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丁關(guān)慶 圖片提供/壹 圖
反映間葉系反應(yīng)的肝功能試驗有纖維增生和細胞浸潤兩個方面。
1.單胺氧化酶(MAO) MAO主要分布在肝、心、腎等組織的線粒體中,參與膠原纖維的生成,因此,一些纖維化疾病時MAO升高。
正常參考值:MAO <12U/L。
臨床意義:
●MAO增高見于:①肝硬化,MAO可輔助診斷肝硬化和判斷肝硬化的程度,約80%的肝硬化患者MAO增高;②少數(shù)急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嚴重脂肪肝、少數(shù)巨大轉(zhuǎn)移性肝癌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③肝外疾病,如甲亢、系統(tǒng)性硬化癥、糖尿病,以及使用阿司匹林者等。
●MAO降低見于燒傷、高尿酸血癥、使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藥物等。
2.α2球蛋白 可反映肝炎病變的嚴重程度。在病毒性肝炎的早期,α2球蛋白多數(shù)保持正常,隨著病情的發(fā)展,以后會逐漸增高。當肝癌、膽汁淤積、高脂血癥時,α2球蛋白都會升高。
正常參考值:α2球蛋白0.07~0.09(7%~9%)。
3.г球蛋白 幾乎所有肝膽疾病г球蛋白都會增高,若г球蛋白持續(xù)升高而沒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釋時,往往預(yù)示病情惡化,已經(jīng)轉(zhuǎn)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重型肝炎時,г球蛋白可能會明顯增高。
正常參考值:г球蛋白0.17~0.22(17%~22%)。
反映細胞浸潤的肝功能試驗主要是免疫球蛋白(Ig)定量,常用的有IgG、IgA和IgM,對鑒別慢性活動性肝炎和慢性遷延性肝炎,各型肝硬化和急性肝炎的隨訪有幫助。
1.IgG
正常參考值:IgG 6~16g/L。
臨床意義:①急性肝炎輕度升高,在起病后2~4周達到最高值,預(yù)后良好的患者在2~3個月內(nèi)恢復(fù)至正常;如果持續(xù)呈異常高值,有急性肝炎向慢性肝炎轉(zhuǎn)化的趨勢。②慢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其增高程度大于慢性遷延性肝炎。IgG持續(xù)升高,是肝臟活動性炎癥的證據(jù)。
2.IgA
正常參考值:IgA 2~5g/L。
臨床意義:IgA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時,僅輕度升高;在肝硬化特別是酒精性肝硬化時顯著增高,故測定其有助于肝硬化的診斷。另外,IgG和IgA比值升高提示病毒性肝炎,降低提示肝硬化。
3.IgM
正常參考值:IgM 0.6~2.0g/L 。
臨床意義:IgM在甲型肝炎的急性期常輕度或中度升高,在病后最初2周內(nèi)改變最顯著,恢復(fù)期降至正常;在乙型肝炎時IgM正常。故測定IgM有助于甲、乙型肝炎的鑒別。在急性肝炎時,如果IgM持續(xù)升高超過10天,應(yīng)警惕急性肝炎向肝壞死轉(zhuǎn)化。
IgM和IgA比值變化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大部分急性肝炎患者IgM/IgA比值>1.0,如果>2.5即可認為有急性肝炎存在,若<1.0說明疾病已轉(zhuǎn)為慢性。
反映膽汁淤積的肝功能試驗包括總膽紅素(TBIL)、膽道酶系(堿性磷酸酶、亮氨酸氨基肽酶、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膽固醇、脂蛋白X、膽酸和鵝脫氧膽酸等。
1.總膽紅素(TBIL) 血清膽紅素有直接膽紅素(DBIL)和間接膽紅素(IBIL),兩者之和為TBIL。間接膽紅素是指不與葡萄糖醛酸結(jié)合的膽紅素,難溶于水,不能通過腎臟隨尿排出。直接膽紅素在肝細胞內(nèi)轉(zhuǎn)化,與葡萄糖醛酸結(jié)合形成直接膽紅素(結(jié)合膽紅素),溶于水,能通過腎臟隨尿排出體外。肝臟對膽紅素的代謝起重要作用,包括肝細胞對血中膽紅素的攝取、結(jié)合和代泄,其中任一過程發(fā)生障礙,均可引起血膽紅素增高,出現(xiàn)黃疸。
正常參考值:TBIL 1.71~21.0μmol/L,
DBIL 0 ~7.32μmol/L ,IBIL 0~13.68μmol/L。
臨床意義:
●用于發(fā)現(xiàn)黃疸。TBIL為17.1~34.2μmol/L,臨床上皮膚、鞏膜無黃疸,稱為隱性黃疸;血TBIL>34.2μmol/L,稱為顯性黃疸。
●用于黃疸的鑒別診斷:①肝細胞性黃疸,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血間接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均增高。②阻塞性黃疸,如肝外阻塞的膽總管結(jié)石、狹窄、炎癥水腫、腫瘤等,肝內(nèi)阻塞的毛細膽管型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膽汁淤積、妊娠期復(fù)發(fā)性黃疸等,血直接膽紅素增高。③溶血性黃疸,如配血型錯誤、某些藥物、感染、Gilbert綜合征、旁路性高膽紅素血癥等,血間接膽紅素增高。④失代償期肝硬化結(jié)合性膽紅素和總膽紅素增高,膽紅素的持續(xù)升高是預(yù)后不良的重要指標。肝衰竭時TBIL呈進行性增高,多超過171μmol/L。
2.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亮氨酸氨基肽酶是一種蛋白酶,肝內(nèi)含量豐富。
正常參考值:LAP 38~75U/L。
臨床意義:①肝內(nèi)、外膽汁淤積時,LAP顯著增高,尤其在惡性腫瘤阻塞時,其水平隨病情進展而持續(xù)增高。②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可中度增高,常為正常參考值的2~4倍。③阻塞性黃疸時LAP明顯增高,常為正常參考值的5倍以上,并出現(xiàn)在膽紅素或ALP(堿性磷酸酶)上升之前。④鑒別堿性磷酸酶增高是肝膽疾病引起還是骨疾病引起,LAP在骨疾病不升高,若LAP正常,提示ALP由肝膽疾病所致。
3.脂蛋白X(LP-X) LP-X又稱梗阻性脂蛋白,是在阻塞性黃疸時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的脂蛋白,是膽汁淤積較特異的指標。
正常參考值:LP-X<100mg/L。
臨床意義:① LP-X升高,見于急性肝炎早期、肝癌、膽結(jié)石、家族性LCAT缺乏癥。②了解膽汁淤積的原因,肝外阻塞LP-X明顯增高(>1g/L),肝內(nèi)阻塞LP-X輕度增高,肝細胞性黃疸一般正常。
4.總膽固醇(TC) 是冠心病危險度指標之一,也是觀察肝細胞功能障礙和膽道阻塞的指標之一。
正常參考值:TC 5.2mmol/L。
臨床意義:①血清TC降低見于肝硬化、急性肝炎、重型肝炎、中毒性肝炎和妊娠脂肪肝等肝細胞功能障礙。②鑒別黃疸性質(zhì),阻塞性黃疸時升高,溶血性黃疸時正常,嚴重肝實質(zhì)病變時降低。(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