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軍
【摘要】目的:對抗菌藥物降階梯治療策略聯合萬古霉素在治療重癥肺炎患者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選取醫(y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68例,按照治療方法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給予傳統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抗菌藥物降階梯治療與萬古霉素聯合應用方法,對兩組患者感染控制時間、感染控制率進行比較。結果:感染控制時間,觀察組治療(7.5±2.6)d少于對照組(19.2±4.6)d,差異顯著(P<0.05)。感染控制率觀察組88.24%(30/34)高于對照組55.88%(19/34),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抗菌藥物降階梯治療策略聯合萬古霉素應用于重癥肺炎患者治療中,對減少感染率控制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可發(fā)揮重要作用,應在臨床實踐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抗菌藥物降階梯治療;萬古霉素;重癥肺炎;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089-02
實踐研究發(fā)現,降階梯治療方法應用下,強調在廣譜抗菌藥物、窄譜抗菌藥物治療下,控制細菌感染情況,若在其基礎上輔以萬古霉素的應用,更能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將就此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yī)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醫(yī)院收治的重癥肺炎患者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齡58~76歲,平均(65.5±4.8)歲,院內感染與院外感染分別為6例、62例。納入標準:①入院48h,病變擴大50%;②血清肌酐177mol/L以上;③給予及機械通氣;④PaO2/FiO2低于250;⑤雙肺、多肺葉病變;⑥舒張壓、收縮壓分別為8kPa、12kPa以下。按照治療方法將68例患者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4例,兩組患者在基線資料如性別、年齡、癥狀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抗菌藥物治療方案確定中,兩組患者均做細菌學
檢查實驗,檢驗以痰作為標本。若患者體溫超出38℃,要求治療中做病原學檢查。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治療方法,即以細菌流行病學資料為依據確定抗菌藥物治療方案,常用藥物以舒巴坦、頭孢哌酮為主。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中主要給予降階梯治療方法,以美羅培南+萬古霉素作為抗菌藥物治療方案。治療3d內,應對患者治療方案是否恰當進行判斷,如抗菌藥物應用下對致病菌較為敏感,則較為恰當。同時,治療過程中若發(fā)現患者未出現格蘭陽性球菌,無需繼續(xù)使用萬古霉素,若發(fā)現有真菌出現,則需給予抗真菌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臨床觀察與檢查,主要對患者體征變化與癥狀表現觀察,做肝腎功能與血常規(guī)檢查,并給予細菌學胸部CT檢查。另外,治療效果判定[1]:①痊愈,各項體征、臨床癥狀恢復正常;②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但有病原學或體征指標未能完全恢復;③無效,用藥3d,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有惡化情況。其中痊愈與顯效納入有效率范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統計學處理中通過SPSS18.0軟件實現,計量資料按照均數±標準差(x±s)進行描述,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數(n)或率(%)進行表示,以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礎疾病情況
68例患者,入院檢查均有基礎性疾病,其中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肺氣腫、腦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肝硬化分別為18例、16例、9例、9例、8例、7例、1例。
2.2 病原菌檢出結果
68例患者病原菌檢出結果,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鮑氏不動桿菌與嗜麥芽寡養(yǎng)單胞菌為主,具體株數與構成比如表1所示。
2.3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降階梯治療、萬古霉素聯合應用下,感染控制率88.24%(30/34),其余4例在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下治療無效。對照組患者感染控制率55.88%(19/34),另外15例MODS死亡,感染控制率比較,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比兩組患者感染控制時間,觀察組治療平均時間(7.5±2.6)d少于對照組(19.2±4.6)d,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重癥肺炎傳統治療中主要以抗菌藥物治療方式為主,這種方式并不能保證及時控制感染,若發(fā)現藥物應用效果不明顯還需進行抗菌藥物的更換,這樣并不能達到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的目標。有相關研究發(fā)現,重癥肺炎等起始治療中若未合理用抗菌藥物,其所引起的死亡率將達到61.9%。此時便可考慮引入降階梯治療方法,應用中通常分兩階段實現,其中第一階段主要以抗感染治療為主,選擇的抗菌藥物強效、廣譜,可覆蓋大多病原菌,治療中可避免患者病情惡化以及有細菌耐藥情況產生,如部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礙問題,在該階段都可得到有效控制[2]。綜合來看,降階梯治療中對于嚴重感染患者效果較為明顯,治療中無需考慮因細菌耐藥帶來的反復調試藥物情況,避免傳統治療中聯合用藥下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問題[3]。本次研究中可發(fā)現,觀察組在給予降階梯治療中輔以萬古霉素,無論在治療時間或感染控制率上優(yōu)勢都較為明顯,充分說明該治療方法的有效性。
關于萬古霉素,又被叫做Vancomycin,適應癥多表現在難辨梭狀芽胞桿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疾病中。臨床實踐研究發(fā)現,對于肺炎鏈球菌、化膿鏈球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萬古霉素的抑制效果都極為明顯。具體功能主要表現為:①對細菌生長與繁殖有抑制作用,如細胞壁內多肽、磷脂的生成都可被避免;②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較強,且其他如白喉桿菌、痰阻桿菌等都可被其抑制;③無交叉耐藥性問題,耐藥菌株較少,所以對腸道感染、系統感染都較為適用[4]。實際用藥中,可考慮將其作為降階梯治療方法的輔助用藥,這樣可使治療效果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階梯治療方法、萬古霉素聯合用藥下,對提高重癥肺炎治療效果可發(fā)揮重要作用,應在臨床實踐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桃英. 273例老年住院患者萬古霉素臨床應用調查及評價[D].鄭州大學,2016.12(2):12-14.
[2] 劉艷. 新生兒科多重耐藥菌的耐藥相關因素分析及藥物治療[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28):127-129.
[3] 楊江玲. 重癥肺炎42例臨床治療分析[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31):1007-1008.
[4] 王桂武,李強,俞傳圣. 老年重癥肺炎患者的抗菌藥物降階梯治療策略與利奈唑胺的臨床應用[J]. 臨床醫(yī)學,2011,(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