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紅
摘 要:測土施肥技術是一種在田間采取一些土壤樣品,在利用化學的方法分析這些土壤樣品,了解各種土壤樣品的養(yǎng)分情況之后,針對不同土壤的養(yǎng)分情況,找出適合不同土壤的化學肥料。這樣有利于不同土壤的化肥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著很強的地域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成為我國節(jié)約施肥成本的主要措施。測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guī)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講,就是在農業(yè)科技人員指導下科學施。本文將從不同的農作物為角度出發(fā),分析不同農作物生長的地區(qū)和其所需要的土壤養(yǎng)分,以案例分析為切入點,分析測土配方施肥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借鑒國內和國外的成功經驗。
關鍵詞:施肥;農作物;生產;應用研究
我國農民由于知識儲備量低,長久以來,在農作物生產環(huán)節(jié)為追求產量盲目施肥,這就造成了農作物的生產成本增加,而到了春耕時期,化肥量不夠。農民的收入也隨之減少不僅如此,盲目施肥還帶來了嚴重的土壤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本著保護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已經開始使用測土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技術,能夠提高農作物單產、降低農民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等。肥料的使用率低,尤其是磷肥的使用率較低,引起了土壤的污染和水體的污染等一系列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以及糧食安全問題,因此,化肥問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土壤測試是制定肥料配方的重要依據之一,通過開展土壤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養(yǎng)分測試,了解土壤供肥能力狀況。肥料配方設計是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過總結田間試驗、土壤養(yǎng)分數據等,劃分不同區(qū)域施肥分區(qū);同時,根據氣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異性,結合專家經驗,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測土配方施肥是以養(yǎng)分歸還學說、最小養(yǎng)分律、同等重要律、不可代替律、肥料效應報酬遞減律和因子綜合作用律等為理論依據,來確定不同養(yǎng)分的施用量和配比。
一、我國化肥使用現狀及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
俗語有云“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為了提高糧食的產量,應運而生產生了化肥,化肥是指使用化學方法制造的肥料,簡稱化肥。以前所用的肥料是用礦石加工的屬于無機肥料?;适寝r業(yè)獲得高產的重要手段,因此,農業(yè)生產離不開化肥,根據數據表明平均667平方米的土地上,是用化肥十千克就可以提高單產40%~60%,總產量會提高35%左右。
我國化肥工業(yè)發(fā)展很快,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化肥生產量和消費量占據世界首位的國家。世界的化肥生產和使用共有三個階段,以20世紀60年代為分界線,此前是第一階段生產和使用化肥為單質低濃度化肥。自20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為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發(fā)達國家生產的高濃度化肥和復合肥。20世紀80年代以后是第三階段使用生產復合肥。
我國的化肥以磷肥為主,林是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三大元素之一,磷肥能夠使作物的數量和質量上均有提升,20世紀60年代以來,磷肥在我國農業(yè)生產中。
二、測土配方施肥研究進展
1.測土配方施肥的實施步驟
首先,要進行測土,在田間選取樣品,并把樣品晾曬,把樣品送到實驗室對樣品進行化驗和分析,土壤中的有效養(yǎng)分一般為氮磷鉀,在分析土壤供肥能力的過程中,可以增加PH值等微量元素和陽離子代換量等項目從而了解該土壤的供肥能力。其次,運用平衡法確定配方,作物養(yǎng)分的吸收量=土壤養(yǎng)分的供應量+肥料養(yǎng)分的供應量。接下來要做校正實驗,為了減少配方肥料的批量生產和大面積使用的風險,要進行校正實驗,以確保肥料的質量。最后,如果測土配方有效就可以建立示范區(qū)作為示范推廣,起到樹立榜樣的作用。
2.測土配方施肥的意義
測土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產量,改變以往定量施肥的現狀,是一種更科學,更合理的施肥方式,利用測土配方施肥,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的幸福感也帶動了國家經濟的增長。其次實行測土配方施肥的方法,有利于避免浪費,降低成本,一方面可以讓土壤的均衡施肥得以保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化肥的使用率得以提高。而且操土配方施肥還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減少污染,之前盲目過量的施肥造成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減少化肥使用就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而且,實行測土配方施肥的方法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使農產品更為健康。
三、國外測土配方研究現狀
德國農業(yè)化學家李比希于1840年提出了農作物的生長需要礦物質營養(yǎng)的理論,這一理論被稱之為“礦質營養(yǎng)理論”,這一理論為化肥的生產與應用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1842年,由英國人開創(chuàng)了化肥使用歷史,19世紀四五十年代,氮肥的產量超過了磷肥和鉀肥,成為了市場上常見的化肥,在20世紀80年代末,發(fā)達國家的化肥銷售總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峰,近幾年來,發(fā)展中國家化肥使用量不斷增加,比例超過了發(fā)達國家,特別是中國成了世界化肥生產和銷售的大國,目前,化肥工業(yè)正向濃度化,復合化,專用化的方向發(fā)展。
發(fā)達國家以美、日為例,日本的化學肥料使用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奇化肥使用量也僅次于荷蘭和比利時位列世界第三,日本的作物,注重營養(yǎng)平衡,因此,化肥也重視養(yǎng)分的平衡,針對不同的土地,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的化肥,日本的化肥中,不僅含有氮,磷,鉀等元素,還含有鈣,鎂,錳,硼,鋅,鐵,硅等元素,由此可見,日本的化肥養(yǎng)分較高。美國則是把重點放到了施肥技術上,美國把科學施肥與環(huán)境問題緊密的聯系起來,重視平衡式被測土施肥,美國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技裝備運用GPS確定所取樣品的空間位置,但使用GIS或者RS調取氣候,地質,水源等信息,用科學的手段對當地的地理位置和地質條件進行分析。
四、結語
總而言之,測土配方施肥這項技術是為了實現增產、優(yōu)質、生態(tài)等目標,因地制宜,通過營養(yǎng)平衡的方式來實現作物高效健康的生長。
參考文獻:
[1]楊麗林,李金海.磷肥在喝土中的動態(tài)轉化及適用有機肥的影響[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1,24(1):21-23.
[2]張志猛,大良鄉(xiāng),張店學,等.石林對土壤有效磷、吸磷特性及小麥產量的影響[J].河北農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13(1):11-15.
[3]陸若輝,編舞英,沈悅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大棚草莓生產上的應用[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1,03:522-525.
[4]王逢博,趙紹賢.測土配方施肥在雙季稻種植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17: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