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一
摘 要:本文從《序曲二號“流水”》的創(chuàng)作背景、曲式結構、旋律特點等音樂本體分析方面入手,從理論層面上理解朱踐耳的鋼琴音樂民族性,并提出作品演奏技法上的建議。
關鍵詞:朱踐耳;《序曲二號“流水”》;音樂本體;演奏分析
1 作曲家生平以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
1.1 朱踐耳的生平
朱踐耳出生于20世紀20年代,在中學時期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曾自學鋼琴等樂器,在20世紀30年代系統(tǒng)地學習了和聲和鍵鈕式手風琴。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在蘇北解放區(qū)從事作曲工作。由他作曲的《打得好》在當時廣為傳唱。1955年朱踐耳赴蘇聯,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學習作曲。本文研究的《序曲二號“流水”》就是朱踐耳留學期間所作的兩首鋼琴序曲之一。
作為一名見證了新中國成立的作曲家,朱踐耳的創(chuàng)作涉及許多的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豐富的思想與藝術的結合,使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作為中國本土音樂家,朱踐耳的創(chuàng)作立足于民族傳統(tǒng),并借鑒西方技法,在全新的語境中運用屬于自己的獨特音樂語言,賦予傳統(tǒng)民族文化新的思想內涵。朱踐耳說:“音樂創(chuàng)作從古典時期的共性寫作到近現代的個性寫作的演變是一種進步的趨勢、必然的趨勢。幾乎每一個作曲家都在藝術探索和藝術追求中,力求別出心裁,另辟蹊徑,為自己尋找一個與眾不同的定位?!彼麑ψ约旱亩ㄎ皇恰凹嫒莶⑿?,立足超越”。
1.2 《序曲二號“流水”》的創(chuàng)作背景
朱踐耳的鋼琴作品以技術嚴謹、和聲的綜合運用以及中西創(chuàng)作手法相結合為特點,這首《序曲二號“流水”》是他根據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并融入西方創(chuàng)作技法改編而來的一首鋼琴曲。
《序曲二號“流水”》是朱踐耳早期的鋼琴音樂作品,在這時期的音樂作品中,他的基本思想追求就是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為了在這首鋼琴作品中體現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朱踐耳深入了解民族音樂,選用云南民歌《小河淌水》這一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歌曲調作為旋律素材。這首歌曲旋律優(yōu)美,歌詞質樸自然,曲調從容舒展,節(jié)奏自由舒展,極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曲調,在當地被廣大人民群眾傳唱,是一首阿妹唱給阿哥的情歌。
2 《序曲二號“流水”》的音樂分析
《序曲二號“流水”》由主題、發(fā)展、再現三個樂段組成,選用了傳統(tǒng)五聲羽調式。主題:由右手高聲部作為整首作品的旋律線條,也就是《小河淌水》的單音旋律,左手則是由六連音構成的分解和弦,如流水般襯托高聲部的旋律,小橋流水的畫面就被清晰地勾勒出來了。發(fā)展部是在經過過渡句和一小段主題變奏后產生的,兩個模進樂句再次描繪了一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聽覺效果。
這首作品在五聲C羽調的框架內,行進中也存在有離調的情況,如:在第一段主題出現的前四個小節(jié)和聲中就連續(xù)降調,從降A宮一降D宮一降A宮一c羽調,其中每個小節(jié)的后半句分別為下一小節(jié)開始的調性提前打好了基礎,因此加上前一句的C羽調,后半句就以t-s—S的連續(xù)下屬解決的和聲織體離調進行。通常,作品中出現調性復合的和聲進行,兩個調的宮音成四五度關系,而這首鋼琴作品中出現了連續(xù)離調的情況,為了使旋律音與調性協(xié)調,作者將旋律音作為偏音處理,這也是這首鋼琴作品的獨特之處。
朱踐耳的創(chuàng)作中,使用了四五度重疊和弦以及五聲縱合化形式的和弦,代替三度重疊和弦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和聲與織體的精準結合,使旋律流動更為活潑流暢。這就使作品極具層次感,各部分完美地組成有機整體。鋼琴自身的發(fā)音特點也使得作品極具立體感。雖然這首作品由單旋律改編,但和聲與織體的豐富變化,給作品賦予了很強的流動性。
3 《序曲二號“流水”》的演奏分析
3.1 節(jié)奏與速度
作品《序曲二號“流水”》中帶有傳統(tǒng)音樂的特點,全曲充滿了流動性,速度具有一定的落差變化,按照速度的板式結構和樂曲發(fā)展要求可分為以下幾部分:
第一,慢板——交代主題旋律;第二,(10~18小節(jié))速度稍快,三連音與附點在這一樂段將情緒推起;第三,(21~34小節(jié))作品的高潮部分,力度漸強的同時附點與切分的節(jié)奏造成一種緊張的模進;第四,(35~43小節(jié))由快板向中板過渡,速度的減慢,也帶來了情緒的舒緩;第五,(45~64小節(jié))主題再次呈現,減慢的速度,使情緒與主題相呼應;尾聲部分(64~66小節(jié))運用了散板,意境悠遠。
整首作品速度變化比較頻繁。速度的變化,也是情緒變化的重要標志,因此準確把握每一樂段的速度是完美表現這首作品的重要之處。
3.2 觸鍵與踏板
這首中國鋼琴作品中速度情緒的對比很明顯。在表現反差極大的情緒時,指尖要盡可能垂直于琴鍵,手指下鍵果斷,對于力度的控制極為精準,這樣就會產生如流水般清澈的聲音效果;相反的,當作品速度與情緒更偏重于抒情時,手指則應如揉弦般細膩、連貫,再配合手臂手腕的力度轉移,這樣就能表現出抒情的柔美的效果。
踏板對于音樂表現有錦上添花的作用?!缎蚯枴傲魉薄肪哂星逦男删€條,明確的樂句劃分,這就要求手指要極具顆粒感,確保旋律的干凈。而踏板則為旋律音服務,在美化和豐富旋律的同時,在力度的表現上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要強調的是,在出現密集的閃爍音符時,碎踏板的應用是首選。
參考文獻:
[1]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2] 宋晶.淺談如何演奏中國鋼琴作品——以《流水》為例[J].文藝生活,2013(9).
[3] 馬千里.淺析鋼琴曲《序曲第二號“流水”》的音樂特點[J].北方音樂,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