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紅
摘 要:當前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很多學生只是從表面的角度來學習數學,對于數學學習不向深層次的方向挖掘,在深層次的數學內涵的理解上明顯是不足的,而且很多小學生在做題的時候也是生搬硬套,將公式硬生生的套用進去,導致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的嚴謹性,這樣的現象明顯不是新時代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要求。針對這些現象,本文重點從如何在數學學習上能更加深層次的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要求。
關鍵詞:深度思考 小學數學
引言
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啟蒙階段,在這個年齡階段要多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開闊度,使學生能夠在小學數學的解題以及問題運用中發(fā)揮更大的潛力,能夠一題多解,并且能將表面性的數學問題深入進去,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一、連接知識和經驗
由于受到年齡以及人生閱歷的限制,小學生的思維廣度不夠開闊,身心發(fā)育也不夠成熟。因此,必須在老師的幫助與引導下進行思維的后期加工,從本能上來說,也屬于學生的需求其中的一種,但是如果老師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本能多加以指導,那么他們的需求感就會降低。學生對于事物的認識具有直觀性,因此對于抽象性的事物思維的運用程度比較弱,所以也需要老師的幫助,將數學知識和經驗有效銜接起來。[1]
二、培養(yǎng)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在數學老師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方面的興趣,使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熱愛,使其在數學學習上能夠更認真,對數學學習產生動力,從而能夠在數學學習中進行深度思考。[2]
在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上,可以在數學教學課堂上通過以設計開放的內容來活躍學生的氣氛,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回答與探討的積極性。例如:數學老師可以將小學數學教學的課程內容設計一定的生活場景,聯系生活內容進行結合教學,使學生能夠更生活化的結合到數學課堂活動中,能夠面對老師的提問與小組的交流不怯場的反應,可以積極主動的大膽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教師進行結合生活場景到數學教學中的時候也可以加入游戲參與的程度,可以更生動化、形象化的表現數學內容的樂趣性。例如:在“數學好玩”的題中:市藝術操表演隊一共有128人,為聯絡方便,設計了這樣一種聯絡方式。一旦有表演活動,由導演同時通知2名隊員,這2名隊員再分別同時通知2名隊員,以此類推….假定同時通知2名隊員需要一分鐘,6分鐘能通知到所有隊員嗎?其實這個題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意識,將生活場景與數學問題結合起來進行總的思索。
三、注重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與探索
數學實踐活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是十分有幫助的,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就必須要帶學生參加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增長知識技能,學會識別和適應數學生活中的一系列數學問題。因為在數學的學習中,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所以說對于數學:動手能力和操作能手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多參加數學練習,提供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在活動過程當中,也可以安排學生小組進行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彼此之間團隊協(xié)作或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實在有不懂的問題,老師可以給與準確的指導,完善整個數學體系的建構過程,實現對學生整體性的培養(yǎng)。
四、要對數學知識進行前后穿插,開闊思維度
當前小學數學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大多是以語言或者文本板書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但是往往這樣的方式不能夠將學生的思維度展開,畢竟教材文本內容知識是有限的,要想為廣大學生提升思維度,就必須使教材資料的內容成為數學老師教學知識講授的一部分。因此,數學老師必須深入鉆研和分析教材資料,將教材內容的知識與教材資料的知識融為一體,將知識面拓廣,在此基礎上,還必須了解廣大學生的知識結構特征,了解他們當前的數學學習發(fā)展水平,以便于“對癥下藥”,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狀況及時給與指導。
例如:在北師大版六年級的數學教材中“圓的概念”圓:直徑、半徑、圓心,用字母表示分別是d、r、o,并且直徑長度是半徑長度的2倍,即有d=2r,r=?d,而且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進而向深層次入手,圓的周長用C表示,C=πd=2πr,圓的面積用S表示,即有S=πr?=π(?d)?=π(C÷2÷π)?。這樣就可以將單純的字母d、r、o代表的直徑、半徑、圓心可以進行拓展,用公式表示出圓的周長或者圓的面積。
而且老師在講完之后,要及時將前面講完的知識及時給學生進行鞏固,進行前后知識的穿插和鞏固,也要在給學生講完公式之后,及時出幾道解答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有意的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并能夠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性的問題。這樣習慣性地養(yǎng)成使得學生可以形成自主性的思考意識,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老師應該找尋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深入鉆研和把握教材,采取對數學教學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將每一個學生當成教學的主體,不斷的鼓勵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積極回答。并適當的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使學生調動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將新舊知識來回銜接,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的方式不斷地實踐、思索,主動探索問題的答案。在用簡單的答案解決完問題之后,在深入思索,將自己的思維達到極致,以便使自己可以想出更完善的解答步驟,也就達到了主題:深度思考:讓數學學習真正發(fā)生的目的了。
參考文獻
[1]蘇子灃.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J].教育藝術,2014(10).
[2]崔紅梅.挖掘本原問題引發(fā)真正思考[J].山西教育(教學),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