《同命運的小魚》體現(xiàn)蕭紅作為女性特有的悲憫情懷。為著那沒有肚子仍在拍打尾巴的小魚,蕭紅詛咒這世界?!斑@是兇殘的世界,失去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毀滅了它吧!毀滅這些失去了人性的東西!”[6]她對待幸存的小魚好像對待生過病又好起來的自己的孩子一般,百般珍愛,更想著將小魚放入江中。但小魚最終都死了,五條小魚,相同的死亡命運,“同命運的小魚”更應(yīng)理解為蕭紅與小魚同命運。這篇具有隱喻性的散文是理解蕭紅精神的鑰匙,字里行間流露出濃濃的悲哀無奈甚至是對這個失去人性、兇殘世界的憤恨。
記錄哈爾濱生活的散文是蕭紅情感記憶與生活經(jīng)驗的重要文學(xué)載體,這是具有自傳性的作品,但“遠(yuǎn)非傳統(tǒng)傳記文學(xué)可比”。敏銳的觀察力、樸實無華的文筆、類似意識流的寫法,使得這類散文成為最有自傳性、最有力、最動人的作品。蕭紅在哈爾濱的生活清晰地呈現(xiàn)在眼前,她對文學(xué)、繪畫的熱愛,逃婚的勇敢,被困住思想與行動的孤寂;她有著對愛與美好的憧憬追求。駱賓基評價蕭紅:“她是以強者的姿態(tài)生長,壯大的途中又軟弱下來的”,在我看來,蕭紅不能稱為強者,她也絕不曾軟弱下來。她在被排斥,被拋棄,被放逐中度過流浪的一生,卻永懷著對愛與溫暖的憧憬。
參考文獻:
[1]-[6]蕭紅:《蕭紅全集》,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1年。
[9]金鋼:《現(xiàn)代都市中的女性成長——論蕭紅創(chuàng)作中的哈爾濱》,《山東女子學(xué)院學(xué)報》,2017。
[10]教鶴然:《蕭紅的小說、散文集<橋>與民國時期哈爾濱城市空間》,《宜賓學(xué)院學(xué)報》,2017。
[11]李曉艷:《在餓中追求溫暖與愛——蕭紅散文中“餓”的內(nèi)在精神探析》,《哈爾濱學(xué)院學(xué)報》,2008。
[12]駱賓基:《蕭紅小傳》,黑龍江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年。
[13]葛浩文:《蕭紅評傳》,北方文學(xué)出版社,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