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穎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主要的內(nèi)容之一,部編語文教材重視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初中階段,敘事散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因而此文體的閱讀策略的教學顯得極為重要。《散步》作為敘事散文的開篇教讀課文的策略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結(jié)合文體特點和文本的特質(zhì),確定了關注文本標題;艱難的問題(關注文本的矛盾沖突處)等敘事散文閱讀策略。
關鍵詞:《散步》;敘事散文;語言特點;情感感悟;閱讀策略
一、文本的選擇及內(nèi)容的確定
(一)文本的文體特點分析
《散步》是部編教材七(上)第二單元的一篇屬于敘事散文,跟一單元的課文《春》、《濟南的冬天》這樣的寫景散文不同。敘事散文以“情”為核心,重在所敘的事件,它具有事實的典型性、事態(tài)發(fā)展的情節(jié)轉(zhuǎn)換之美和作者的敘述之美。在語言上,本文語言樸素親切,精心營構,更顯示出莫懷戚的文字功底,是非常適合學生品味語言的文本。
(二)文本內(nèi)容情感特點分析
第二單元課文皆是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從不同角度抒寫了親人之間真摯動人的感情,很適合中學生體會感悟。具體說到《散步》一文,作者敘述了初春時節(jié),作者全家三輩人四口人在南方的原野一次散步的經(jīng)歷。在這平常的家庭瑣事的敘事和描寫中,我們讀出了尊老愛幼的可貴品格,感受到三代人之間濃濃的親情,更從“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看到了中年人的責任感。
(三)學生的學情分析
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為中心,中年父母對孩子的熱烈的愛,往往超過對自己年邁父母的尊重與關懷。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很多學生往往不太會照顧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唯我獨尊,所以學習本課很必要。從學生年齡段特點看,本課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他們正處于青春期,這時的思想和情處于波動狀態(tài),對于生命的理解還太淺甚至可以說沒有過多思考過生命的問題。所以,深層次挖掘《散步》中的生命哲學,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四)學生閱讀散文能力分析
一方面,學生對于散文這一文體并不陌生,但對于寫景散文、敘事散文等散文細化分類不一定清楚,更沒有形成較為明確的敘事散文文體意識和閱讀思路。此外,有部分學生不能更深層次,多角度地理解文本主旨,因此,教授敘事散文的閱讀策略非常重要。
基于課程新理念,該文本特點和學情分析,我確定了教授本課的重點:其一,多角度探究莫懷戚寫此文的思想感情(感悟);其二,探究本文的語言特點;其三,學習敘事散文閱讀策略:關注文本標題;艱難的問題(關注文本的矛盾沖突處);一而再、再而三(關注文本反復處);關注文中作者議論抒情的語句(閱讀文本的開頭和結(jié)尾)。
二、“敘事散文閱讀”活動策略
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前自主預習。
設計目的:一方面,通過預學單了解學生已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困惑之處;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形成在閱讀敘事散文時的大致思路,爭取實現(xiàn)“預習有方向,課堂出效率”。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堂探究研討。
在認真閱讀學生預習單的內(nèi)容后,我將從學生的閱讀初步體驗和質(zhì)疑處出發(fā),經(jīng)生生交流、優(yōu)秀生示范、師補充明確的方式開展我的課堂教學,具體過程如下:
(一)初步形成敘事散文的文體意識
1.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1)讓學生比較《春》、《濟南的冬天》和《散步》在敘述內(nèi)容上的不同之處。
2)《散步》敘述了一件什么事?(結(jié)合敘事要素,完整表述)
2.教學內(nèi)容預設
學生會認識到雖然都屬于散文范疇,但《春》和《濟南的冬天》側(cè)重通過景物描寫來抒發(fā)情感,而《散步》則側(cè)重通過一件事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感悟。由此,學生自然明白散文還可再細分類別。在明確《散步》是“情在事中”后,自然追問課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在表述中要引導學生關注敘事要素,培養(yǎng)其完整的事件概括能力。
3.教學設計目的
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都具有一定的文體代表性和不同的研讀目的,教師應利用好每一篇課文,讓學生樹立完備文體意識,從而更好地選擇適合該文體特點的閱讀策略開展閱讀。
(二)學生多角度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感悟),初步形成對本文多樣化主旨的理解
1.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雖然《散步》只寫了一件事,但是學生可能會體會到不同角度的思想情感,所以,將安排學生以換個角度另擬一個題目的方式說出他們的感受,提示學生可以從文章細節(jié)、主旨、感情色彩等角度擬題。學生除了說出自己的擬題和相關理由外,還要明確是從課文中的哪幾部分讀出來的,并以情境帶入的方式朗讀這幾個部分。此外,還需讓學生反觀作者的擬題,說說其妙處。
2.教學內(nèi)容預設
基于對文章所敘事件和細節(jié)的不同關注點,可以擬出《一家人》、《三代》等題目。不過,課文題為《散步》,不僅直接點明了本文敘述的主要事件,而且傳達出舒緩從容、娓娓道來的感情基調(diào)。此外,具象化的題目,沒有說破文章主旨,留給了讀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空間。
3.教學設計目的
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活動表面上雖然就是簡單的擬題,但是在這背后學生需對本文的內(nèi)容主旨形成初步的認知,并能夠關注課文細節(jié),從而能夠從文章細節(jié)、主旨、感情色彩等多角度擬題。
(三)探究本文敘事藝術,進一步深入理解各層次主旨
1.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結(jié)合學生預習單內(nèi)容,分兩部分內(nèi)容展開。一方面,若本文中某個重要寫法大部分學生都已掌握,我將從其中挑選表述完整,具有邏輯性的學生范例進行展示;另一方面,將學生在預習時較為困惑之處放到課堂中展開研討,在這過程中,教師將教授一些閱讀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2.教學內(nèi)容預設
預設:不就是“大路”“小路”一個簡單的選擇嗎?為何作者會“一霎時,我感受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閱讀策略指導]艱難的問題——主人公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內(nèi)心沖突)?
文本線索:主人公自問或向他人請教的那個艱難問題是什么?
問題:我想知道的問題是什么?這個問題告訴我關于主人公的什么東西?
首先,進行策略解讀指導,具體如下:在這樣一場散步中,因為母親和兒子不同的選擇,作者遇到了一次抉擇,他想兩全行不通,要拆散卻不愿,所以他面對到了艱難的問題(主人公自問的艱難問題)。表面上看僅是一次日常小事,但文字背后卻有作者的深意(我想知道的問題),這也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正真內(nèi)涵(這個問題告訴我關于主人公的什么東西)。
接著,深入探究言語形式,具體如下:知曉文字背后的意蘊,就必須關注語言文字本身,學生在朗讀本片段內(nèi)容后會發(fā)掘作者在敘述事件時的一種獨特的言語形式——對稱句?!拔业哪赣H要走大路”VS“我的兒子要走小路”;“我的母親老了”VS“我的兒子還小”等,《散步》中多次出現(xiàn)對稱句,將事物的兩個方面并列、對舉著說,從語義表達上看,增加了思想內(nèi)涵的張力,引人注意、耐人尋味;從語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齊,富有對稱之美,兩句互相映襯,很有情趣。在這樣的比較中,學生會明白作者面對的不僅僅是親人,更是面對給自己生命、養(yǎng)育自己成才的上一輩和自己生命延續(xù),需為其負責的下一代,在其肩上兼具著中年人莫大的責任。理解到這,學生一定明白為何面對這樣的一件小事,作者會“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所以,通過這個艱難問題,作者巧用對稱句和“大詞小用”的寫法,讓我們感受到了小事背后那深刻的意蘊。
此環(huán)節(jié),學生活動設置分角色朗讀活動——要求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聯(lián)想,再現(xiàn)情境中的人物對話,讀懂人物,全面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3.教學設計目的
因為這是一篇教讀課文,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的困惑為出發(fā)立足點,由老師手把手教授適合本文的閱讀策略,教會學生走進敘事散文的路徑,并爭取實現(xiàn)在自讀課文中能用起來。
(四)教學小結(jié)
立足于本篇敘事散文的特點,教授恰當?shù)拈喿x策略,再結(jié)合朗讀、關注言語形式,實現(xiàn)多角度深層次地理解主旨,能感受作者深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