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樹
在自然界中有這樣一種鳥,它們不但整天都穿著一套深色禮服,它們的生活也充滿了紳士的情趣。
??吹綒W洲電影的舞會上,貴族們身著后衣片長垂至膝部、后中縫開衩一直開到腰圍處、形成兩片“燕尾”的禮服。這種禮服源于英國騎兵,因長衣不便,而將其前下擺向后卷起,形成前短后長的結(jié)構(gòu)。而在白然界中也有這樣一種鳥,它們不但整天都穿著這樣一席深色禮服,它們的生活也充滿了紳士的情趣。
同樣是一襲黑袍,黑卷尾在曠野中卻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因為它們經(jīng)常停立在樹冠及灌叢的頂端,更因為它們從中央向兩側(cè)依次變長、最外側(cè)向上方卷曲的深凹形的尾巴。
在渤海灣每年都要上演的遷徙史詩中,黑卷尾的遷徙總是十分吸引觀鳥人們的注意,因為黑卷尾是渤海灣的鳥類中向南方遷徙的先頭部隊。它們的冉現(xiàn)總是伴隨著各種林鳥帶來的驚喜。秋冬季節(jié)的北大港已經(jīng)變?yōu)辄S波蕩漾的葦海,縱橫交錯的小路、一人多高的無垠蘆葦,構(gòu)成了一個遼闊、幽深、曲折的金色森林。黑卷尾就聚集在濕地中的枯樹上,靜靜佇立著。站著站著,突然像得到的什么信息似的,它們直沖出去,不消片刻又折回之前停立的枝頭,再仔細一瞧,它的嘴上已經(jīng)銜著一只飛蟲。觀者無不驚嘆,這不就是“手起刀落”一招制勝的武俠么?
由于它們在繁殖季節(jié)總是在黎明嗚叫,鳴聲又不夠悅耳(響亮的叫聲中穿插著類似鴉類的沙啞叫聲),河北民間總把黑卷尾夏季此起彼伏的鳴唱當做黎明起床干活的報時聲,流傳著“冬是公雞,夏時黎雞兒”的民諺,把它們叫作“黎雞”。而在眾多關(guān)于它們的故事中,它們與“虎不拉”(紅尾伯勞)的一段跨越種族的親情故事更是十分有趣——“黎雞是虎不拉的大舅哥”。
原來,在繁殖季節(jié),黑卷尾與紅尾伯勞都喜歡在濕地中的矮樹上筑巢,領(lǐng)地也幾乎全部重疊在一起,為了保護鳥巢及幼鳥,不管前來進犯的是猛禽還是蛇、鼠,視覺更為發(fā)達的伯勞總是率先發(fā)現(xiàn),并且發(fā)出報警的信號,而飛行技巧十分高超的黑卷尾收到信息則直接主動出擊去阻擊天敵、攻擊入侵者。入侵者即便是“窮兇極餓”,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敢貿(mào)然去襲擊這兩位互相配合、共同捍衛(wèi)鳥巢的“拼命三郎”。于是觀察到這一現(xiàn)象的有心人便將這兩種鳥類同區(qū)域繁殖時的互相幫助當成了“親情”。
當然紳士光有勇武是不夠的,在自然界中的生活還需要一點點智慧。在盛夏時節(jié),隨著巢中嗷嗷待哺的雛鳥對于食物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地面的植被也越來越茂密,主要依靠視覺與飛行技巧捕食的黑卷尾也有些力不從心。于是它們想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借助在草場上放牧的家畜尋找昆蟲。它們像犀牛鳥停歇在犀牛背上一樣地停在牛背上,待身軀龐大的牛走過草地時驚起飛蟲。這樣一來,那些因為炎熱而隱匿在草間的昆蟲便無處遁形,都做了“手起刀落”的黑卷尾的喙下亡魂。黑卷尾鳥巢中的雛鳥也就不用發(fā)愁沒食物,它們一天一個樣地茁壯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