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瑜,孔東升
(1.甘肅農業(yè)大學 林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2.河西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3.甘肅省黑果枸杞工程研究中心,甘肅 張掖 734000)
黑果枸杞(Lyciumruthenicum)為茄科枸杞屬落葉多棘刺灌木,廣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區(qū)。果實富含多糖、花青素、總黃酮等[1],在保健食品和醫(yī)藥領域廣泛應用[2]。近年來黑果枸杞種植面積隨著國內市場需求而增加,甘肅省河西5市種植面積就達0.67萬hm2以上。枸杞木虱(Paratriozasinica)、枸杞蚜蟲(Aphissp.)、枸杞負泥蟲(Lemadecempunctata)、枸杞癭螨(Aceriapalida)等主要害蟲逐年增加,大部分種植戶過量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導致產品攜帶有毒有害物質,食用后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而從植物次代謝物質中提取具有殺蟲活性且對環(huán)境友好的生物藥劑成為化學農藥最佳替代品。根據(jù)害蟲的生活史、發(fā)生情況和生理情況,篩選出防效好的生物源、礦石源藥劑對蟲害實施有機防范及控制,是黑果枸杞達到無公害防治、生產有機產品的首選。由于對黑果枸杞的研究起步較晚,報道多集中在生理生化、組織培養(yǎng)及其各種提取物[3-9]。
枸杞木虱屬同翅目木虱科[10],卵為黃色,具卵柄固著在葉面上;若蟲扁平狀,可緊固著在葉片上,移動能力較弱;入冬成蟲在土縫、枯枝殘葉、植物樹枝縫隙處過冬,枸杞蚜蟲屬同翅目蚜科[11]。甘肅河西走廊每年4月成蟲出現(xiàn),5月為蟲口高峰期,入夏因溫度較高蟲口有所下降,9月再次出現(xiàn)高峰期,10月中下旬以卵在原寄主上越冬或遷移越冬。枸杞負泥蟲屬鞘翅目葉甲科,幼蟲移動能力差常緊貼葉面,啃食葉片且在受害部位排泄糞便[12-13];甘肅河西走廊的枸杞負泥蟲在4月下旬成蟲出土,7月為害最重,直至9月下旬以成蟲過冬。枸杞癭螨屬蜱螨目癭螨科[14],蟲體微小肉眼不可觀,若蟲形似成蟲,卵為白色,當黑果枸杞春季發(fā)芽時成蟲鉆入葉片促使葉片產生蟲癭并產卵孵化,若蟲在蟲癭中取食生長發(fā)育。
賈思光[15]選用25%撲虱靈乳油1 000倍液、25%噻蟲嗪2 500、4 000 倍液、25%蚜虱凈1 000倍液防治枸杞木虱效果較好;李亞娟[16]使用5%魚藤酮、0.5%藜蘆堿等對枸杞棉蚜施藥15 d后還能保持80%防效;秦學平[17]用苦參堿、阿維菌素、韭菜浸出液等對人參果蚜蟲防治,在施用10 d后藥效均可達90%;張桂榮[18]使用化學農藥5.0%啶蟲脒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等對小麥蚜蟲防治,效果可達到80%;崔小英等[19]探討了用化學藥劑及生物藥劑對蘆筍十四點負泥蟲(Criocerisquatuordecimpunctata)進行防治,其中,百草1號、除蟲菊素、清源保防效可達到90%;荊偉[20]使用白僵菌對枸杞負泥蟲進行毒力測定,其中,LYS菌株對枸杞負泥蟲有較高的毒力,但在使用過程中菌株會發(fā)生退化現(xiàn)象,無法保持防治效果;趙秀英等[21]對枸杞負泥蟲習性及防治提出施用胃毒型藥劑效果更為明顯;楊貴軍等[22]使用20種植物乙醇提取物對枸杞癭螨進行防治,發(fā)現(xiàn)蒼耳提取物對癭螨有較好的拒食作用,狼毒、伏毛鐵棒錘、駱駝蓬提取物表現(xiàn)出較強的毒殺活性;鐘延平等[23]用艾葉、蛇床子提取物對枸杞癭螨進行防治發(fā)現(xiàn)效果均可達到90%。
對黑果枸杞的主要蟲害進行生物藥劑無害化防治研究,旨在篩選出高效、低毒、無殘留的生物藥劑,為黑果枸杞產業(yè)逐步實現(xiàn)有機生產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提高黑果枸杞產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試驗地設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西北郎農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土地上,地理位置為E 100″57′~100″59′,N 38″81′~38″80′,平均氣溫8.4℃,極端最高氣溫39℃,極端最低氣溫-30℃。年平均降水量131 mm,年蒸發(fā)量1 667.6 mm,年日照時數(shù)3 255.4 h,無霜期145 d。2015年在未利用的荒地定植黑果枸杞420畝,株行距1 m×2 m,開展有機農產品生產。
試驗分田間防效試驗和室內藥效試驗兩種。2016年至2017年,在田間做了枸杞蚜蟲、枸杞負泥蟲的防效試驗。試驗過程中,試驗植株數(shù)目是將2 000 mL施藥量用噴壺均勻、細致、全面噴灑到試驗植株上,并以全部施藥量噴施完為準。為防止藥劑互相干擾,處理間設置隔離行。從施藥植株中選取3株掛牌標記進行調查統(tǒng)計。2016年進行枸杞癭螨室內藥效試驗,因其蟲體過小,肉眼無法觀察,取受害葉片放置于具濕潤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用移液槍將總量3 mL施藥量均勻噴施到培養(yǎng)皿中,用鏡檢法對葉表面的蟲口進行調查統(tǒng)計。2018年進行枸杞木虱室內藥效試驗,因其成蟲具有很高的移動能力,在實驗室內取受害葉片放置于具濕潤濾紙的培養(yǎng)皿中,用移液槍將總量3 mL施藥量均勻噴施到培養(yǎng)皿中,用鏡檢法對其卵及幼蟲進行調查統(tǒng)計。施藥前統(tǒng)計蟲口數(shù)量,施藥后分別在24、48、72 h統(tǒng)計蟲口數(shù)量并計算防治效果。
枸杞蚜蟲:共8個處理,3次重復。0.5%藜蘆堿水劑700倍液,0.3%苦參堿水劑5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0.5%印楝素水劑357倍液,1.6%狼毒素水劑450倍液,1.5%除蟲菊素400倍液,5%桉油精水劑588倍液,清水對照。
枸杞負泥蟲:共3個處理,3次重復。0.5%藜蘆堿水劑700倍液,0.3%苦參堿水劑500倍液,清水對照。
枸杞癭螨:共5個處理,3次重復。0.5%藜蘆堿水劑700倍液,0.3%苦參堿水劑500倍液,雅氪500倍液,滿維700倍液,清水對照。
枸杞木虱:共19個處理,3次重復。0.5%藜蘆堿水劑650、700、750倍液,0.3%苦參堿水劑450、500、550倍液,0.5%印楝素水劑300、350、400倍液,1.5%除蟲菊素300、350、400倍液,5%桉油精水劑550、600、650倍液,冬青油水劑400、450、500倍液,清水對照。
蟲口減退率(%)=(藥前蟲口數(shù)-藥后蟲口數(shù))/藥前蟲口數(shù)×100%
校正防效(%)=(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新復極差法進行處理分析。
噴施藥劑24 h后7種藥劑的防效沒有差異性。噴藥48 h后,650、700倍液藜蘆堿和600倍液桉油精與其他藥劑差異顯著(P<0.05),藜蘆堿700倍液防治效果較好,可達到90.5%。噴藥72 h后,650、700、750倍液藜蘆堿,600、650倍液桉油精和400倍液印楝素與其他藥劑差異極顯著(P<0.01),其中藜蘆堿65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達到92.0%。綜所上述,從防效好、成本低的角度考慮,0.5%藜蘆堿650倍液最適防治枸杞木虱,其次,可選擇650倍液的桉油精(表1)。
表1 不同藥劑不同濃度對枸杞木虱的藥效
注:所有數(shù)據(jù)均為平均值。字母表示相同時間不同藥劑處理間的差異性,小寫字母表示P=0.05水平時的差異顯著性,大寫字母表示P=0.01水平時的差異顯著性,下同
噴施不同藥劑24 h后,效果最好的是桉油精,防治效果達到57.9%,與防效最差的硫磺懸浮劑差異顯著(P<0.05),與其他藥劑無顯著差異。噴藥后48 h后,效果最好的是桉油精,防治效果達80.2%,與硫磺懸浮劑和除蟲菊素差異顯著(P<0.05),與其他藥劑無差異性。噴藥后72 h桉油精防治效果達到83.9%,與硫磺懸浮劑和印楝素差異顯著(P<0.05),與其他藥劑顯著差異。桉油精防治枸杞蚜蟲效果好于其他試驗藥劑(表2)。
表2 不同藥劑對枸杞蚜蟲的藥效試驗
藥后48 h 0.5%藜蘆堿防效達到97.55%,0.3%苦參堿防效達到73.24%。其中,藜蘆堿相對苦參堿在24 h后防治效果差異顯著(P<0.05),在48 h后防治效果之間有極顯著差異(P<0.01)。綜所分析,藜蘆堿防治效果優(yōu)于苦參堿(表3)。
表3 不同藥劑對枸杞負泥蟲的藥效試驗
24 h后0.5%藜蘆堿水劑防治效果最好,可達到96.2%,其次是雅氪,可以達到88.1%,這2種藥劑之間無顯著性差異。滿維效果最差,只達到65.6%,與0.3%苦參堿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0.5%藜蘆堿水劑和雅氪,滿維和0.3%苦參堿相比較,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表4)。
表4 不同藥劑對枸杞癭螨的藥效試驗
防蟲藥劑不但要對黑果枸杞害蟲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生產中推廣使用該藥劑后,黑果枸杞產品能在第三方有機食品認證機構檢驗合格后頒發(fā)證書。在試驗后,對以上不同害蟲危害區(qū)噴使了相應的藥劑,并對植株進行藥害觀察,未發(fā)現(xiàn)任何藥害現(xiàn)象。2016、2017年間將使用過藥劑的黑果枸杞葉片、果實送至江蘇安舜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進行458項農殘檢測,所有指標合格。于當年年底歐盟有機食品認證機構(湖南歐歌有機認證有限公司)頒發(fā)有機食品認證證書,說明所使用的藥劑符合有機產品生產指標。
枸杞木虱成蟲具翅善躍,其移動能力使噴施的觸殺型藥劑對其防治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只能在還未羽化的若蟲及卵時期進行防治。木虱若蟲移動能力雖差,但常將扁平狀的身體緊緊貼在葉片表面吸食葉汁,且體表覆蠟質分泌物;卵具卵柄,不貼葉表面。觸殺型藥劑苦參堿因木虱若蟲及卵的形態(tài)結構無法通過接觸進入蟲體麻痹神經中樞,使蟲體蛋白質凝固導致害蟲死亡,達不到理想防效。胃毒型藥劑藜蘆堿經過木虱若蟲吸食進入蟲體,造成局部刺激,引起反射性蟲體興奮,先抑制蟲體感覺神經末梢,后抑制中樞神經而死致害蟲,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內吸型桉油精先通過滲透、吸收作用進入植物,隨水分循環(huán)到達受害部位,再經過木虱若蟲吸食進入蟲體,從而達到殺死的目的,所以對木虱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枸杞負泥蟲為咀嚼式口器,其幼蟲具前胸背板,雖胸部具足,但移動性較差,腹部吸盤將身體緊貼葉面,并把自己的排泄物背負于體背用來保持身體粘濕狀態(tài)。成蟲前胸背板藍黑色,具明顯金屬光澤,驚動或碰觸會掉落在地以躲避危害。因此,藜蘆堿的胃毒作用因負泥蟲幼蟲的取食習性直接進入蟲體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而苦參堿為觸殺型藥劑無法進入蟲體,達不到防治效果。
試驗所使用具有內吸作用的桉油精可通過刺吸式口器的枸杞蚜蟲吸食樹汁進入蟲體,從而達到殺死害蟲效果。而以胃毒、觸殺作用的藜蘆堿和狼毒素,可能因蚜蟲口器的原因不能進入蚜蟲,防效遠沒有桉油精防治效果好;硫磺懸浮劑為礦物農藥,活性組分為高純硫磺,在適當?shù)臏囟?、濕度條件下釋放出有效氣體,對病蟲害的呼吸系統(tǒng)產生抑制作用,使其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而窒息死亡,但受環(huán)境影響導致藥效不穩(wěn)定且起效慢,對蚜蟲所起效果極低。因此,桉油精對蚜蟲的防治效果比其他藥劑更好。
試驗中所使用的生物藥劑在24 h內效果不明顯,但隨時間效果逐漸增強,并持續(xù)保持防效。生物藥劑起效慢但時效長,可長時間持續(xù)性殺死害蟲還對植物不產生危害。而化學藥劑雖短時間內可以起效但持續(xù)時間短,頻繁施用不僅對植物會產生危害,而且產品會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對人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因枸杞癭螨在蟲癭中繁殖發(fā)育,直到成熟蟲癭破裂才出來遷徙擴散,此時噴試藥劑無法進入蟲癭葉包內部,導致對其防治效果很差。防治效果最佳時機應在癭螨成蟲產卵前進行防治,但時機無法準確把握,給防治帶來了不便。具觀察枸杞木虱較多的植株上蟲癭也較多,枸杞木虱較少的植株上癭螨較少,研究發(fā)現(xiàn)癭螨大多藏于木虱腹腔中越冬,隨木虱活動而擴散[24-25],以西,將癭螨主要擴散及過冬的宿主木虱進行有效防治,可以達到對癭螨的有效控制,一舉兩得。
有機農產品生產中,病蟲害的防治除了使用無公害生物藥劑外還要堅持綜合防控技術,如營林措施中清理田地,中耕除草減少寄主,冬季灌水、葉面施肥、燈光誘殺、驅性誘殺、保護和利用天敵等,以便控制蟲口密度,達到輕微或不危害黑果枸杞的目的,進一步保證黑果枸杞有機產品安全。
王校輝[26]、熊鑫[27]試驗中都表明植物源農藥不僅可防治蟲害還能對植物生長有一定影響。此次試驗未測試各藥劑對黑果枸杞的具體影響,在以后的試驗中需進一步探究。
在黑果枸杞有機生產中,對枸杞木虱防效最好的為0.5%藜蘆堿700倍液,在72 h后達到90%的殺蟲率,也可選擇650倍液的桉油精輪流使用。對枸杞負泥蟲防效最好為0.5%藜蘆堿700倍液,可在48 h后達到90%的防蟲效果,0.3%苦參堿500倍液可作為替代藥劑輪流使用。枸杞蚜蟲防治首推5%桉油精588倍液,0.5%藜蘆堿700倍液可交替使用,以降低害蟲的抗藥性。枸杞癭螨可用0.5%藜蘆堿作為主要防治藥劑,24 h后防效可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