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言
摘要:德波的景觀理論從消費社會的特征出發(fā),指出景觀社會背后是資產(chǎn)階級所操縱的意識形態(tài),為西方學者帶來了新的思考。在我國學界曾掀起一陣對于景觀社會理論研究的浪潮,當前我國學者有關景觀社會理論的研究主要是對于景觀社會的批判。本文主要是對于我國目前有關景觀社會理論的研究進行了歸納分析。
關鍵詞:景觀社會 ? 景觀 ? 異化
居伊·德波,法國當代著名的思想家、電影大師、情景主義國際運動創(chuàng)始人,他受到了馬克思、黑格爾等人思想的影響,從獨特的視角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剖析。我國對于景觀社會理論的研究主要從2000年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了以張一兵、王昭風等為代表研究景觀社會理論的學者,并且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的視角以及應用也更加多元化發(fā)展。根據(jù)我國現(xiàn)有的研究,可以將其研究視角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張一兵認為,人們被景觀社會所操控,而且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放棄了真實。他對于德波所認為的景觀意識形態(tài)進行了進一步分析,景觀意識形態(tài)是人生命存在的異化,景觀成為社會背后真正的支配力量,并且成為觀念統(tǒng)治的物性化身。景觀意識形態(tài)成功遮蔽了現(xiàn)實的社會矛盾和沖突,人迷失在景觀社會當中。
聶立清認為,景觀的存在以及統(tǒng)治性的布展,通過支配除生產(chǎn)外人們的大部分時間,實現(xiàn)了在深層對人們無意識的控制?!叭藗円巡辉倌苡弥苯拥姆绞嚼斫膺@個世界,而必須通過特定的傳媒來觀看身處其中的景觀社會”。景觀將過去隱形的霸權變?yōu)榭吹靡姷挠跋竦目刂?,并向人們施加誘惑,對人們進行操控。
王昭風表示,“景觀社會的文化都是一種異化、物化了的文化 ,因此在這樣的社會只能對文化進行一種真正的批判 ——革命?!彼治隽司坝^社會文化的根本特點就是一種文化的否定或者是一種否定的文化,必須沖破這一物化文化與社會的包圍。德波提出的三種革命的策略(漂移、異軌、構建情境),王昭風認為德波一系列的策略帶有調(diào)侃色彩,這種離開了無產(chǎn)階級參與的革命必然會走向失敗。依據(jù)目前國內(nèi)的研究,很少有從文化的角度對于景觀社會理論進行分析,為學界開拓了新的視角。
王梅芳、劉華魚認為,景觀社會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統(tǒng)治者實現(xiàn)視覺化的控制提供了可能?!笆紫龋坝^社會是傳播技術影響下視覺傳播化的現(xiàn)代社會。其次,景觀社會是利用視覺傳播手段維持其社會現(xiàn)狀的單向度社會。再次,景觀社會利用具有視覺傳播性質(zhì)的偶像或者假象進行社會統(tǒng)治?!本坝^解放了人們的視覺,同時又侵占了人們的生活并且在潛移默化當中迷惑了人們。
徐尚青、王偉認為,拍客的出現(xiàn)是對于景觀社會的反叛,并且從“超真實”以及“意識形態(tài)性”兩個方面進行反擊,拍客的出現(xiàn)是對“舊景觀社會”的沖擊,給人們創(chuàng)造了思考的空間。他們還認為,拍客的出現(xiàn)可以通過構建小眾化的人際網(wǎng)絡以及“小眾景觀”,從而擺脫“大眾景觀”下的消費文化。
徐尚青、潘元金著重論述了“拍客對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舊‘景觀社會的全面化建構和挑戰(zhàn):一方面通過健全‘景觀社會公民的圖像語言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景觀社會的合格公民;另一方面通過‘小眾景觀的建構彌補了舊‘景觀社會的片面性。”尤可可也指出,“短視頻應用中的參與者往往因為對景觀的迷入而喪失自己對本真生活的渴望與要求,商家則依靠控制景觀的生成與變換來操縱整個社會生活?!?/p>
芮必峰、彭志翔分析了朋友圈景觀,以七夕為時間節(jié)點,剖析了自拍、休閑旅游、曬紅包三大景觀。景觀已經(jīng)成為媒介時代的本質(zhì),是現(xiàn)實社會非現(xiàn)實的核心。景觀操縱了人們的欲望和需要,但是通過景觀,人們又獲得了自由表達的權利,進而擺脫社會的壓制,因此,朋友圈景觀既有壓抑的維度,也有解放的維度,造成人們精神的分裂。
陳力丹認為,“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景觀,已經(jīng)不是附加于現(xiàn)實世界的裝飾或補充,而成為主導性的生活模式?!被ヂ?lián)網(wǎng)景觀更加容易模糊真相,是一種更加無形的控制,消解了反抗。
汪冬冬認為,“景觀的目標就在于成為當今社會的主要生產(chǎn)并控制整個社會。 而景觀社會中, 任何人都想制造或操縱景觀?!鄙钪刑幪幋嬖谥坝^,無論是集中的景觀還是彌散和綜合的景觀,這些景觀中的權力都在無形中奴役和控制著人們。
德波在《景觀社會》一書中對于時間的問題也做出了一些討論。德波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時間是一種偽循環(huán)時間。張一兵認為“作為當代資本主義的一種新手段,景觀時間像是一盒“裝備完善”的時間積木塊。景觀時間中推銷的是所謂的景觀商品,即通過影像引導成功消費的東西?!本坝^時間里的影響轟炸,使人們受到景觀的迷惑,從而墜入消費的陷阱。
王昭風認為,“德波的《景觀社會》主要就是研究影像是如何積聚的,怎樣積聚為一種景觀, 景觀怎樣成為了生活的具體顛倒?!本坝^時間中商品消費了人們的自由時間,景觀時間成為了時間廣告的時間、與真實生活相分離的時間、是一種死勞動對活勞動控制的時間。
王昭風表示,“景觀社會是一個“完美分離”的社會,生產(chǎn)出了一種人與人之間、人與他人之間,甚至每個人自身的精神和意識之間的內(nèi)在分裂或分離。”他認為,德波及情境主義者希望通過構建真實的生存情境,重組城市地圖。但是他同時也覺得,德波等人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情境建構僅僅瞄準的是生活的瞬間和瞬間的生活, 我們說, 所有這些行為與策略, 充其量只是一種心理學或說心理地理學的革命。
仰海峰提出,德波對于景觀社會的批判繼承了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生產(chǎn)的批判。景觀社會中商品的“物性”被景觀所代替,商品的影像代替了一切?!白鳛橐环N現(xiàn)實的社會存在,景觀社會同樣體現(xiàn)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擴張原則。”在這個擴張的過程中,造成了人與人的“分離”,人越來越成為孤立的個體。
孫全勝認為,“景觀社會的批判既是對于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批判,也是對于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景觀喜歡奴隸,而不喜歡能獨立思考的個體,它的霸權不容許質(zhì)疑?!本坝^的不平等生產(chǎn)帶來了異化與不公,在景觀社會中人們成為了符號的奴役,并且淹沒了真實。張一兵認為,“在景觀生產(chǎn)方式中, 意識形態(tài)控制通過影像布展得以生成, 而分離則是景觀發(fā)生的現(xiàn)實社會基礎。景觀的在場是對社會本真的遮蔽?!?/p>
景觀社會理論來源于西方,目前,我國對于景觀社會理論的研究較為零散,對于理論研究的深度還需加強。我國當前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對于景觀社會的批判以及分析景觀社會的功能,而對于理論所根植的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論的分析相對較少,相關的理論研究還需加強。同時,隨著新媒體傳播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社會每天也被景觀所充斥,因此我國學者的研究還要多結合我國社會的實際,將景觀社會理論應用于實踐,發(fā)展更多本土化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一兵.景觀意識形態(tài)及其顛覆--德波《景觀社會》的文本學解讀[J].學海,2005,(05).
[2]聶立清.景觀社會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控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
[3]王昭風.景觀社會的文化——一種否定的文化或文化的否定[J].山東社會科學,2006,(01):38-41.
[4]王梅芳,& 劉華魚.景觀社會:一種視覺傳播化的統(tǒng)治[J].當代傳播,2017,(03),32-34+67.
[5]徐尚青,王偉.移動新媒體時代:拍客對“景觀社會”的反叛[J].新聞界,2012,(23):38-42.
[6]徐尚青,& 潘元金.移動新媒體時代的拍客對“景觀社會”的構建[J].新聞界,2012,(22).
[7]芮必峰,& 彭志翔.“朋友圈”景觀與現(xiàn)代人的精神分裂——以七夕微信朋友圈為例[J].新聞界.2017,(01),88-93.
[8]陳力丹.互聯(lián)網(wǎng)的非線性傳播及對其的批判思維[J].新聞記者,2017,(10),48-55.
[9]汪冬冬.景觀社會:當代權力的異類表達[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7,(02),120-121.
[10]張一兵.虛假存在與景觀時間——德波《景觀社會》的文本學解讀[J].江蘇社會科學,2005,(06),36-41.
[11]王昭風.影像消費的時間和時間消費的影像--試析德波的"景觀時間"觀[J].南京社會科學,2004,(04).
[12]王昭風,& WangZhaofeng.從景觀空間中突圍--一種心理地理學的批判[J].現(xiàn)代哲學,2004,(04),52-57.
[13]仰海峰.德波與景觀社會批判[J].南京社會科學,2008,(10),9-16.
[14]孫全勝.德波:景觀及其生產(chǎn) ——一位情景主義者的理論建構[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4,(05),5-13.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