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分 范學(xué)新
摘要:《玉嬌梨》是明末清初封建文人荑秋散人所著的一部才子佳人小說。本文嘗試通過對《玉嬌梨》中蘇友白婚戀觀的研究,再結(jié)合明朝中后期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以及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的實際遭際,以此來窺探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理想的婚戀觀。
關(guān)鍵詞:《玉嬌梨》 明末清初 封建文人 理想婚戀觀
明朝中后期思想解放運動的興起,不僅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更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進而促使了他們對傳統(tǒng)婚戀觀的重新審視。因種種原因所致,明末清初封建文人擁有婚姻幸福的概率很小,但他們可以借助所創(chuàng)作品中的人物來表達其對理想婚戀的向往之情?!队駤衫妗分刑K友白自主有情的婚戀觀在某種程度上就為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理想婚戀觀的折射,這種婚戀觀雖彰顯了進步的人文精神,但也有一定的落后性和狹隘性。
一
《玉嬌梨》中的男主人公蘇友白是個才華橫溢的讀書人,他不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制約,在婚姻大事上堅持自主擇偶的原則。蘇友白自主擇偶的舉動無疑具有巨大的進步性,因婚戀對象是其本人所選從而確保了婚后生活幸福的可能,相對于婚姻不和諧的明末清初封建文人來講,蘇友白的這種擇偶觀念也為他們所向往。
明末清初之際的封建文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才子佳人小說,這類小說“至所敘述,則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風流綴其間,功名遇合為之主,始或乖違,終多如意,故當時或亦稱為‘佳話,①。此時的封建文人熱衷于創(chuàng)作此類小說,這一文學(xué)創(chuàng)作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們深究的,而作者借助作品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也是原因之一。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里,人們在婚姻大事上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但這種婚姻締結(jié)模式其實是有弊端的,因為封建家長為子女選擇婚姻的時候會非常重視門第觀念,他們看重的是“門當戶對”,其實這樣的婚姻僅僅是為了達到雙方家庭的互利共贏為目的的,這樣的包辦婚姻往往會忽視當事人的意愿和想法。因男女雙方的結(jié)合不是建立在雙方自愿的基礎(chǔ)之上,故而往往會造成男女婚后生活的不幸福。筆者認為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除了希冀中榜外,也渴望在婚戀方面能自主擇偶,畢竟科舉成功和婚姻美滿是讀書人的最高愿望,但這種愿望的實現(xiàn)可能是很渺茫的。以才子佳人小說的作者們?yōu)槔樱麄兇蠖嗉葻o金錢權(quán)勢,又無出眾的才華,嚴格來講他們更沒有真正地中過狀元,這樣就使他們沒有機會去結(jié)識上層的名門閨秀,還會因家庭生活的因素進而導(dǎo)致他們與妻子之間的關(guān)系不和,既然現(xiàn)實沒有實現(xiàn)這一愿望的土壤,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們就把滿腔的情思傾注在作品之中,借助作品中的人物完成他們的這一愿望。他們把自主擇偶的愿望寄托在作品中,進而在作品中形成一種新的愛情自主的理念,作品中的讀書人主動尋找自己喜歡的對象,而不是聽從父母的安排或媒人的中間介紹。J.米德爾頓·默里曾說過:“了解一部文學(xué)作品,就是了解作者的靈魂,而作者也正是為了展示其靈魂而創(chuàng)作的?!逼鋵嵶髌肪拖袷谴蜷_作家心靈的一扇窗戶,由此我們可以洞悉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世界,同樣通過對明末清初封建文人作品的解讀我們可以窺探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表現(xiàn)自主擇偶的作品:除才子佳人小說外,還有李漁《十二樓》中的《合影樓》《夏宜樓》,馮夢龍“三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因緣》《宿香亭張浩遇鶯鶯》,凌漾初“二拍”中的《宣徽院仕女秋千會清安寺夫婦笑啼緣》《張溜兒熟布迷魂局陸蕙娘立決到頭緣》諸章節(jié)以及湯顯祖《牡丹亭》、孟稱舜《貞文記》等。在這些作品中,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一個個男女自主結(jié)合的故事,作品中的才子與自主選擇的佳偶雖歷經(jīng)磨難但大都婚姻美滿,此舉無疑表達了封建文人們在對待婚戀情感的某種態(tài)度,流露出了他們對自主擇偶的向往之情。
二
《玉嬌梨》中的蘇友白非常重視“情”在自己婚戀中的重要性,他認為自己與佳人之間的結(jié)合必須要有感情的基礎(chǔ)也即與其要有“一段脈脈相關(guān)之情”(第五回),其實蘇友白婚姻應(yīng)有情的觀點也是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理想婚戀觀的一個反映。
眾多的原因終于促使了明朝中后期思想解放運動的興起,這場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是反理學(xué)反道學(xué),其主旋律便是將“情”從封建禮教的牢籠中解放出來,提倡肯定人欲,倡導(dǎo)真情。極力倡導(dǎo)對人真實情感的重視和肯定,對飽受封建傳統(tǒng)婚姻制度之苦的人們來講,這場運動所宣揚的理念無疑會影響他們對婚戀觀的重新認識。受其影響,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逐漸形成一種新的進步的思想,他們在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在涉及婚戀問題上有了自己的觀點和追求,反映在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就是經(jīng)常提倡要高度重視男女之間正常的感情需求,進而去達到相愛并最終婚姻美滿的結(jié)局。而此時出現(xiàn)的一大批以情為主題的婚戀作品更是對此的直接反映,湯顯祖《牡丹亭》中杜麗娘與柳夢梅因情而結(jié)合,為世人譜寫了一曲至情的贊歌;孔尚任《桃花扇》中李香君和侯方域深情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動不已;洪異《長生殿》中唐明皇與楊貴妃于七夕之夜約定永不離棄,把對彼此之間的深情演繹得淋漓盡致。而以《平山冷燕》《好逑傳》《定情人》等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說更是寄寓人們要勇于沖破封建禮教的牢籠進而去追求有情的婚戀。除借作品表露對有情婚戀的羨慕之外,明末清初封建文人更是直接喊出了婚戀應(yīng)當有情的言論,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fù)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素政堂主人在《定情人》序言中曾道:“情定則如磁之吸鐵,拆之不開;情定則如水之走下,阻之不隔……因知情不難于定,而難于得定情之人耳?!睆拿髂┣宄醴饨ㄎ娜藙?chuàng)作的作品以及他們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男女之間的“情”尤為看重。除此之外,明末清初的封建文人諸如吳偉業(yè)、侯方域、王稚登和冒辟疆等人因情與眾名妓結(jié)緣的浪漫愛情故事也為時人所津津樂道,成為一時美談。
三
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對自主有情婚戀觀的渴望緣于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遭遇,眾多原因致使他們婚姻幸福的機會極其微小,出于一種造夢補償心理,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婚戀自主有情的作品,以此來寄托他們對理想婚戀的情懷。
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大多生活在社會底層,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如《玉嬌梨》的作者徐震自稱:“以長卿之貧,猶有四壁,而予云廡煙障,曾無鷦鷯之一枝;伯鸞之困,猶有舉案如光,而予一自外入,室人交遍謫我?!逼鋵嵜髂┣宄醴饨ㄎ娜松鏍顩r與徐震相差無幾,為了擺脫生活貧困的境地,他們經(jīng)常會應(yīng)書坊商要求而創(chuàng)作一些迎合大眾口味的婚戀作品,他們之所以會同意書坊主的請求為其創(chuàng)作才子佳人小說,固然有“著書都為稻粱謀”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借助作品創(chuàng)作進而圓他們的婚姻美夢。除生活貧困外,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在科舉上也多不順利,這就使得他們極少有機會去接觸上層社會優(yōu)秀的女子,如洪舁在二十年間均科舉不第,過著郁悶不得志的日子,“莫問侯門朱履事,殘杯冷炙是憐才”,《生花夢》的作者娥川主人也舉業(yè)不順,“既乏江皋之遇,空懷贈佩之緣;未逢伯樂之知,徒抱鹽車之感”,不得已借小說以“慨遇也”“寄諷也”。再加上明末清初封建文人身處改朝換代的動亂之際,生存環(huán)境又極其惡劣,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由明入清的文學(xué)家傅山的身上去感受。他“親身經(jīng)歷了明王朝覆滅的全過程,遭受了戰(zhàn)火的洗禮,親眼看到了清王朝民族壓迫的慘狀,遭到了文化專制主義的迫害”,由傅山的遭遇我們也可設(shè)想到明末清初封建文人生存處境的艱難。其實作品中才子身上所具有的特征和思想,都可聯(lián)系作家的生平遭遇以及創(chuàng)作心理來解釋說明。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因種種的現(xiàn)實原因致使他們婚姻的不圓滿,為了彌補心中的遺憾,他們就借助文學(xué)創(chuàng)作來圓夢,而《玉嬌梨》中蘇友白的婚戀觀更是為他們所贊許。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對自主有情婚戀觀心存渴望是值得我們肯定的,但從《玉嬌梨》中蘇友白同時娶了白紅玉和盧夢梨這一行為來看,再結(jié)合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在其創(chuàng)作的婚戀作品中也有類似的安排,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婚戀觀所具有的落后性,即明末清初封建文人對一夫多妻婚姻模式持肯定的態(tài)度。他們想享受齊人之美,但考慮到他們畢竟是封建時代的文人,受所處時代的限制以及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他們在婚戀中會有這種落后思想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文獻:
[1]黃文.試論才子佳人小說對傳統(tǒng)婚姻觀的突破[J].臨滄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14(2).
[2]王紹衛(wèi),楊敏.精神慰藉與心理補償——談才子佳人小說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J].宿州師專學(xué)報,2003(2)
[3]儲著炎.晚明戲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
[4]黃文.試論才子佳人小說的愛情觀[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14( 4).
[5]荻岸山人.定情人[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10.
[6]紀德君.才子佳人小說創(chuàng)作模式及其演變[J].南京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4).
[71]胡雯雯《玉嬌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