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北方言的詞匯來源

      2019-07-25 04:41:47肖杰迅
      北方文學 2019年18期
      關鍵詞:東北地區(qū)來源方言

      肖杰迅

      摘要:方言是語言的地方變體,東北方言的產生,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環(huán)境、歷史承載等方面均有重要聯系,由于聯系眾多,導致組成東北方言的因素來源廣泛,本文主要運用東北方言中較普遍詞匯的例子,討論分析東北方言中詞匯的來源。

      關鍵詞:東北地區(qū);方言;歷史;來源;影響

      “東北”現今主要指由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qū)東部組成的方圓一百五十余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地域,雖然“東北”一詞最早發(fā)現于《周禮.職方氏》中:“東北曰幽州,其鎮(zhèn)山曰醫(yī)巫閭?!币约啊渡胶=洝分校骸皷|北海之外,大荒之中”。但對于如今東北地區(qū),古代更多稱之為“遼東”、“關東”等。使用“東北”稱呼東北地區(qū),是建國以來逐漸產生并流傳廣泛的,只是相對于中原地區(qū)位于“東北”方向。

      由于地域遼闊,東北方言分類較多,主要分為東北官話、膠遼官話,北京官話等;由于民族眾多,東北方言受各民族之間相互的影響融合;由于承載歷史沉重,東北方言受周邊各國的影響也相當明顯;而東北人豪放、不拘一格的性格也使得誤讀的情況出現,東北方言中詞匯的主要來源,具體應分為下列幾項:

      一、來源于本民族語言的影響

      清朝建立之前,東北地區(qū)被稱作為“遼東”,僅在當今的遼寧地區(qū)有人口聚集區(qū),清朝建立后,大部分女真族(滿族)人“從龍入關”,導致東北地區(qū)人口日漸稀少,數百公里內竟“土曠人稀,生計凋敝”,一百五十余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僅僅生活著四十萬人,嚴重影響了邊防的安全以及清朝“龍興之地”的“龍息”,康熙年間的中俄雅克薩之戰(zhàn)后簽訂的《尼布楚條約》,更是讓康熙帝認識到清朝“龍興之地”的重要性以及清朝邊防能力急需加固的必要性。

      而與此同時,由于“康乾盛世”的到來,以山海關為分界的關內與關外地區(qū),關內的生活連年好轉,人口進入急速上升期,糧食問題開始成為主要問題,黃河的連年決堤使得災民的數量連年增多。而數十年無人耕作且資源豐富的東北地區(qū)便成為了緩解人口壓力的首選,所以,早在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便開始鼓勵人口向關外遷徙,而后的各朝皇帝,均鼓勵此項政策的實施,“關東”一詞,便從此主要流傳,而后離開家鄉(xiāng)前往東北地區(qū)討生活的行為,逐漸被叫做“闖關東”。

      自公元十七世紀以來,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關內生活受天災人禍的影響,眾多移民涌入東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也由僅僅四十萬的人口發(fā)展到二十世紀初的三千萬人口,而涌入的眾多人口中,山東人占絕大多數,河北人也占一定比例,所以東北方言中,來源于山東方言以及河北方言等同屬漢民族北方方言的部分眾多,例如:

      小小——源自山東方言,意為小男孩,后經常加兒化音。

      忽悠——源自山東方言,意為騙人。

      家雀——源自山東方言,意為麻雀。

      各應——源自山東方言,意為煩人。

      糊涂——源自北方方言,意為用玉米面或棒子面做成的粥。

      還有引用后經改造后成為東北方言的部分,比如“矮子里面選將軍”轉化為“矬子里面抜大個兒”。

      由此可見,東北方言中一大主要來源便是以山東方言為代表的漢民族北方方言,這一最主要的來源使得東北人放棄原始的語言以及掌握漢語,這一變化見證了民族融以及民族共同發(fā)展的初步實現。

      二、來源于區(qū)域內少數民族的影響

      (一)女真族(滿族)語言的影響

      公元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女真族(滿族)在愛新覺羅家族的帶領下,逐步發(fā)展壯大,建立清朝并統一中國。清朝建立初期,統治者曾試圖將滿語作為國語推行,但并未成行,但在東北地區(qū),由于女真族眾多,使用滿語的人也不在少數,雖然當今掌握滿語的人屈指可數,但滿語在東北話中依然存在痕跡,例如:

      沙琪瑪——在滿語中表示“狗奶子蘸糖”,保留其發(fā)音,即零食“沙琪瑪”。

      河愣——滿語中表示“水的波紋”,現在表示衣服上的污漬。

      楊了二正——滿語讀音,表示“心不在焉”。

      吉林——滿語“吉林烏拉”的漢語縮寫,表示“濱江之城”。

      琿春——滿語“渾淖渾”的音譯,意為“邊陲之地”。

      (二)蒙古族語言的影響

      蒙古族自古以來便驍勇善戰(zhàn),與女真族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二者在清朝時期結為同盟,而常年生活在東北地區(qū)的蒙古人或通過長期居住,或通過滿蒙和親,把自己民族語言的烙印深刻留在了東北方言中,例如:

      老嘎達:蒙語音譯而來,表示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東北方言保持了其意思。

      查干湖:蒙語中為“查干淖爾”。意為“白色圣潔的湖”。

      嫩江:蒙語音譯而得,意為“碧綠的湖”。

      (三)其他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

      東北地區(qū)生活著漢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俄羅斯族等數十個民族,數百余年共同的生活,使得各民族的語言相互融合,雖然有些民族的語言幾近失傳,但他們的語言卻一直留在東北方言中,例如:

      加格達奇:鄂倫春語的音譯,意為“生長著樟子松的地方”。

      大興安嶺:錫伯語音譯“夏恩安嶺”,東北方言留其音譯,快讀而成。

      佳木斯:赫哲語“尸體安葬的地方”,即古代的墓地。

      東北方言的另一來源是同在這一片土地共同生存的各民族的兄弟姐妹,東北方言中蘊含著的眾多少數民族語言,體現出漢民族和少數民族的共同發(fā)展,相互融合,是東北地區(qū)文化多元的一大原因;而相對立的一面,當前必須要努力保護瀕臨失傳的少數民族語言,雖然其存在于方言中,但畢竟占比極少,作為一個民族,不該也不能忘卻自己的語言,所以少數民族語言保護工作便極為重要。

      三、來源于周邊國家及地區(qū)的影響

      (一)日本殖民統治的影響

      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勝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本土進行了長達八年之久的抗戰(zhàn),但東北地區(qū)卻由于種種原因,從1931年起至1945年,經歷了長達十五年的殖民統治,而在此之前,東北部分地區(qū)也處于日本的控制中。隨著日本僑民的增多以及日本對華政策的改變(在東北地區(qū)教育中強制使用日語),所以東北方言受日本語言的影響極大,例如:

      晚霞——日語音譯而來,表示“襯衫”。

      果子——日語音譯而來,表示“油條、點心”等。

      便當——日語保留音意,表示“盒飯”。

      馬葫蘆蓋——日語音譯而來,表示“下水道井蓋”。

      (二)俄羅斯語的影響

      東北地區(qū)與俄羅斯東部地區(qū)接壤,由于俄羅斯全國的經濟重心在位于歐洲伏爾加河流域,再加上其東部地區(qū)常年嚴寒,凍土深厚,生存環(huán)境惡劣,導致人煙稀少,而僅有的俄羅斯居民需要得到生活必需品,地理上的優(yōu)勢使得俄羅斯居民愿意與中國東北的人民通商。而另一方面,19世紀的俄國也主張向外擴張,在日俄戰(zhàn)爭前東北地區(qū)大多由俄國控制,所以雙方的商業(yè)互通以及俄國在東北地區(qū)的控制,導致東北方言中俄羅斯語的比重也逐漸加大,例如:

      蹲笆籬子:意為“蹲監(jiān)獄”,“笆籬子”在俄語中表示“警察局”。

      布拉吉:在俄語中指“短袖連衣裙”,東北方言直接將這種有俄羅斯特色的裙子稱為“布拉吉”。

      格瓦斯:在俄語中是“發(fā)酵”的意思,指用面包發(fā)酵而成,含有低度酒精的飲料。

      列巴:指一種中間切口加奶油的大面包,俄語音譯而來。

      (三)韓語對東北方言的影響

      東北地區(qū)與現今的朝鮮接壤,由于歷史原因,朝鮮與韓國雖現今分離,但古時卻為一個國家,名為“高麗”,有史以來,高麗國便為中國各朝代的附屬國,年年像中國納歲貢,而東北地區(qū)便成為了使者進入中國的第一站,在這之中,韓語便慢慢進入東北方言內,但韓語不同于日語與俄語的一點為對于東北方言的影響,不以音譯為主,多以意譯為主,例如:

      強推:韓語意義為“強力推薦”,翻譯過后縮略而成。

      紫菜包飯:用紫菜,糯米,海鮮,蔬菜等包制的食品。

      辣白菜:先以“泡菜”音譯傳入,之后逐漸改為“辣白菜”,指用白菜,辣椒,鹽等腌制的咸菜。

      綜上所述,東北方言受周邊各國及地區(qū)語言的影響較大,這些來源由于東北大地上厚重的文化承載以及沉痛的苦難回憶,從地域因素的側面體現出中華歷史的厚重;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出東北地區(qū)文化大熔爐的特點,充分說明了東北方言系統的開放性,反映出東北人民不保守,不封閉,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明確的是,東北方言是生活東北地區(qū)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獨立思考,并逐漸成型的語言系統,雖然在產生的過程中受到過外來國家民族文化的影響,但東北方言依然是完全屬于中國方言語系的一大分支,依然是屬于中國本民族的語言。

      四、東北方言的其他來源

      (一)正字誤讀

      正字誤讀的現象源于東北人民熱情豪爽,不拘一格的性格特點,也由于不同地區(qū)發(fā)音習慣不同,東北方言中有很多傳入后語音改變,導致正字誤讀的情形出現,例如:

      嘎哈呢——源于“干啥呢”,由于語音的改變,導致獨特東北語音的產生。

      母們——源于正字誤讀“我們”。

      那嘎達——源于正字誤讀“那個地方”。

      且——源于正字誤讀“客”,表示家里來的客人。

      (二)來源不清

      東北方言中依舊存在數量巨大的詞匯來源不清的情況,往往是在東北人民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又廣為流傳的,來源大多已經不可考證,例如:

      老鼻子了:意為“很多”的意思。

      損色:意為“不要臉”,在一晚會中走紅。

      半拉磕嘰:意為“完整的東西剩下一半左右”。

      五、總結

      東北方言在其形成過程中,逐漸形成注重口語化、通俗化的特點,導致其表意往往比詞義更加豐富,是對通用語言表意功能的補足。而如今的東北方言,其通俗易懂,爽朗開放使得地域化特色明顯,往往在外地的東北人聽到熟悉的東北方言,親切之情便溢于言表。而隨著電子科技和網絡的發(fā)展,東北方言逐漸以電視劇、電影、小品等方式,從電視熒幕傳向市井生活。將歌曲《中國話》改編為《全世界都在說東北話》更是讓東北方言走向時尚,東北方言一時間成為時代熱潮。

      東北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北方言也是漢語方言語系的一大重要分支。它是東北地區(qū)受本民族語言、區(qū)域內各少數民族、周邊國家與地區(qū)以及其他方面共同影響從而產生且流傳至今還在不斷變化的產物,它是當今各民族共同發(fā)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周邊國家協同進步,構建良好國際關系的重要見證以及重要橋梁。日后的東北方言,必將發(fā)揮它在民族融合,國際交流等方面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廖正剛.東北文化的肌膚——從歷史及認知角度看東北方言[J].東北亞論壇,2008(3).

      [2]李平.從東北方言看多元文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

      [3]馮常榮.東北話的特點及流行特色[J].東北史地,2008(1).

      [4]于洪波.近現代山東移民東北歷史分析[J].求索,2009(9).

      [5]呂赫陽.東北話打哪來[J].亞太教育,2015(26).

      猜你喜歡
      東北地區(qū)來源方言
      東北地區(qū)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的重要意義與主要舉措
      日本研究(2023年2期)2023-11-29 12:16:10
      方嚴的方言
      東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將來吃魚不用調刺啦
      方言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qū)
      為什么人參喜歡長在我國東北地區(qū)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試論《說文》“丵”字的來源
      “赤”的來源與“紅”在服裝中的應用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1:22
      安国市| 博兴县| 华亭县| 神木县| 洛南县| 出国| 碌曲县| 苏尼特右旗| 恩施市| 凤翔县| 康马县| 青海省| 罗田县| 盈江县| 道孚县| 武隆县| 始兴县| 大姚县| 永善县| 雷波县| 东莞市| 万盛区| 修武县| 临桂县| 和田县| 壤塘县| 嵊泗县| 衡山县| 嘉祥县| 平原县| 东海县| 尼木县| 肇庆市| 景德镇市| 迁西县| 庆云县| 突泉县| 长葛市| 棋牌| 海晏县|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