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麒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老師在作文教學中總結出了各自的“秘籍”,寫作教學已經變得程式化。從短時間來看,學生的作文成績確實有所提高,然而從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這是以浪費學生智力資源、扼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代價的,會使學生在寫作中逐步脫離生活、失去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師只有破除陳規(guī),打破“框架”,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才能讓學生關注生活,愛上寫作。
一、為有源頭活水來
寫作須根植于生活,正如花兒要從泥土中汲取營養(yǎng)。文學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叭饲榫氝_即文章”,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才美麗,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因我們的參與而精彩充實。生活就是我們寫作最好的素材。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例如讓學生在考完試后寫自己的感受,以此來指導心理描寫;在觀看比賽后,寫最難忘的畫面,以此來訓練人物描寫等。
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中學階段是人思維最開放的階段,學生熱衷于了解、評價新鮮事物。教師可以選取他們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因勢利導,訓練學生多角度地提論點;同時還可以指導學生收集整理鮮活的論據或寫作素材。此外,還可以為社會上的各類獲獎者寫“贊語”,為去世的名人寫悼文等。生活處處是文章,教師應破除傳統(tǒng)的“命題—寫作—講評”的模式,不拘泥于課堂,而是因時取材、因地制宜,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靈活機動地進行作文訓練。
二、河海不擇細流
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還講究從多方面汲取營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的策略。例如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分析了文本中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那就讓學生運用這種手法寫寫身邊感人的事。再以學生的文章為例,從閱讀的角度分析或點評、欣賞。閱讀和寫作互相觀照,破除固有的“學課內閱讀,練課外閱讀”的訓練模式,這樣不僅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能讓語文課更加生活化、趣味化。
其次,在流行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譬如同學們喜歡聽流行歌曲,那就帶領他們揣摩、品味歌詞中的語言之美妙、情感之細膩。有的同學喜歡說唱,那就讓他先學會對仗押韻與即興創(chuàng)作。學生觀看電影后,也可以讓他們從寫作技巧的角度評價或學習。很多電影的敘事技巧是很高超的,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將其借鑒到寫作中。當然,面對流行作品,我們還要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對于優(yōu)秀的地方,我們帶領學生學習借鑒;對于“糟粕”之處,我們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批判——這種活動還可以訓練學生寫短小的議論文。
最后,在古詩文教學中指導寫作。課本中的古詩文都是經典之作,不僅可以學其語言表達,更可學習它們的結構、章法。例如《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的起承轉合之巧,《與朱元思書》《記承天寺夜游》的內藏哲理之妙。文言文教學不能只教“言”不講“文”。在學習過程中,品評、仿寫,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傊?,教師要善于開發(fā)、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正所謂“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三、橫看成嶺側成峰
學生在寫作中最缺乏的并非表達能力,而是感受生活的能力。開放式作文要求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與多向性,對于司空見慣的問題,要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以我手寫我心。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分析問題。不僅寫議論文如此,寫好記敘文也可以進行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寫父親的形象,如果能夠分別從爺爺奶奶的視角、媽媽的視角、父親朋友和同事的視角去琢磨選材,就會發(fā)現一個更真實、更全面的父親。再如寫自己的生活,變換角度,從鉛筆、橡皮、書包,甚至是黑板、課桌的角度去觀察自己,作文都會有獨特的創(chuàng)意。
開放式作文教學還注重文體的互補性,破除傳統(tǒng)訓練 “一步到位”“考什么練什么”的模式。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和邏輯能力;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敘事能力,訓練他們?yōu)槲恼麓罱蚣芙Y構,等等。只要學生興趣有了,寫作能力提高就不難了;只要寫作能力提高了,寫出來的文章自然會條理清晰、文采斐然。
此外,開放式作文教學還注重各學科之間的整合,讓學生在寫作中更好地理解如何通過文學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人的思考。部編版教材中七年級有一個單元就以訓練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作為重點,我們可以讓學生整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知識,嘗試著寫一點兒科幻作品。
四、何時忘卻營營
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寫得累,老師批得煩。我們不妨實施開放式批改,變傳統(tǒng)的形式單一的作文本上的批改為生生之間的互批、師生之間的面對面交流、班級展示中的總結點評等。用長遠、發(fā)展的目光看待作文教學,著力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不為煩瑣無效的勞動所累,才會“忘卻營營”。教師與學生一起讀書寫作,品味成長中的點點滴滴,看大千世界多姿多彩,這才真正是詩意的課堂。
當然,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并非讓老師完全放棄已有經驗和傳統(tǒng)的教學技法,我們希望老師們能用更寬廣的視角審視作文教學,在繼承中發(fā)展,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真正的強者總能集百家之長,取其精華,為我所用,作文教學何嘗不是如此?從廣闊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從更多的角度去實踐運用,一定會把作文教學搞好。萬紫千紅,才是最美的春天。