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欲飛
吸手指、揪頭發(fā)、舔嘴唇……好好的孩子,怎么就突然多了好多讓人不舒服的小動作?其實,孩子所有行為的背后都是未被滿足的需求,你需要找到蛛絲馬跡,對癥下藥。
諾諾2歲多了,最近小動作特別多,動不動就出現(xiàn)吸手指、揪頭發(fā)、舔嘴唇之類的動作,有時候還撫摸自己的生殖器,怎么制止都不改。我跟其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媽媽交流,他們有的也遇到差不多的困惑。這種情況正常嗎?這是不是一種需要糾正的壞習慣?
——諾媽
諾寶的這些行為表現(xiàn)談不上是壞習慣,因為孩子突然出現(xiàn)的很多行為的背后,都有一些未被滿足的需求,談不上對錯之分,甚至可以說,在某種情況下,孩子的這些表現(xiàn)實屬正常。只要父母坦然對待,正確引導,一般都是可以慢慢消除的。
我們先來把孩子出現(xiàn)這些小動作的原因分分類,再看看怎樣做能減少或杜絕這樣的行為。
探索身體形成的小動作
大約從6個月起,寶寶逐漸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與外界是分開的,隨之產生的是他對自己身體進行探索的欲望,于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xiàn)吃吃小手、抓抓小腳的行為。探索身體的行為持續(xù)進行,孩子的這類小動作也就會經(jīng)常發(fā)生。其實,如果寶寶在做這類小動作的時候表情比較放松,基本就屬于正常的自我探索,父母不必過慮。
給父母的建議:
父母首先不要大驚小怪,如果覺得孩子已經(jīng)大了,想要讓孩子減少這類自我探索的小動作,父母可以帶他更好地認知自己的身體,一起共讀一些身體科普繪本,玩一些認識身體的小游戲,當寶寶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后,自我探索基本就告一段落了。還可以告訴寶寶有些動作不適合在陌生人面前進行,并且和寶寶進行一個秘密約定,比如捏他的小手3次等,當寶寶不經(jīng)意間在別人面前出現(xiàn)這樣的小動作時,父母就能有效地給予提醒和制止了。
生理不適導致的小動作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身體的某個部位不適才出現(xiàn)一些小動作,比如眼睛癢,就會使勁眨眼等,包括因為微量元素的缺乏等生理性原因,也會讓寶寶出現(xiàn)一些小動作。
給父母的建議:
當寶寶出現(xiàn)這類行為的時候,父母不妨想辦法排查一下,孩子的哪個部位是否又不舒服了,比如頭皮癢了,耳朵里癢癢,嘴巴干了,可以對癥幫孩子解決這些不適。另外,如果父母懷疑是一些生理上的原因導致的小動作,需要帶孩子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如果排查下來確實有生理性的不適,就可以通過護理、治療先消除生理方面的誘因,進而達到消除小動作的目的。
負性情緒引發(fā)的小動作
當孩子逐漸成長,有了生氣、無聊、擔心等情緒體驗時,也容易出現(xiàn)類似的小動作。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社會化程度還比較低,語言表達能力又較差,在有了復雜的情緒之后,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和排解,在無助和焦慮之下,就容易出現(xiàn)抓耳撓腮等行為。
給父母的建議: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與其總想糾正孩子的小動作,不如從關注寶寶的情緒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和孩子通過聊天、閱讀繪本、在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候討論等各種方法,告訴孩子如何正確地表達情緒,也可以在及時幫助孩子疏解情緒的過程中,教會孩子一些平復情緒的辦法,比如將一張紙揉成紙團,或者是拿一塊橡皮泥來進行揉搓等,當孩子掌握了宣泄情緒的辦法,小動作自然就會少了。
不當干預固化的小動作
有時候孩子開始出現(xiàn)某種小動作時,只是一時興起或心血來潮偶爾為之,但如果父母當時在焦慮之下對孩子的這些小動作反應過激,或者粗暴制止,也會因為干預不當反而強化了孩子的這種行為。比如,寶寶開始只是隨意地揪了一下自己的頭發(fā),但是父母尖叫著制止,他會感覺既害怕又好奇,會想通過再次嘗試看看父母的表現(xiàn),驗證到底是出了什么問題,所以有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出現(xiàn)一有機會就揪頭發(fā)的行為。再比如,孩子最初嘗試揪頭發(fā)可能只是一次情緒不好時的發(fā)泄,但父母以為是孩子開始“自殘”,于是馬上把教訓變成了順從,嚇得趕快滿足了孩子的所有要求。久而久之,孩子意識到:原來這個行為這么有力量,只要我揪揪頭發(fā),就能不被批評,還能想要什么有什么。揪頭發(fā)這樣不好的小動作就這樣形成了孩子的一個不好的習慣。
給父母的建議:
當孩子最初出現(xiàn)這樣的小動作的時候,先不要驚慌,可以假裝沒看見,但是在旁邊認真觀察孩子一系列的表現(xiàn),判斷一下孩子這種小動作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及時給予滿足或幫助,等孩子心情好的時候或者尋找適當?shù)臅r機,和孩子溝通關于這個小動作的看法,比如告訴孩子媽媽不喜歡他這樣做,他可以怎樣做來替代這個小動作等??傊?,不反應過激,逐一排查,找到孩子小動作背后的心理需求,提供幫助,也許是父母面對這個問題最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