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雋
7月9日上午,安踏體育(2020.HK)發(fā)布澄清公告,堅決否認渾水公司的指控,認為有關指控不準確且具誤導性。安踏體育7月9日復牌低開2.4%,隨后直線拉升,收復競價時段失地,一度漲2.6%。
此前,沽空機構渾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7月7日發(fā)布了針對安踏體育的第一份沽空報告,導致安踏體育臨時停牌,股價大跌7.32%,市值蒸發(fā)109億港元。
這已經是安踏體育在過去13個月中第三次受到來自沽空機構的“挑戰(zhàn)”,這家公司為什么屢次被沽空機構盯上?
7月9日上午盤中,渾水又發(fā)布了針對安踏體育的第二份沽空報告,指責安踏體育涉嫌內部腐敗欺騙投資者,10年前利用代理人體系轉移上市公司優(yōu)質資產。顯然,這第二份沽空報告殺傷力不足,安踏體育股價當天微漲0.2%,紅盤報收。
第一份沽空報告則緊抓安踏體育的分銷商體系。在渾水看來,安踏體育的分銷商貌似獨立第三方,但實際上都在安踏體育的掌控之中。
沽空報告稱,有文件證明,安踏體育秘密控制了27家經銷商,其中至少有25家是一級經銷商。安踏體育聲稱公司一級經銷商是獨立第三方的說法,是一個謊言。而安踏體育的高層也往往將其分銷商叫作“子公司”。
沽空報告還稱,真正獨立的一級經銷商的毛利率約為30%至35%,根據渾水收到的安踏體育27家經銷商的信用報告,這些公司2017年的銷售成本約為人民幣55億元,約占安踏體育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這些經銷商的信用報告通常顯示毛利率僅為7%至8%,凈利潤率接近于零。
渾水公司創(chuàng)始人Carson Block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安踏體育股價應該下跌,但并沒有給出目標價。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渾水報告雖然羅列了一些事實,但是對安踏體育影響不大,“股價波動也不大,至多影響一些不明真相的小散而已?!?/p>
在程偉雄看來,安踏體育和很多晉江系企業(yè)一樣,經銷商確實早就被安踏體育董事局主席丁自忠家族關聯(lián)企業(yè)絕對控股,這是行業(yè)公開的秘密,也是福建運動品牌共同的操作手法。“當然,現在這些問題被提出來,就要求安踏體育為代表的國內品牌盡快和國際準則對接,關聯(lián)交易需要及時通報,及時完善公司現代治理機構。”
實際上,這已經是連續(xù)13個月,安踏體育被第三家外資沽空機構盯上,前兩次沽空均未對安踏體育造成太大影響。
第一次是2018年6月14日,香港沽空機構GMT發(fā)布針對體育用品企業(yè)的做空報告。報告提出,自2005年以來,在上市的16家中國體育用品公司中,已經有9家被證實是騙子,全部來自福建。剩下的7家公司中,包括安踏體育、特步、361度等,它們與已經被證實是騙子的公司存在諸多相同特征,GMT建議賣出或回避這些公司。
GMT報告認為,安踏體育的“利潤率難以置信,(安踏體育)要么是世界最好的體育用品公司,要么就是個騙子公司。但是GMT傾向于相信后者?!?/p>
業(yè)界分析認為,由于GMT常常根據財務數據漏洞而大肆攻擊企業(yè),口碑并不好,這次沽空并未對安踏體育產生較大影響,安踏體育當日的股價不降反升了4.09%,兩日后股價才下跌了7.86%。
今年5月30日,沽空機構Blue Orca Capital(有“殺人鯨”稱號)創(chuàng)始人索倫達爾在一個投資論壇上,質疑安踏體育的會計及企業(yè)治理水平,尤其是旗下品牌FILA(斐樂)的營收不透明,認為其股價有高達34%的下跌空間。
被索倫達爾“口頭沽空”后,安踏體育當日的股價暴跌超過12%,但隨后有所回升,截至當天收盤時的跌幅為5.53%。隨后,安踏體育股價一路回升,在6月10日股價已超過被沽空前的股價。
對于沽空報告的影響,安踏體育方面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以公告為主,暫時沒有回應。
有觀點認為,安踏體育之所以三次被沽空,是因為業(yè)績太好,買買買導致;也有不同意見認為,是其財務不透明所致。
2019年2月,安踏體育公布2018財年業(yè)績,營業(yè)收入同比增長44.4%,達241億元人民幣;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增長32.9%,達41億元,連續(xù)5年業(yè)績雙位數增長,并創(chuàng)造了安踏體育歷史上最佳業(yè)績。
相比之下,2018財年,耐克營收斬獲363.9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約合人民幣2400億元;阿迪達斯則在2018財年全年營收同比增長3.3%至219.1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700億元。
雖然安踏體育對比耐克和阿迪達斯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是從體量上安踏體育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國內第一的體育用品集團。安踏體育、李寧、361度、特步號稱國內體育用品四大天王,占據著國內體育用品的半壁江山。
和其他3家不同,安踏體育是國際化和多品牌運作較早的企業(yè)。
2009年,安踏體育收購意大利運動品牌FILA, 2017年,FILA營收占安踏集團總營收已超過20%,且增速高達50%,高于安踏集團整體增速。
從2015年開始,安踏體育不斷“買買買”,根本停不下來。
2015年,安踏體育完成對英國戶外休閑及登山運動品牌SPRANDI的收購;2016年,斥資1.5億元收購高端滑雪品牌DESCENTE的中國區(qū)業(yè)務;2017年,全資收購童裝品牌KINGKOW,同年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經營戶外品牌KOLON SPORT。年底,拿下冬奧會中國隊裝備獨家贊助權。
2018年12月,安踏體育正式宣布聯(lián)合騰訊在內的投資者收購芬蘭體育用品品牌Amer Sports。正是借助Amer Sports,安踏體育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僅次于耐克和阿迪達斯的全球第三大運動用品集團,但是成為中國體育用品老大之后,安踏體育也有“煩心事”,除了屢被沽空外,也在遭受多品牌管理能力的質疑。
還有觀點認為,安踏體育的透明度有待提高。里昂證券7月9日發(fā)布的報告就認為,渾水對安踏體育的做空報告公平。真正問題在于,一只流通性強的股票,若企業(yè)管治及財務披露不透明,在脆弱的市場環(huán)境下,估值超出預期基本面,即使沒有渾水的指控,股價也可能受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