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路
歌手李宗盛寫過很多歌。在他的歌里,藏著百態(tài)人生和欲說還休的情意,但他從來沒有一首歌是寫給父親的,就連做客節(jié)目,都很少提到父親。
其中因由,李宗盛在新歌《新寫的舊歌》里給出了答案:“我從未將他寫進我的歌,然而天曉得這意味些什么?!笔煜だ钭谑⒌娜硕贾溃@意味著他與父親半生的矛盾糾結。
歌曲開始,李宗盛寫到了印象中的父親:“對比憂心忡忡的母親,更像個若無其事的旁觀者?!钡榔屏怂c父親多年來的關系,疏離得像個陌生人。
兜兜轉轉,歌曲最后,李宗盛以“爸,請你從此安心,待在我的歌?!被饬硕嗄甑母缸用?,最終與逝世的父親和解。
李宗盛與父親的關系是很多中國式父子關系的縮影。李宗盛從小成績不好,愛上了音樂,成了父親眼中不務正業(yè)的人,加上李宗盛的堅持,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直到李宗盛日后成為華語樂壇的領軍人物,父親依舊對他的音樂不置可否。雖然李宗盛最終用一首歌與父親和解,但那份遺憾卻永遠無法彌補。
一首幾分鐘的歌,寫盡了幾十年的心路歷程,一個從未得到過肯定的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努力博得父親的認同,他的心里永遠都會有一個黑洞,即便日后成了更好的自己,也無法做到肯定自我,永遠都活在別人的期待里。
為什么有的父母會否定孩子
李宗盛的父親年輕時日子過得很難,在艱辛的生活中,他體會到:唯有知識才能走出貧窮。
偏偏李宗盛成績差,還愛上了音樂。這種行為激發(fā)了父親內心的恐懼。潛意識中覺得這樣下去,李宗盛將和他一樣終生為貧窮所困,所以才要求他好好學習并放棄音樂。父親否定李宗盛,其實是不能接受那個一直掙扎在貧窮線上的自己。
人對現(xiàn)狀的無可奈何和對過失的懊惱,會催化出對他人的否定,從而希冀在否定他人的同時抬高自我價值,填補缺憾。
父母否定孩子的部分,往往是他們對自己不能接受的部分。
父母不允許孩子脆弱,其實正是來源于內心的脆弱。
小川經常受到高年級男生的欺凌,但從來都不敢告訴父母,特別是父親,因為父親每次不僅不會安慰小川,還會大聲地指責他懦弱無能。小川害怕又不敢傾訴,經常做噩夢,最后患上了厭學癥。
究其原因,小川父親小時候也受過霸凌,人的本性會選擇掩蓋或者暫時封存自己不堪的過往,但當這種脆弱繼續(xù)延續(xù)到自己孩子身上時,當事人便會本能地感到恐懼和無奈,最后通過否定孩子的行為來掩蓋脆弱曾經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父母對孩子的否定,潛意識中是對親子關系的過度依賴和迷戀。隨著孩子不斷成長,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會不斷降低對父母的依賴,這讓控制欲較強的父母感到恐慌,因此通過不斷地否定和打壓孩子,來保障孩子對自己的依賴性,從而維系自己與孩子間的親密聯(lián)結。
我們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但我們的語言和行為卻在不斷地否定孩子,孩子從開始不接納自己到最后全盤否定自己,在這種否定文化中成長起來的父母,最終又將這種否定行為延續(xù)到下一代身上,形成中國式教育特色:打壓式教育。
歸其本因,正是因為父母無法做到認同自己,所以才無法從根本上認同孩子。習慣性否定孩子的父母,在批判孩子之前,首先應該審視自身問題,認識到這種批判文化帶給孩子的危害,只有真正地接納自我,才能做到客觀地接納孩子。
被否定的孩子很難覺得幸福
姜文曾在做客《十三邀》中提到自己最失敗的事,便是與母親的關系。
姜文說了兩件小事:一是他考上中戲,高興地拿著通知書告訴母親,母親卻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說:“你那一盆衣服還沒洗呢!”姜文只好沮喪地去洗衣服。一是他出名后,拿著賺到的錢給母親買了房,母親卻無論如何都不愿意去住。
直到離世,母親都未曾給過姜文一句肯定。最后,姜文無奈地說道:“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讓她高興?!?/p>
在很多親子關系中,孩子的所有努力不過是為了能讓父母覺得高興,從而在父母的態(tài)度中獲取對自己的認可。
孩子與社會的連接,最先是從與父母的互動開始的,父母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對自身的認知和定義,被父母肯定的部分會成為孩子自我意識建立的開始;而被父母否定的部分,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缺陷,要么像姜文那樣,一直在努力滿足母親的期待,希望能讓母親高興;要么像李宗盛那樣,與父親越來越疏遠,站到父親的對立面。
心理學研究指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原始需求,如果這些需求未得到滿足,便會持續(xù)地生活在因需求被剝奪而導致匱乏的狀態(tài)中,這樣的匱乏是一種內在能量上的黑洞,渴望被填滿。
渴望未被填滿的孩子,一般會表現(xiàn)出以下特征:
自卑,會不斷地放大自己的缺點,在不能自我滿足中苛責自我。
無法建立安全感,未被肯定信任過的孩子,很難做到自我信任或者信任他人。
罹患抑郁,當長時間努力依舊得不到肯定,或者達到一定高度后,因為未建立自我意識,便會失去奮斗的目標,從而懷疑自我,罹患抑郁。
陷入不斷比較的怪圈,無法正視自我價值。
從小沒被肯定過的孩子,人格基礎將被鋪上灰暗的底色,從而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對待外界的態(tài)度,這些心理缺憾將會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肯定孩子
得到過肯定的孩子,大多充滿善意,具備嘗試新事物的勇氣;而長期被否定的孩子,則會變得消沉,認為自己做多錯多,索性不做,于是父母越否定,孩子越是會活成父母否定的樣子,所以,要想讓孩子變得更好,首先要學會肯定孩子。
肯定孩子,首先要允許孩子脆弱。
那些從小便被父母否定、被迫收起脆弱的孩子,表面上是變得堅強了,實際上不過是暫時隱藏了情緒而已,一旦遇到情緒的爆發(fā)點,那些被壓抑的情緒便會激發(fā)出來,以犯罪或者自我毀滅的方式去達到釋放的目的。
肯定孩子,其次是要客觀地對待孩子的進步。
在父母否定中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陷入自我否定中。所以,客觀地對待孩子的進步并肯定其行為,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基礎。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跡不久就會出現(xiàn)在你眼前。”
只有父母接納了孩子,孩子才能學會接納自己,正確地認識自身價值。那些來自父母的信任,將會內化成孩子的成長動力,溫暖而又充滿力量,柔韌而又堅毅。這份內心的自信,將會成為孩子日后面對生活的底氣。
【編輯:花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