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在社會大力提倡賞識教育的今天,談家庭教育中的懲罰問題多少有點兒不合時宜。然而,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在孩子漫長的成長道路上,卻又實實在在地難以避免。當代著名兒童教育家孫云曉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殘缺的教育。由此看來,作為一位負責任的家長,適當懲罰孩子是愛的表現(xiàn),也是規(guī)范孩子行為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樣懲罰孩子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首先,讓孩子明白為什么被罰。家長懲罰孩子,要根據(jù)所犯錯誤的性質和大小選擇懲罰方法,目的是讓孩子不再犯錯誤?,F(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有效的時間較短,不能持久。很多時候,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卻沒有明白事理,所以,今后還有再犯的可能。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在懲罰孩子前,家長要跟孩子講清楚為什么懲罰他。懲罰后,最好再強化一次,確認一下孩子是否認識到了自己錯在哪里。
其次,合理把握懲罰的度。家長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所以,合理掌握懲罰的度就顯得尤為必要。懲罰孩子的度是體現(xiàn)懲罰效果的一把標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也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逼渲械牡览砟腿藢の丁?/p>
再次,懲罰要循規(guī)。為了讓懲罰有規(guī)可依,家長應事先跟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還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guī)則施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最后,家長在批評孩子錯誤的同時,還要給孩子指明出路。由于孩子小、經(jīng)驗少,當做錯事情時,家長要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給孩子指明出路。讓孩子改錯有明確的目標,效果才更明顯。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孩子經(jīng)歷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思之后,通過改錯重新恢復原來的自信。當孩子以后再犯錯誤或做了后悔的事情時,他就會想辦法把過失彌補回來,而不會一味地自責“我真沒用”。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辭,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同時,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做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
此外,懲罰一定要兌現(xiàn)。一旦家長說了不做,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雷聲大雨點小”,孩子的負罪心理也會隨著父母的不重視而消失殆盡,收不到任何教育效果。
總之,愛是家教的重要出發(fā)點。合理的懲罰要從愛出發(fā)、以愛結束,以幫助孩子學會正確處事為基準,以養(yǎng)成孩子的良好習慣為目標。懲罰作為家教的一種手段,必須立足在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上,要有效但不能過激。掌握好教育的藝術,掌握好懲罰的藝術,就是愛的正確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