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兵 欽小英
詩歌鑒賞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它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個人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它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更能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但是在應試的影響下,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重點逐漸趨向于功利化,導致學生對詩歌鑒賞興趣不高、壓力過大,影響了學生學習詩歌鑒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基于此,為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筆者進行了一些思考和嘗試。
一、完善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工作是開展有效的詩歌課堂教學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的前提,完善課前準備工作,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要針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到詩歌課文中的重點并且準備好有關的詩歌背景、詩人背景的教學素材,還要做好詩歌的延伸教學,這樣才能夠確保自己知識的準備是充足的,進而開展豐富而又有效的詩歌教學。
接著要做好范讀準備。在教每一首詩之前,教師都要認真準備,推敲琢磨,反復吟誦,以便在課堂上為學生做好示范。
其次,教師要結合教學重點設計問題,要在教學中融入一些道德和人文教育的內容。
此外,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等準備相應的教學課件、教案等,在設計教學課件和教案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確保課件和教案符合學生的要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也要結合教學內容配備有關的視頻和音頻,以構建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
二、優(yōu)化教學導入
教師要善于發(fā)揮課堂導入的作用,利用新穎的導入形式讓學生積極配合,投入學習。筆者在實踐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種導入方式。
語言導入。教師可以利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學生進行互動,用設疑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再結合詩歌中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走入詩歌的世界。如在學習《雨巷》時,我會設計一些詼諧而又幽默疑問:“同學們有沒有人說說自己喜歡不喜歡下雨呀?”“老師就很喜歡下雨,下雨的時候,雨好像在跳舞,你們有沒有這種感受呢?”學生會在教師引導下投入到對雨的討論中,這時再點明目標:“雨中會發(fā)生很多事情,今天老師帶你們去看一看雨巷里的故事,好不好?”這樣就自然巧妙地引出教學重點,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視頻、音頻導入。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利用視頻、音頻等與教學內容契合的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教學內容。如在教授《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播放了《赤壁賦》的朗誦視頻,帶領學生領略赤壁的美,為開展詩歌教學做好了準備。
“溫故知新”式導入?!皽毓识拢梢詾閹熞?。”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溫習舊知識的同時學習新知識,將新、舊知識有效聯(lián)系起來,方便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也能起到課堂導入的作用。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兩首詞同在一個板塊,有所關聯(lián)也有所不同,所以在進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教學時,就有必要先帶領學生溫習《念奴嬌·赤壁懷古》。
三、注重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法十分適合詩歌鑒賞課程,它能讓學生們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詩歌、作者對話,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詩歌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教師在采用情境教學法時,既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也可以利用視頻、音頻、圖畫等手段,盡量讓學生置身于詩歌情境之中。
如在教《沁園春·長沙》時,我播放視頻,為學生展示長沙橘子洲秋水長天的風景、岳麓山盡染的楓林、澄澈的江水和江上百舸爭流的景致,并且輔之以朗誦音頻,讓學生有效融入詩歌的意境,體會青年毛澤東的凌云壯志。
四、加強誦讀體驗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開展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要想讓學生深切感受詩歌的情感,并與作者“對話”“對接”,教師就必須精心設計和安排詩歌誦讀環(huán)節(jié),發(fā)揮誦讀在詩歌教學中的作用。首先,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有腔調”地咀嚼語言,品味詩歌,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自覺、自發(fā)地進行情感體驗。其次,教師要結合詩歌內容對學生進行誦讀技巧指導。使學生明白,非朗讀不足以體會詩歌的鏗鏘之聲、聲韻之美。
比如教《將進酒》時,我讓學生跟名家音頻讀的同時,教他們一些音調、語調的運用方法,然后再進行自主誦讀和理解,在把握情感的同時與作者對接,理解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含義,切實地鑒賞詩歌。
五、落實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學習任務讓學生自行探究難點問題,進而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涵與情感。
如在學習《虞美人》時,教師可以根據詩詞中的關鍵字提出問題,給學生一個方向,讓學生沿著方向進行思考。如:李煜說“愁”如江水,那么他愁的是什么?“春花秋月”乃是美景,為什么作者要問“何時了”?等等。學生在解決具體任務的過程中,就能較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同時也能積累字詞推敲、賞析的方法,從而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這需要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在積極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中突破舊有的教學模式。教師要不斷發(fā)現(xiàn)詩歌教學中的問題,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理解與鑒賞能力,以期更好地在詩歌教學中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